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脑血流量改善程度的时效关系,确定针刺治疗脑出血介入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4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4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针刺介入时间分别为发病24 h、72 h、1星期和2星期。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量脑血流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治疗4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各项指标(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相应的动脉指数)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各项指标差值与治疗2组、治疗3组和治疗4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各项指标差值与治疗3组和治疗4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各项指标差值与治疗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介入时间越早,对脑血流量改善程度越显著,提示在脑出血早期即应给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罗定新 《中医临床研究》2010,2(9):119-120,122
1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早期治疗与综合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原则,这点早已达成共识。综合治疗是指采用一切有利于恶性肿瘤康复的治疗方法同时或先后运用,以求取最大的治疗效益。目前临床常用的综合治疗疗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刺激、分子靶向、基因修复)、中医治疗,这些疗法已成为抗肿瘤领域的基石;此外,尚有各种能量聚焦疗法如超声聚焦、射频消融、微波热疗、激光烧灼、粒子刀、冷冻(氩氦刀)等,以及放射免疫疗法、光化学疗法等。以上是直接针对肿瘤的疗法,但肿瘤的综合治疗决非止于此,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支持治疗(营养支持、骨髓支持)、心理治疗、运动康复等都应作为综合治疗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莉萍  许小凤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70-1072
对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名师验方等方面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基因治疗、抗感染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解剖治疗。中西医治疗均有其独到之处,但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具优势,已成为本病治疗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治疗对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商丘市中心医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0例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治疗组、Bobath技术治疗组和对照组共4组,治疗组采取电针治疗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Bobath技术治疗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均接受1个月治疗,对照组未接受康复治疗。对比4组治疗1个月后及3个月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电针治疗组、Bobath技术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3个月后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与治疗之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4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1个月后的各项指标,而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3组。结论:对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单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或针刺治疗,且患者的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血肿及水肿吸收程度改善的时效关系,确定针刺治疗脑出血介入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4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管理血压、脱水降颅压、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防治并发症等对症处理,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1组针刺介入时间为发病24 h,治疗2组为72 h,治疗3组为1星期,治疗4组为2星期。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参数差值及脑组织周围水肿级别参数。结果各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和治疗3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治疗4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治疗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疗效肯定,且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介入时间越早则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胸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手法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类药、镇痛药、肌肉松弛药、苯二氮卓类药等。目前,在该病治疗上没有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无法直观地将其量化;研究者重点研究其临床疗效,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不足。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该病治愈的理论依据,使治疗方案规范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7.
王大光  佘万祥  陈宏宽 《光明中医》2016,(21):3153-3155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灌肠法不同灌肠方法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41例符合重症肝炎诊断的患者,均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规范化西药治疗,治疗一组14例,治疗二组14例,治疗三组13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化学改变。结果在治疗初期(疗程第1周),三组之间疗效差异不大,疗程第二周治疗三组对于AST、PT治疗效果优于治疗一组;疗程第三周治疗三组对于AST、ALT、TBIL、PT治疗效果优于治疗一组。治疗后期(疗程第4周)治疗三组对于AST、ALT、TBIL、PTCHE治疗效果优于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仅仅在疗程第四4周在AST、TBIL、PT等改善优于治疗一组。结论延长中药灌肠时间、加深灌肠深度治疗重症肝炎疗效优于常规灌肠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韩暄  ;党志博  ;赵丽萍 《河南中医》2014,(10):2063-2064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方法有消化内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检查、胃泌素检查和蛋白组学检测;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加强黏膜的营养与保护治疗,中医治疗包含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其他外治疗法。治疗应该综合考虑,选择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常见的妇科病。该病症可以导致高达30%~50%的EMs患者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备受医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及各自的疗效并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症的优势。各治疗方法及疗效如下。中医治疗方法有辨证治疗、专方治疗、周期治疗。辨证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补肾化瘀法和活血化瘀法。就补肾化瘀法文中介绍了贺希的报道及岳会群的对照试验,就活血化瘀法文中介绍了郝峻峰成功治疗继发性不孕患者的案例及曾静雯的EMs大鼠模型试验。在专方治疗方面,本文中列举了韩冰、夏天和蔡小荪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时所采取的专方及疗效。在周期治疗方面,本文中概述了王子瑜、刘海燕、刘蓝笛各自在经前、经期、经后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方药及其疗效。西医治疗方法有期待疗法、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期待疗法因自然妊娠率极低,不主张采用。药物治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只能延缓复发。手术治疗是采用腹腔镜手术,该治疗方法能有效提升妊娠率,但术后易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中、西药结合治疗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面文中介绍了付蒙、郭丽娜、贾素敏、陈丹利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成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案例及实验;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面,文中介绍了蒋袁园的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试验和张会美、叶青、曾诚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高云 《光明中医》2011,26(8):1610-161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在骨科损伤中应用。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骨科损伤病例289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45例和综合治疗组144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骨科损伤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中医药进行辨证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d、15d的Hb(血红蛋白)、AIB(白蛋白)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10d、20d后Hb、AIB检测数据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综合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中医药在骨科损伤治疗中应用,可以起到补益气血、健脾养胃、补益肝肾、接骨续筋、缩短病程,促进损伤的康复,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少弱精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少弱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针治疗,予以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评估并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精子活率、精子活力a级、a+b级及正常精子比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级精子活率、b级精子活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等精液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其配偶的妊娠率也相应提高。结论针刺治疗少弱精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本病的作用及机理提供了临床依据,且为临床本病的治疗提出相对安全有效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29例。治疗组加用清胰汤治疗,其余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尿淀粉酶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9%,对照组治愈率52%;血淀粉酶:治疗组280.65±150.21(治疗前)、74.36±56.37(治疗后),对照组290.34±149.07(治疗前)、88.26±69。58(治疗后);尿淀粉酶:治疗组1432.3±1327.5(治疗前)、862.7±75。68(治疗后),对照组1524.2±1224.8(治疗前)、894.2±692.51(治疗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明显提高治疗率,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穿孔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适应患者。方法:回顾分析120例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穿孔程度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治疗方式和效果的观察比较,统计分析治疗过程中普遍与特殊病例,推定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适应群体和注意事项。结果:年龄较小、身体较好、空腹穿孔、穿孔直径小于0.5cm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较好,而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复合性溃疡或穿孔直径大于0.5cm、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应实施手术治疗。结论: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关键要看患者的发病情况,随着治疗溃疡新药的不断问世,保守治疗效果越来越好,但对于不适于保守治疗或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手术治疗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亦称为中风后抑郁,是指发生在脑卒中后,以持续心境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情绪障碍,临床表现为一系列抑郁的症状和相应躯体化症状的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针对其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西药抗抑郁药的治疗。近些年非药物疗法以一种"绿色疗法"的身份出现,其关注热度逐年增加,成为临床新的治疗方向,逐渐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并收到很好的疗效。本文将对近些年关于非药物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分为针灸治疗、五行音乐治疗、经颅磁刺激、高压氧治疗、足疗及八段锦。其中针灸治疗分为体针治疗、头针治疗、子午流注法、耳穴治疗及灸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王玉华  杨建 《河南中医》2014,34(2):362-364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统计近3 a治疗颈性眩晕的国内文献,从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和其他疗法4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显示单一疗法比较有效,但多数医师更倾向于两种或多种疗法相结合,效果也更加明显。结论:无论是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手术治疗还是其他疗法,都能够对病情的改善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物理因子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因子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积分、PRI积分、PPI积分、颈曲度、IL-8、S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积分、PRI积分、PPI积分、颈曲度、IL-8、SP水平显著差异,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物理因子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从镇痛的角度,都较单独使用物理因子治疗时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腑法联合治疗性鼻胆管引流术和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配对分为常规治疗组、通腑治疗组、内镜治疗组以及综合治疗组各10例。分别观察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综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未出现恶化病例。综合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通腑治疗组、内镜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通腑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中转手术率综合治疗组、通腑治疗组也低于常规治疗组,但由于各治疗组病例数有限,未作进一步统计分析。内镜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治疗费用明显升高,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通腑法联合治疗性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良好,但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急性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Ⅰ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外用药治疗;治疗Ⅱ组采用西药联合外用药治疗;治疗Ⅲ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及外用药治疗;治疗Ⅳ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针灸及外用药治疗。4组均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水疱、结痂、疼痛等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结果:治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Ⅲ组、治疗Ⅳ组、治疗Ⅱ组、治疗Ⅰ组,4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治疗Ⅲ组与治疗Ⅰ、Ⅱ、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Ⅱ、Ⅳ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治疗前后4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Ⅲ组与治疗Ⅰ、Ⅱ、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Ⅱ、Ⅳ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间治疗Ⅲ组与治疗Ⅰ、Ⅱ、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Ⅱ、Ⅳ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及外用药是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优选方案,可提高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缩短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间,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便秘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从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及中医外治法如针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药熨、耳穴埋豆、握药、中药灌肠等方面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的进展,发现中医药治疗便秘疗效显著,相较于西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深入研究,进行数据挖掘和实验研究,密切结合现代治疗方法,以期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创新,提高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心汤合针刺治疗邪毒犯心证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各20例。三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1组配活心汤合针刺治疗,治疗2组配合活心汤治疗,治疗3组配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等改变,并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结果在症状、体征等方面,三组治疗后均能改善,且治疗1组效果优于其余两组。在心律失常方面,以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效果评定,治疗1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活心汤合针刺治疗邪毒犯心证心肌炎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