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估顺行穿刺腔内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119例,随访6个月~3年.对术前及术后的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2.4%(98/119),FontaineⅡ期组58例,成功率为91.3%(53/58),45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缓解率84.9%(45/53);Ⅲ期组为81.1%(30/37)和90.0%(27/30),Ⅳ期组为62.5%(15/24)和60.0%(9/15).Ⅱ期组技术成功率明显高于Ⅲ期及Ⅳ期组(P<0.03);Ⅲ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Ⅱ期及Ⅳ期组(P<0.05).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7提升至术后0.73 ±0.14(P <0.01).技术成功患者的随访率为78.7%(85/108),术后第3、6、12、24、36个月分别有3例、6例、10例、7例、5例复发,其中17例再次行分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随访期间行截肢/足手术患者6例,截肢率5.6%(6/108).其中截肢平面在膝关节以上2例,膝下平面截肢1例,3例行跖骨截除.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及中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以下肢最为常见。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往,传统的外科转流术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1〕,疗效确切,远期通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LEAOD并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术前术后测定ABI。结果 ABI随着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严重度增加而减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24例,单纯行PTA术10例。术后,ABI、患肢收缩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由术前0.58±0.19、(95.75±23.61)mmHg、(1121.86±605.99)cm/s增加为0.81±0.14、(137.44±25.66)mmHg、(1970.61±505.30)cm/s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I是一种无创、快捷的方法,能用于LEAOD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前后的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的变化,评价TcPO2在评估下肢ASO患者PTA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ASO患者101例,下肢ASO患肢111例,行PTA术后2~9 d复查TcPO2、ABI及TBI.根据有无T2...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们对167例(201条)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了动脉置管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率随社会老龄化而逐年增加.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本解决下肢缺血坏死症状,外科手术搭桥多因病变呈弥漫性,术后疗效欠佳或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进步,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1,2].现将我科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32例老年T2DM下肢动脉硬化患者,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置入血管支架进行介入治疗,部分病例术中病变血管内灌注尿激酶。结果本组132例患者成功行介入治疗,共置入金属支架209枚(129例)。观察术后1、3、6、12个月的皮肤温度、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与术前相比较,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ABI由治疗前0.29±0.15增加至0.78±0.16。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结论介入治疗具有治疗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治疗后保肢率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老年T2DM ASO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代表的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诊治是一项迫切的系统工程。本文拟结合最新文献和单中心经验,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进展做一概述。在筛查诊断方面,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国内在诊断和认识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在基础用药方面,要重视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基础治疗作用。在血管重建方面,我们要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开放、介入及杂交手术。在开放血管手术方面,我们仍需重视手术质量控制;在介入治疗方面,要及时关注减容技术、药物球囊技术、新型支架技术等治疗进展。杂交手术可综合前两者的优点,解决复杂临床情况,应用比例逐年增加。及时诊断,综合治疗,合理应用腔内、开放或杂交等血管重建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皮氧分压(TcPO2)联合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3例LASO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介入治疗后1年再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未狭窄组(n=79)和再狭窄组(n=34),采用ELISA及相应试剂盒检测血清ox-LDL水平,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TcPO2,比较两组资料及TcPO2、ox-LDL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评估TcPO2、ox-LDL值预测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效能。 [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饮酒、脑血管疾病史、冠心病史、病变血管支数、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吸烟、术后不规律用药、植入支架数量、ox-LDL和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P<0.05),TcPO2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术后不规律用药、植入支架数量多、TcPO2降低、ox-LDL和血尿酸增高为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显示,ox-LDL与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呈正相关(r=0.513,P<0.001),TcPO2与其呈负相关(r=-0.52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cPO2+ox-LDL预测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时的效能(AUC=0.802)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时,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7.60%、94.90%,临界点为37.23 mmHg、5.31 mmol/L。 [结论]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患者TcPO2降低、ox-LDL增高,二者对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有一定预测价值,TcPO2与ox-LDL结合能更全面反映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藻酸双酯钠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5例应用PSS100~200mg/d,缓慢静滴,连用10~14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踝/肱指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直径)及血流峰速和血糖、血脂及凝血三项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91.4%,无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三项数据显示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峰速、踝/肱指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S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肢体血流量;可明显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是一种较好的微循环障碍改善剂,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股腘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6例股腘型ASO患者临床资料,经门诊及电话随访2年,评价患肢血管通畅情况。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O介入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目标变量预测介入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 介入治疗术后2年的复发率为44.8%(43/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单核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葡萄糖、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术后复发具有关联性(P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ASCⅡ分型(OR=3.334,95%CI=1.579~7.039,P=0.002)、胱抑素C(OR=3.108,95%CI=1.149~8.406,P=0.025)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红细胞体积(OR=0.895,95%CI=0.806~0.995,P=0.040)是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TASCⅡ分型、胱抑素C、平均红细胞体积可有效预测术后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体化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87例LEAO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10月我院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ASO 101例,平均年龄(69.64±5.07)岁,其中男68例,女33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组手术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介入组(P<0.05);两组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级构成比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成志  栗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317-331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在患者下肢的同一动脉系统中可存在一个或多个节段的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是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5.
3D-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临床疑下肢ASO的患者行3D-CEMRA,扫描应用cage-bolus与三段动态扫描相结合。结果 23例患者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胭动脉、胫前后及腓动脉的动脉硬化闭塞的部位、范围、管壁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均得到了清晰的显示。结论 3D-CEMRA对下肢ASO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介入治疗和手术前病人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育强 《山东医药》2008,48(47):18-19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36条肢体)。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踝肱指数(ABI)平均提高0.35,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SIA术后6个月,治疗动脉的通畅率为86.11%。结论SIA用于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对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对于其中发生围术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接受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LEASO患者112例,其中男76例,女  相似文献   

18.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评估287例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6%,临床表现好转率83%,血管再通率为96%,踝/肱指数由0.19~0.63,平均(0.44±0.15),上升为0.46~0.93,平均(0.71±0.22).结论 应用PTA及选择性支架置人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