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钲1例,脑出血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衄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次全闭塞患者行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6例诊断为颈动脉次全闭塞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狭窄率由术前95%~99%降至术后的0~20%。术中均采用近端保护装置MO.MA,1例患者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1例患者术后头部MRI示有新发脑梗死,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随访3个月,1例患者发生轻度再狭窄(狭窄率50%)。结论对颈动脉次全闭塞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技术上安全可行,采用近端保护装置可能有助于预防术中栓塞事件。  相似文献   

3.
朱在卿  许贵刚  刘洋  程刚 《山东医药》2011,51(34):96-97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4例,术中均采用脑保护伞装置。结果本组成功置入支架86个,颈动脉狭窄率由术前的75%±12%降至术后的7%±8%。在支架释放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5例,出现颈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脑保护伞释放、撤回均成功。患者术中无TIA及急性脑梗死发生,术后7~10d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发现TIA或脑卒中复发,DSA复查未见血管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69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9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率均〉70%,其中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例(2例为颈动脉剥脱术后再狭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6例;一侧颈动脉闭塞,另--N重度狭窄5例(1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对所有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并均采用预扩张,预扩张后均使用自膨式支架。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残余狭窄率均〈30%。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暂性心率、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了微栓子栓塞,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内无缺血性卒中发作。术后复查颈动脉超声见,显示狭窄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支架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期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经冠状动脉及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周左右再行颈动脉支架术(CAS),手术前后均进行水化以保护肾功能,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mRS)、肾功能,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有无心肌梗死、脑梗死并复查造影观察支架内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成功行分期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显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满意,手术前后患者mRS评分无明显变化,两次介入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PCI术后3d出现原脑梗症状加重,紧急行CAS术,预后良好。虽有16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窦反射,但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无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及支架侧脑梗死。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期先行PCI后行CAS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我科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总动脉狭窄20例,共23处;颈动脉分叉部52例,共54处;颈内动脉颈段共24例,共26处;96名患者共放置98枚颈动脉支架;所有患者均使用自膨式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97.9%。2例患者术后造影剩余狭窄率大于50%。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梗死。1例患者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围手术期致残率为1.0%,致死率为0%。结论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材料选择及技术操作也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92例,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9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率<10%;共有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4.1%),其中术后发生视力下降2例,经提高血压、扩张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后好转;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给予吸氧、补液处理后症状消失;消化道出血2例,给予禁食水,补液及应用抑制胃酸和止血药物等对症处理,出血均得到控制;颈动脉窦综合征5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3例,其中颅内出血2例,行开颅手术治疗后死亡1例、植物人1例,另外1例出现头痛,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详细的病史采集及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掌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可以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白膨式颈动脉支架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50%,并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血管超声、MR血管成像及DSA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1)23例患者均成功置人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狭窄率从术前的(70±8)%降至(10±6)%。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术后临床随访3~25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复发;19例症状改善。21例超声随访无再狭窄发生,12例接受6个月以上的缸管造影随访,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变形。结论应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短期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支架变形并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但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 ,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2例达到 30 %。 2 2例患者临床缺血体征术后明显改善 ,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 2~ 2 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45例,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使用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颈动脉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5例保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术均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操作过程中未发生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70岁的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中均应用脑保护装置,观察术后狭窄改善情况,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回收的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对患者随访1年。结果在43例患者中,脑保护装置及颈动脉支架均放置到位,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患者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82.8±6.5)%降低至(12.4±5.9)%,支架置入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发现27个有脱落的组织碎片,患者术后缺血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围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脑卒中,无手术相关死亡事件发生,1年随访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颈动脉超声复查未见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结论脑保护装置下,对老年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符合NASCET纳入标准的高危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不符合NASCET纳入标准的高危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2~76岁(平均69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9例.所有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70%(NA-SCET标准),其中-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例(2例为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6例,一侧颈动脉闭塞伴对侧重度狭窄5例(1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所有患者均使用栓子保护装置,均采用预扩张和自膨式支架.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残余狭窄率均<30%.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1例患者并发微栓子栓塞.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内无缺血性卒中发作.术后复查颈动脉超声见狭窄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均未发现同侧缺血性卒中和冠状动脉缺血事件.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治疗外科手术高危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 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CAS后再狭窄的1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8~78岁,平均(61.5±8.6)岁。其中CAS后再狭窄9例,CEA后再狭窄10例,均经DSA确诊,并行CAS治疗再狭窄,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对1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未出现并发症,残余狭窄率均20%。术后患者自觉神经缺损症状消失。术后各时间点随访均未发现心肌梗死、卒中及死亡事件。随访终点时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复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未显示再狭窄。结论 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临床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以及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规律。方法对患有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病人68例实施CEA,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在术前7、3、1 d每日晨和术后1 w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对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等指标给予比较分析,并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心率与呼吸变化。结果患者CEA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术期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术后病人症状情况得到改善,有11例CEA术后出现伸舌歪斜,15 d内自动恢复或经激素治疗恢复9例。对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个月,2例伸舌歪斜患者病情得到改善;3例患者颈动脉出现重度狭窄,给予实施支架成形术;5例患者颈动脉出现中度狭窄,继续给予随访;死亡8例(包括3例脑梗死)。患者手术前后SBP、DBP、MBP等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前后心率与呼吸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心律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心律变化由大变小渐趋正常。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成功率,疗效可靠。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以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明显,在术后应给予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置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其中3例进行狭窄预扩,3例使用脑保护装置,共放置自膨式支架18枚。结果:18枚支架均成功置人,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例(6.3%)术后第3天发生非处理血管供血区脑梗死。随访1~8个月,无新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末次改良Rankha量表评分平均0.75(0~2)分,所有患者生活均自理。10例患者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再狭窄。结论:支架置人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比较安全和可能有效的方法,但亟需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其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行颈动脉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70%患者12例通过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探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12例,左侧颈内动脉6例,右侧颈内动脉6例,均成功置入.平均手术时间(45 ± 11) min.1例术中出现TIA,2小时后恢复,2例术中出现血压、心率下降,予对症处理后,立即恢复,无桡动脉闭塞及前臂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治疗初步证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全部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狭窄发生率进行分析,使用mRS评分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本次研究中全部颈动脉狭窄患者均使用保护装置和颈动脉球囊扩张,置入颈动脉支架,其中33例患者支架后需要后扩张,手术成功率为100%。全部患者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5.7±9.3)%,手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2.3±7.4)%。球囊扩张过程中24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1例患者出现脑高灌注损伤、1例患者出现脑梗塞、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不良事件出现率为5.00%,5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改善。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3-60个月的随访,经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复查患者60例,经过CTA复查患者55例,经过DSA复查患者5例。通过结果得知5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2例患者出现缺血症状。随访过程中使用mRS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其中30例患者为0分,27例患者为1分,3例患者为2分。不同年龄者及是否存在高血压对疗效有一定影响(P0.05)。结论 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置入术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确切,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并且治疗效果受到患者年龄、高血压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25例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治疗,术中分别采用了安置临时起搏器、应用ev3脑保护伞、狭窄血管预扩张与后扩张结合、导引导管同轴导入技术、分期支架成形技术以及多支架同时置入技术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21例(84%)症状消失或减轻,1例出现术中栓子脱落,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死亡病例.结论 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术前评价风险、术中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术后规范化管理是保证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术的方法及其风险。方法本组收集8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后,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98.8%(83/84),术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77.0±15.3)%降至(8.2±8.7)%,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脑出血2例(1例治愈,1例死亡)。随访2个月~3年,无脑缺血再发,其中1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63例行多普勒超声复查,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及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