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如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脏重构在心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的治疗主要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在降低心衰死亡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严重心衰患者在1年内病情急剧恶化死亡者达40%。在几种低心输出量和高心输出量心衰动物模型以及慢性心衰患者已经证实血清加压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费明汉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与心力衰竭危险之间关系密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极度肥胖者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危险增高 ,但超重和不十分严重的肥胖对心衰危险影响如何 ?迄今资料尚少。NHLBI的一项新研究报道 ,超重独立地与心衰危险增加有关。心衰危险随体重的增加而连续增高 ,超重者增加 34% ,肥胖者增加 10 4 %。  NHLBI所长CLenfant说 :肥胖已成为美国的流行病 ,它续有增加。 4 0年来心脏病死亡率降低 6 0 % ,但心衰的死亡率未见降低 ,该项研究揭示肥胖是男、女心衰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  SatishKenchaiah说 ,程度较轻的肥胖是否亦使人易于发生心衰 ?据文献反映 ,尚未明了。由于大多数引人注目的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LVEF〉40%伴心衰的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3286例患者。至少随访1年,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有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A组LVEF〉40%并无心衰者(2022例)、B组LVEF〉40%伴心力衰竭者(1070例)、C组LVEF≤40%(194例)。比较各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院内、长期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 67.1%患者接受PCI治疗,32.9%患者接受CABG治疗,A组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最高。LVEF〉40%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心衰的患者并不少见,占34.6%。LVEF≤40%组患者院内死亡率、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LVEF〉40%伴心衰者组患者院内死亡率、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LVEF〉40%并无心衰者组患者。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LVEF≤40%组患者死亡风险是LVEF〉40%并无心衰组患者的2.3倍(HR2.324,95%CI0.982~5.728),LVEF〉40%伴心衰组患者死亡率是LVEF〉40%无心衰组患者的1.3倍(HR1.275,95%CI0.792~2.053)。结论 LVEF〉40%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心衰的患者并不少见死亡率高,是LVEF〉40%无心衰组患者的1.3倍。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肺血研究所(NHLBI)组织研究者参加该工作组会议的目的是为明确下述问题:哪些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具体领域应予资助?以期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和研发新的治疗。专家们介绍了他们在心衰和肺疾病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讨论集中于已知的左室和心衰的一般知识能否直接应用于右室和兼患的肺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硝酸甘油联用美心力治疗心力衰竭35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治疗心力衰竭(心衰)更有效的途径。方法:对35例心衰患采用硝酸甘油10mg加美心力40mg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作静脉滴注,共7天;35例临床特征相匹配的患单用硝酸甘油治疗作对照,两组在入院后均作常规强心、利尿及病因治疗。结果:显效率:治疗组68.6%,对照组40.0%。结论:硝酸甘油联用美心力治疗心衰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是一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螺内酯治疗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内酯对严重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5例严重心衰竭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心脏射血分数<35%)进行随机双盲实验。常规抗心衰治疗,20mg/d螺内酯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共进行12个月。监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钾、血压和脉搏的变化,Holter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后评价其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为4.8%,治疗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只有9.3%,治疗组动脉血压比对照组降低,而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并无明显变化。Holter结果显示1年前后治疗组每小时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P<0.0001)和24h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率均有明显减少。1年对照组死亡19例(45.2%),治疗组死亡12例(27.9%),死亡率下降3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mg/d)用来治疗严重心衰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较为安全,能有效降低严重心衰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6例AD患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误诊原因、死亡原因及死亡与就诊时间、确诊时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好转出院14例(53.85%),死亡12例(46.15%);误诊7例(26.92%)。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症各2例,心脏瓣膜病、肾结石各1例,发热待查1例。急性期(2周内)死亡率42.30%。慢性期死亡率较低。就诊时间、确诊时间越早,死亡率越低。死亡原因为AD解离并发症,如主动脉破裂、心衰、肾衰、休克、脑卒中等。结论:减少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为降低AD死亡率的关键。CT、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意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回归分析我院1988-1999年782例脑梗死(CI)与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的资料。结果:脑心卒中发病率2%。AMI发生在CI后8小时-1个月,无痛型心肌梗死7例(43.8%);死亡率6.25%。结论: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时应重视监,纠正心衰、低血压、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9.
卡维他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60例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充血性心衰患,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中剂量卡维地洛治疗。结果:与60例心照组相比,卡维地洛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死亡率(3.3%)、EF均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加用小、中剂量卡维地洛优于单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心衰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杜传礼,张廷杰综述严重充血性心衰(CHF)l年死亡率高达50%,其中40%~50%是心脏猝死(SCD)。血管扩张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应用后,CHF死亡率降至30...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大约有0.5%~1%的人群受其影响,它是损害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上升。在应用ACEI后,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大多数病人仍持续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HF)是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CO)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导致器官和组织灌流不足,同时出现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死因。在我国,2000年抽样调查口’显示:心衰患病率为0.9%,女性高于男性(1.0%:0.7%);北方高于南方(1.4%:0.5%);城市高于农村(1.1%:0.8%);其中65~74岁年龄组为1.3%。目前心力衰竭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控制老年心衰,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老年心衰治疗的主要目标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以慢性进行性泵功能衰竭和液体潴留为特征。尽管利尿剂治疗心衰对死亡率的影响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论,但其在有症状心衰的治疗中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足量应用利尿剂的条件下水肿持续存在现象被称为利尿剂抵抗,其在心衰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3,这与利尿剂的药效学和药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统计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年死亡率可达5%~10%。约62%的心衰患者有左右心室间不同步。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CHF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总死亡率下降了36%,联合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降低死亡率可达43%.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87年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试验CONSENSUS,不同于以往应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的试验,使心衰的死亡率成功地降低了27%,奠定了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心衰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3个大型、经典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试验CIBISⅡ、MERIT-HF、COPERNICUS,进一步使心衰死亡率降低34%-35%。  相似文献   

16.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住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和转归的关系。方法:近两年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02例,根据血浆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低白蛋白血症组。分析其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住院慢性心衰老年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者占52.9%,与对照组比较,低白蛋白血症者的平均住院日[(20.3±11.7)d:(29.7±19.2)d,P〈0.05]、D级心衰发生率(29.2%:74.0%。P〈0.01)显著升高,但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住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病情更重,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内科治疗脑出血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血肿≥30ml的幕上脑出血随机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显率61%,较内科保守治疗组之40%高(P<0.05);死亡率23%,低于内科保守治疗40%(P<0.05)。结论:脑出血≥30ml,特别是破入脑室呈脑室铸型,位于基底节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20-39分之间 ,意识呈浅昏迷,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比内科保守治疗显效率高,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心衰年死亡率约30%~40%,心衰是至今为止发病率继续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发现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进行性的、不断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预测心衰的预后并对其发展的过程进行干预,延迟病情进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一些预后差的患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雅施达与压宁定联用对心衰病人心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选择高血压并左心衰的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单用雅施达4mg,每日1次,清晨口服,另1组为联用组,雅施达到4mg,每日1次,清晨口服,压宁定25mg加入5%葡萄糖300ml,每日1次,静点,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症状,血压,心功能及胸片的变化。结果:联用组高血压左心衰显效率62%,好转率28%,总有效率90%,而对照组的显效率为14%,好转率28%,总有效率52%,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并左心衰雅施达与压宁定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是观察女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本文研究回顾性分析从1996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们医院住院的793例心衰患者,其中女性311例(39.2%),对两性在临床特点,各项检查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我院住院患者中,女性心衰患者与男性比年龄大,高血压心脏病较多,冠心病较少,糖尿病较多,舒张期心衰也比男性多。住院期间男性死亡率增加。结论因心衰在我院住院的患者中,病因、临床特征有性别差异。女性死亡率较低,可能与女性冠心病心衰较少,舒张期心衰较多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