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摘掉损坏或者感染的导线是一种精细活儿。 当心律发生异常的时候.几百万美国人需要依靠起搏器来保持心脏搏动.或者依靠除颤器来使心律恢复正常。一般最后终止这些仪器(包括起搏器和除颤器)的功能不是植入在锁骨下的主件.而是连接主件和心脏的小小电线。这些电线有个专有的名称.叫导线.  相似文献   

2.
3.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感染率居高不下。感染后不仅影响植入式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而且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预防感染发生,降低感染率,一直以来备受重视。本文对目前各种预防感染措施的有效性和不足等进行阐述,旨在为预防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262564名置入了St.Jude公司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ICD)或带除颤功能的三腔起搏器(CRT-D)的患者进行了远程监控与生存状况的观察研究。入选者平均年龄71岁,男性占65%。根据每周远程监控器的利用率,患者被分为3组:高利用率组(≥75%)、低利用率组(<75%)及未应用远程监控组。结果显示:高利用率组中所有112692例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未应用远程监控组,HR=2.3(95%CI2.1~2.4);  相似文献   

5.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包括起搏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以往,医生只能在程控仪上获得这些数据,不但工作负荷日趋加重,而且患者复查成本较高,会导致失访率增加而带来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无线发射技术的成熟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远程随访和监测成为新一代器械植入术后患者新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得到推广.国外已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以下对目前远程随访和监测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对今后国内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大多数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都需要跨过三尖瓣植入右室电极导线。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是指由于右室导线植入引起新发现或进行性加重的三尖瓣反流。其影响因素有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右室舒张末内径、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电极导线种类和数量、电极导线尖端位置等。该文介绍CIED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安置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 ICD)是一种可植入人体的能够自动识别,正确诊断室性心律失常,并在数秒内郎给予准确治疗,是预防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心脏性猝死的死亡中,大部分是心律失常引起,以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引起者就在60~80%以上,自1980年Michel Mirowshi[1]首次置入ICD以来,大大降低了心脏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2,3].现将在我院置人ICD病人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术中监测及观察的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0例植入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ICD)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详细介绍ICD植入术及与其疾病有关的治疗和手术方法,取得患者支持和配合。术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常规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结果10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术后有伤口渗血,经制动、沙袋压迫等对症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术前做好患者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ICD植入患者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老年女性因室性心动过速(VT)而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围术期为避免出血风险,未予抗凝治疗,术后7d出现发热、腹痛,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肾梗死,立即开始规律抗凝治疗。目前针对AF患者植入心脏节律装置(CRD)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争议。AF患者合并肾梗死相对少见,且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该病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植入CRD的围术期,抗凝治疗是必要的,但是采用何种抗凝策略尚有争议;(2)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无抗凝的情况下,出现急腹症等表现时,应考虑腹腔脏器急性栓塞梗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8岁,因双腔起搏器术后5年,反复寒战、高热3个月入院。起搏器囊袋表面皮肤完好。血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起搏电极导线及瓣膜赘生物形成。诊断为无囊袋感染的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选择外科开胸移除起搏装置,彻底清除赘生物,同时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再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12.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误放电是ICD临床应用中时常困扰的问题,将远程随访技术应用于ICD患者的随访是安全的,而且能够更早发现临床事件,缩短临床决策时间,最终起到减少ICD误放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装心脏植入性电子器械的患者持续增长.远程监测不仅能随时监测器械运行情况和早期识别器械功能障碍,还能监测和识别心律失常,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同时它还能减少临床随访的次数,节约医疗资源.该文简介远程监测使用的技术、临床证据及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击治疗可导致包括心肌损伤及诱发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电风暴等弊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无痛性治疗主要是指其抗心动过速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起搏能成功终止约3/4的室性心动过速事件,不增加晕厥或加速室性心动过速。无痛性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程序、充电时的再确认、设定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区、抗心动过速起搏策略优化、充电中和充电前抗心动过速起搏等。这些参数设置应个体化并在随访中进行调整。应重视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无痛性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经腋静脉途径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患者共130例。其中46例患者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方法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超声组),84例患者应用解剖定位法行腋静脉穿刺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气胸发生率(0%vs. 3.6%, P=0.493)、囊袋血肿发生率(2.2%vs. 2.4%, P=1.000)、囊袋感染发生率(0%vs. 2.4%, P=0.539)、电极脱位发生率(0%vs. 2.4%, P=0.539)、电极穿孔发生率(0%vs. 1.2%,P=1.000)及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vs. 11.9%, 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日益增多,而随访负担也随之日益加重。远程监测技术在现代起搏器中的应用应运而生,远程监测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随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起搏器功能障碍,及早制定医疗策略,减少随访时间及工作量,降低随访费用,远程监测技术在随访及优化患者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发病率高,并有较高致死率的疾病。在美国约8千万人患有心血管病,其中20%(1 600万)为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常因冠状动脉(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冠脉闭塞或次全闭塞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而持续的心肌缺血将导致各种临床后果。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首次发病中死亡,幸存者随后的猝死率也高出一般人群的4~6倍,而50%的冠心病患者都有心肌梗死病史。  相似文献   

18.
植入性心脏电器械(IECD)包括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植入性心脏事件记录仪,这些装置是智能化的器械,可以提供器械的程控参数和功能状态,并储存了大量的有诊断价值的资料。IECD的远程监测就是利用相应的设施获取或读取这些信息,发送至监测中心,进行诊断和处理。目前4家器械生产厂家都推出了各自的远程监护系统:①百多力的Home Monitoing;②波士顿科学的Latitude;③圣犹达的Merlin.netTM;④美敦力的CarelinkTM。4种远程监测系统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与IECD通讯,均能储存所有的腔内心电图,而实现远程监测、远程随访。但4种系统传送信息的方式以及监测的参数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植入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患者随访情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变化。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19年1月24日至2020年7月16日随访的ICD患者人群,研究组定义为2020年1月24日至7月16日随访ICD患者,与对照组定义为疫情前同期(2019年1月24至7月16日)及研究组自身既往2019年7月24日至2020年1月16日对比随访方式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ICD患者66例,其中42例(63.6%)电话随访;对照组59例患者全部诊室随访。研究组患者发生包括电击、心力衰竭加重、心脏原因入院、移植及臆测报警、起搏和除颤阈值升高、电量提前耗竭的事件共22例次。电击共147频次。对照组仅发生5例次事件,电击7频次。Poisson回归证实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近4倍升高[相对风险(RR)3.66,95%可信区间(CI):1.44~9.29,P=0.006],总的电击风险升高达17倍(RR 17.58,95%CI 8.44~36.60,P<0.001)。研究组与既往自身对照,患者在疫情期间不良事件也显著增加,且均主诉焦虑恐惧,而无心肌缺血,药物不依从等,亦未感染COVID-19。结论ICD患者疫情期间精神心理状态值得关注,加强远程随访指导和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减少该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自动报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自动报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心脏远程监护过程中1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例窦性停搏和1例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结果1例发生在白天,2例发生在夜间;2例发生在院外,1例发生在院内。或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或及时给予救治。结论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