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先天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目的 :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畸形 )的检出频度。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 417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173例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5 0例 ,检出率为 1.2 % ,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42例 ,占 84.0 %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7例 ,占 14.0 % ,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均异常 1例 ,占 2 .0 % ;2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15例 ,检出率为 0 .4% ;3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瘘 2 8例 ,检出率为 0 .7% ,其中 18例(6 4.3% )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4其它少见冠状动脉变异 2例。  结论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 ,通常在心导管检查中被偶然发现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临床上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变异特别是起源变异的发生概率为1%~2%,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占80%。右冠状动脉常见变异为开口位置异常,而先天性缺如却少见,有人认为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缺如与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有关。本文就1例右冠状动脉缺如并左冠状动脉双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 200例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1 200例患者均成功经上肢动脉途径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84例患者均成功经上肢动脉途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上肢动脉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左单冠状动脉畸形更是非常罕见,发生率为0.025%,可分为L-1型及L-2型,L-1型系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L-2型系右冠脉开口异常。本文报告2例左单冠状动脉畸形病例系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均分别对其左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行PCI术,报告如下:1例1男,70岁,住院号0224987,因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外院溶栓治疗后3 d转来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入院后第5天于2010年9月4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LAD近段30%狭窄,中段90%狭窄,D1口部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率、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总结 3 1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  结果 :3 1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 42例 ,检出率为 1 3 2 % ,其中 81%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 ,19%为冠状动脉静脉瘘 ;76 2 %为对心肌灌注没有影响、相对良性的畸形 ,2 3 8%为对心肌灌注有潜在影响、有一定的危险性的畸形。  结论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并穿行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左主干起自肺动脉等是非常严重的冠状动脉畸形 ,患者常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这些畸形一旦发现 ,应进行预防性的手术矫正。小冠状动脉瘘多数无临床症状 ,但多发和大冠状动脉瘘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畸形并非罕见 ,某些类型的冠状动脉畸形可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应尽早进行预防性地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6.
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 178例胸痛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 5 5例、单支病变组 40例、双支病变组 47例、多支病变组 3 6例。同时测定患者的血脂各成分 ,并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 ,尤其是多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apoA1、HDL 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 ,总胆固醇、LDL C、apoB10 0 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LDL 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apoA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患者血脂代谢越异常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LDL C与apoA1在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冰冰  陈珺  万征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7(3):179-180,186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2 2 8例进行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冠心病病人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为正常组、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四组。测定和比较血脂各项指标 TC、TG、HDL、L DL、apo A1 、apo B1 0 0 、L p(a)。结果  L p(a)、HDL、apo A1 / apo B1 0 0 在各组之间存在着差异。L p(a)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 ,apo A1 / apo B1 0 0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减少。 HDL与冠状动脉积分呈负相关 ,L p(a)与冠状动脉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HDL和 L p(a)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长久以来,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实施主要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由心外科医生根据造影结果进行评估,判断狭窄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决定需要手术处理的狭窄冠状动脉病变位置~([1])。目前外科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征是左主干直径狭窄≥50%或者3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1])。然而,在所有冠状动脉解剖狭窄中,约有40%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三支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成功栓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单一瘘管约占90%以上,然而三支冠状动脉同时形成瘘罕见,我们成功治疗1例患。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有何特征性改变。方法 对我院自 1987年 8月至 1999年 8月 5 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中 6例冠状动脉为左优势型 ,占 12 %。本组冠状动脉近端平均血管内径测量值 :LM :(5 1± 1 0 )mm ,LADp :(4 2±1 0 )mm ,LCXp :(3 8± 0 9)mm ,RAp :(3 8± 0 9)mm ,与正常左冠状动脉近端平均血管内径 (LM :(4 6±0 6 )mm ,LADp :(3 7± 0 6 )mm ,LCXp :(3 4± 0 6 )mm比较 ,明显增粗 ,P≤ 0 0 5 ,而本组病例右冠状动脉与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冠状动脉肌桥 14例 ,发生率为 2 8% (14 5 0 ) ,其中 12例位于前降支 ,且大多位于其中段。 13例冠状动脉有单支或多支≥ 5 0 %的狭窄病变 ,占 2 6 %。结论 本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冠状动脉左优势型的比例明显增高 ;冠状动脉血管粗大 ,以左冠状动脉增粗为主 ;冠状动脉肌桥发生率高 ,大多出现于前降支中段 ;约 1 4的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 (≥ 5 0 %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自1998年2月~2004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863例人群的资料。结果:286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共检出冠状动脉扩张56例,发生率1.96%。大多数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人是男性(87.5%)吸烟者(69.6%)。结论:冠状动脉扩张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少见,好发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应用率已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以上.以前,球囊预扩张是支架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随着器材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可为部分患者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而不用球囊预扩张,以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操作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并发症[1].我院1999年5月-2003年10月共完成121例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引起冠状动脉夹层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球囊扩张所致,在冠状动脉造影时由于术者操作不当而导致冠状动脉开口夹层屡有报告,笔者所在科室近期发生1例在进行左冠状动脉造影时,导致左主干开口夹层的病例。尽管处理及时得当,但事后反思,发现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长期观察进一步阐明心脏移植后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的扩张反应。方法: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测量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前后左前降支的直径,以评价心脏移植后1至10年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的扩张反应,并对供体性别、年龄与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扩张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心脏移植后时间的推移,硝酸甘油的扩张反应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供体性别对心脏移植后近期硝酸甘油诱导的冠状动脉扩张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发现女性供体心脏在移植后1—4年,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的扩张能力显著大于男性供体;供体年龄对心脏移植后硝酸甘油诱导的冠状动脉扩张能力无显著影响。结论:心脏移植后时间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冠状动脉扩张能力无影响。女性供体心脏移植后近期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的扩张能力更佳。  相似文献   

15.
1979年Rentrop等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使闭塞血管重新开放,取得显著效果。本文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溶栓1例。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起源与走行变异较少见。国外研究显示,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起源异常约占0.5%〔1〕。国内的冠状动脉变异造影检出率为1.03%〔2〕。研究显示,多数冠状动脉变异无临床意义。然而,部分冠状动脉变异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正确识别冠状动脉变异并检出高危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37%~0.93%。处理不当短时间内即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acute cardiac tamponade,ACT),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现将我院成功处理PCI术中冠状动脉穿孔1例的临床抢救及经验教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指因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性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的内膜和中膜分离,导致假腔形成,对真腔造成压迫,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的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1-2]。SCAD在年轻女性及缺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无创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广泛用于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显示冠状动脉管壁情况上是强项,它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的最敏感工具之一。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产物〔1〕,研究认为CAC对评价中度危险冠心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辐射剂量更低,且具备更宽探测器、更强数据处理能力的320排  相似文献   

20.
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动脉起源异常分析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利用较大样本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国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1988年8月至2003年12月阜外医院22 636例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将检出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进行总结和分类,并与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结果22 63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234例,总检出率为1.03%。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8例(58.97%),是涉及起源异常最多见的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9例(38.03%);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均异常1例(O.43%);单一冠状动脉6例(2.57%)。22 63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类型:右优势型19 940例(88.09%),均衡型1500例(6.63%),左优势型1196例(5.28%)。结论 这是迄今为止收入样本量最大的有关国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造影资料分析。其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检出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符,但类型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