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证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石,证候的表型组学研究是回答中医药科学性问题的关键环节。肾虚证在临床各科疾病中极为常见,但其客观化研究仍存在物质基础认识模糊、评价标准不完备等难点。代谢组学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特征,为揭示证候理论实质提供新视角,可较好地结合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候。本文梳理肾虚致病的复杂性、多样性与机体代谢网络失稳的相关性,认为氨基酸代谢、菌群代谢及能量代谢紊乱等是中医肾虚证的微观物质体现,且不同疾病的同一证型、同一证型不同表型间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均具备良好鉴别效应与诊断价值,可为进一步阐释中医证候学特征、肾虚证实质认识及客观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是一门关注机体代谢产物的整体性变化,以推测机体内部发生变化的新兴科学研究技术,这种研究模式与中医学"整体观念""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不谋而合,故适用于中医多靶点、多系统的整体研究。因此将代谢组学引入中医证候研究,探究中医证候之间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和代谢通路,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从多个层次阐明中医证候学的科学内涵,并从整体水平评价中医证候本质的客观化。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进行的中医证候"痰湿证"的研究进展,试图归纳中医证候"痰湿证"的代谢特点和证候本质,从建立"痰湿证"代谢组学数据库,全面获取"痰湿证"的定量研究,从微观角度对"痰湿证"进行解读,并逐步形成"痰湿证"现代医学的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凝聚了历代医家经验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宝藏。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研究技术,其关注的是机体代谢产物的整体性变化,以推测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这与中医学"整体观"、"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不谋而合。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在寻找中医证候的潜在标志物和差异性代谢通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索中医证候本质、使用现代科学术语阐释中医药内涵提供了突破口。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的中医证候本质的临床研究进展,试图归纳中医证候的代谢特点和探索中医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做为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随着代谢组学在中医学中的深入研究,其与中医的证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同的特点(整体性、动态性、即时性),将成为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有力的研究方法。本文结合文献描述和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对HIV/AIDS中医证候的研究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研究技术通常先进行疾病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通过采集证候样本或模型动物血浆、尿样品或其他体液并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得到各自代谢产物图谱,找出特异标志性代谢产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生物标志物功能,筛选、鉴定与各证型相关生物标志物群,以确定证候相关代谢谱群,探讨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的关系。代谢组学为研究中医证候提供新思路,并从客观本质上解释二者关系,为中医药现代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进展。方法:按照系统评价方法,以代谢组学和证候为主题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提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从代谢组学概念、中医证候、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等五方面介绍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发现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代谢产物,并最终确认其所在的代谢生化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有望为证候本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实质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的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蛋白质组学从微观入手,研究机体整体或某一器官、组织乃至细胞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两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具有趋同性。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对同一疾病不同证候或同一证候不同疾病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研究,对了解中医证的实质及临床辨证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系统,只有采用与证候复杂性相适应的思维方法才能揭示其内涵,而代谢组学的动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等研究特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相吻合.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在辨证分型、证候物质基础、证候代谢途径和证候药效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发病,但现代医学诊治具有其局限性;“辨证论治”DKD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其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质疑。表现于外的中医证候与内在疾病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代谢组学整体性特点可以发现DKD中医证候对应的代谢标志物。因此,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开展DKD诊断代谢标志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探讨DKD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瓶颈问题,论述基于高灵敏度、高分辨率UPLC-Q-Orbitrap质谱分析,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深度学习”方法,发现DKD中医证候代谢标志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DKD的辨证分型提供可量化、可重复的客观依据,提高DKD辨证论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病证研究与代谢组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体健康到病理改变,从体质到证候,人体的代谢产物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利用代谢组学研究人体代谢物组,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揭示其病理过程,并预示部分疾病的转归.代谢组学与中医体质和证候学的研究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基于代谢组学进行人体体质以及结合"辨证论治"和"以方测证"开展证候的现代研究,为"治未病"和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中医药防治理论与代谢组学的结合将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陆瑶  刘波  季宁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9):108-109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生物学在中药物质基础相关方面的应用(中医"证"模型的研究、中药制剂配伍规律、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出:①中药物质基础应加强中药整体性的研究;②借助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从"黑箱"到"白箱"的转变,从本质上全面地阐明中药的物质基础.系统生物学应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模型来探索复杂生物,正是这些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给予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给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是为适应中医药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的需要,以推动"系统-系统"模式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在中医药整体观和系统论指导下,整合运用多种系统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病、证诊疗方法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创新研究来为临床服务,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学科。针对现行研究中存在的"方、证、病割裂,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分离"等问题,我们提出构建以多层面生物标志物群为特征的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整合的生物标志物群包括中医证候指标、临床生化及影像学指标、系统生物学标志物群多个层面,系统生物学指标包含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多个层次的标志物群。建立的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可应用于疾病早期预警、临床诊治、指导个性化用药、疾病预后以及药物评价。以近年来我们开展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为例,开展了包含中医证候指标和临床病理生化指标研究,还包括整体代谢指纹特征谱以及七大类百余种磷脂、15种脂肪酸、21种嘌呤嘧啶、8种硫醇氨基酸的定量指标和14种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在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初步得出整合生物标志物群(IBS),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辅助诊断和糖肾方临床疗效评价,可为系统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是中医药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从人体测量学、血液代谢学、脂肪因子等3个层次进行探讨。结果: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组(25例)与阴虚热盛证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某些代谢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抵抗素分泌水平显著增高,与阴虚热盛证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抵抗素可作为区分两个证型的指标;脂联素、瘦素、IL-6、E-选择素、TNF-α、GLP-1、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糖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血压、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中痰热互结证组较阴虚热盛证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皆有明显变化趋势。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从脾瘅来认识,其代谢存在异常,其不同证型生物学基础可能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从中药/方剂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中筛选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设计,其理念及方法符合中药整体作用模式,并体现了人体对药物的代谢、转化作用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现已成为公认并被普遍应用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方式。该文对以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在进一步认识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基础上,提出整合系统生物学的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新研究策略:以证候为切入点,以方剂为研究对象,在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阐明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前提下,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在有效的状态下,筛选与效应生物标记物高度关联的中药血清移行成分,发现并确定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通过整合系统生物学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扩展,将开启诠释中医药理论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与多系统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本文基于“同病异证”概念,结合目前对该病中医证型与临床多种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阐述,从该病的体格检查指标、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组织病变指标4个方面分析,总结该病“同病异证”相关临床指标特征,挖掘其中规律,希冀为该病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也是心脑肾等血管病形成的危险基础。依据脉象与高血压形成的共性机制在于血管、心脏,运用"系统辨证脉学"中西汇通整合诊断模式,对高血压的整体疾病脉象和中医辨证脉象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建立高血压脉-症、脉-证、脉-病和脉-治相应的整体性和规范化辨治体系,实现中医临床思维方式的技术调整,对高血压的早期预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方法不仅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信息,也体现疾病发生与转归的全过程。规范的辨证方法为临床疗效评估与科研工作提供了检验的平台。笔者经过16年的临床探索,将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在同一辨证层面(生殖内分泌代谢)上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发现PCOS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在生殖内分泌代谢特征方面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这对了解PCOS病理变化与证型之间的规律有重要意义,对理解和阐明中医学理论中相关脏腑虚证与PCOS的关系具有很好的启示。因此认为,在同层面的辨证模式下,探索疾病各证型的规律,从中寻找疾病发生机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学的研究热点,基于唾液转录组学探讨疾病证候的复杂性并揭示其科学内涵具有巨大科研潜力。现分析了慢性胃炎和胃癌脾虚证的联系以及疾病的进展过程。基于唾液外泌体exoRNA表达谱,运用唾液转录组学的学科优势,在中医学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理论指导下,提出寻找其具有临床价值的差异表达的分子标志物。进一步推动证候物质基础的定量、定性研究,并从分子机制角度切入促进中医肿瘤证候的精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疾病诊断是医学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基于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证候分类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创新生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理论表现形式,对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 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候分类以区别于现代疾病诊断的分类思维模式对不同个体进行区分,可概括为同病异 证和异病同证,因此更具个体化特点。将中医证候分类与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相结合,创新临床诊断模式,促进 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持续关注。本文以类风湿关 节炎及其典型证候为切入点,从中医证候分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相关临床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的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未来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相结合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