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旋谷氨酸单钠致大鼠认知障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旋谷氨酸单钠毁损下丘脑弓状核大鼠的认知功能,探讨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中枢氨基酸能神经递质与受体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3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中药研究室进行。选取普通级SD大鼠12只,雌雄各半,作为种鼠供实验室繁殖。选取新生鼠23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3)和对照组(n=10),分别于出生后第2,4,6.8.10天进行皮下注射定旋谷氨酸单钠4mg/g和生理盐水,每日1次。28d后离乳,再饲养8周后进行跳台试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记录各组大鼠的触电潜伏期,错误反应次数及寻台潜伏期,并计算跨台百分率,主要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实验结束后,全部大鼠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心脏取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取模型组大鼠8只,对照组大鼠5只,不经灌注固定,冰台上迅速分离大脑,将大脑沿矢状缝分左右半球,左半球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原位杂交,右半球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同时取大鼠左侧肾上腺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上腺组织形态变化。取各组剩余大鼠,用含4%多聚甲醛和0.2%苫味酸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pH7.4)灌注固定,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γ-氨基丁酸受体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表达,并应用Mota Morph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计算免疫反应物质的光密度,取脑组织切片进行Nissl染色。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各组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跳台实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测试触电潜伏期显著缩短(t=4940,P〈0.001),训练期和测验期的错误反成次数显著增加(P〈0.001~0.01):②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寻台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跨台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海马轴的观察:模型组大鼠血浆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943—4.013,P〈0001—0.01)、模型组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增强,阳性染色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④中枢氨基酸能神经递质与受体的观察:模型组大鼠脑组织谷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3.063,P〈0.05),γ-氨基丁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值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模刑组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及γ-氨基丁酸受体免疫反应物质数密度明显降低(t=2.224~3.682,P〈0.01~0.05)。⑤模型组犬鼠海马Nissl染色显示模型组细胞稀疏、个数减少、有空泡出现,胞浆着色较浅,细胞轮廓不规整。图像分析模型组大鼠光密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结论:模型组大鼠有明显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氨基酸能神经递质与受体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舍曲林对急性应激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受体的影响.方法 通过迷津试验筛选出认知功能差异无显著性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舍曲林A组、舍曲林B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于造模前腹腔内分别注射双蒸水、舍曲林5 mg·kg-1、舍曲林10 mg·kg-1作预处理,通过强迫游泳建立急性应激抑郁模型,测查各组大鼠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及其游泳后迷宫中的潜伏期;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及DG门区γ-氨基丁酸免疫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大鼠游泳中不动时间舍曲林A组及舍曲林B组均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在迷宫中潜伏期模型组及舍曲林A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舍曲林A组及舍曲林B组均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舍曲林B组较舍曲林A组显著缩短(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的γ-氨基丁酸A(α)、γ-氨基丁酸B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舍曲林A组与舍曲林B组各区γ-氨基丁酸A(α)、γ-氨基丁酸B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舍曲林B组γ-氨基丁酸免疫阳性细胞数较舍曲林A组增多(P<0.01).结论 舍曲林具有改善急性应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抗抑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海马γ-氨基丁酸A(α)和γ-氨基丁酸B阳性细胞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γ-羟基丁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及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型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01/10-3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5)、治疗组(n=25),模型组和治疗组又各分5个时间点即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拴线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不阻断血流,24 h后断头取脑.治疗组于再灌注前10 min给予γ-羟基丁酸钠(GHBA)3.5 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各取5只大鼠处死,断头取脑,置于40 g/L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5μm厚连续冠状切,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分析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阳性细胞数.结果纳入动物共60只,手术过程及术后因麻醉过深、失血过多等原因,模型组死亡2只,治疗组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组共55只.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假手术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模型组缺血区淡染,细胞数明显减少,但结构尚存,缺血周边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核固缩深染,细胞间隙增大,海马区变化尤为显著.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数增多,细胞损害较轻.②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中缺血1 h再灌注1.5 h,3 h,6 h,12 h,24 h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缺血1 h再灌注6 h及以后各组均显著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③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在中缺血1 h再灌注12 h及以后各组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再灌注12 h及以后各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结论γ-羟基丁酸可能是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后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受体的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褪黑素抗癫痫的机制。方法:应用SP法研究戊四氮致癫痫大鼠和褪黑素抗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ζ1(N-methyl-D-aspartaterecepterζ1,NMDAζ1)和γ-氨基丁酸受体Aα1(r-aminobutyricacid-Arecepterα1,GABAARα1)的变化。结果:海马NMDAζ1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q吸光度=6.34,P<0.01;q阳性率=9.394,P<0.01),褪黑素抗癫痫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癫痫组(q吸光度=6.01,P<0.01;q阳性率=9.000,P<0.01),褪黑素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吸光度=0.032,P>0.05;q阳性率=0.4015,P>0.05);海马GABAARα1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q吸光度=4.65,P<0.01;q阳性率=5.3,P<0.01),褪黑素抗癫痫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癫痫组(q吸光度=4.58,P<0.01;q吸光度=5.21,P<0.01),褪黑素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吸光度=0.07,P>0.05;q吸光度=0.097,P>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NMDAζ1和激活海马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GABAARα1的活性与表达,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γ-羟基丁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及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型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05~01/10-3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5)、治疗组(n=25),模型组和治疗组又各分5个时间点:即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拴线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不阻断血流,24h后断头取脑。治疗组于再灌注前10min给予γ-羟基丁酸钠(GHBA)3.5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各取5只大鼠处死,断头取脑,置于40g/L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5μm厚连续冠状切,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分析各组在不同时让点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型阳性细胞数。结果:纳入动物共60只,手术过程及术后因麻醉过深、失血过多等原因,模型组死亡2只,治疗组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组共55只。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假手术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模型组缺血区淡染,细胞数明显减少,但结构尚存,缺血周边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核固缩深染,细胞间隙增大,海马区变化尤为显著。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数增多,细胞损害较轻。②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中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海马CA1区中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缺血1h再灌注6h及以后各组均显著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③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在中缺血1h再灌注12h及以后各组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再灌注12h及以后各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 结论:γ-羟基丁酸可能是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后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受体的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强迫游泳大鼠前额皮层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8):生理盐水0.5h组(S0.5组)、生理盐水2h组(S2组)、氯胺酮0.5h组(K0.5组)、氯胺酮2h组(K2组)。药物干预前1d大鼠行强迫游泳15min制备急性应激抑郁模型。药物干预当天,给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mL容积的生理盐水或氯胺酮10mg/kg,给药后0.5h及2h分别再次行强迫游泳6min,记录后5min内不动时间。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大鼠前额皮层,检测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与S0.5组相比,K0.5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减少,谷氨酸含量上升,γ-氨基丁酸含量下降(P<0.05)。与S2组相比,K2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胺酮在大鼠强迫游泳模型中能够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同时伴随大鼠前额皮层谷氨酸上调及γ-氨基丁酸下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钠、γ-氨基丁酸(GABA)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同种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染毒组、联合用药治疗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通过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染毒后即刻给予苯巴比妥钠、γ-氨基丁酸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的解毒作用,于死亡立即或2h后取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NSE、S-100β蛋白,并观察各组脑组织、肝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能有效缓解中毒大鼠症状,延长抽搐潜伏期及惊厥潜伏期(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NSE、S-100β蛋白与单纯染毒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大鼠脑组织、肝脏的病理改变较单纯染毒组大鼠的病理改变轻。结论:苯巴比妥钠、γ-氨基丁酸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对急性毒鼠强中毒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桂温胆定志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5-HT、GABA及Glu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用长期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复制大鼠抑郁症模型,观察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HT及GABA的含量显著降低,Glu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柴桂温胆定志汤组5-HT及GABA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Glu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柴桂温胆定志汤的抗抑郁作用与提高大鼠海马5-HT、GABA的表达,降低Glu的表达,调节海马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全身儿茶酚胺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12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实验病理研究室完成。选择6~8周二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假辐射组(n=10)和辐射组(n=50)。辐射组按照辐射剂量分为3mW/cm2亚组(n=10)、10mW/cm2亚组(n=20)、30mW/cm2亚组(n=10)和100mW/cm2亚组(n=10)。采用0,3,10,30和100mW/cm2高功率微波辐射大鼠,于辐射后6h、1d和7d活杀取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和丘脑中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4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尿中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参加实验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功率微波辐射后6h大鼠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大脑皮质,10mW/cm2组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降低;海马3~100mW/cm2组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丘脑中4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②高功率微波10mW/cm2辐射不同时间后大鼠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辐射后6h大脑皮质谷氨酸含量升高,1d后基本恢复正常;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1d后有所恢复,7d时仍未恢复正常;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显著降低,1d后有所恢复,7d时仍未恢复正常。海马内谷氨酸含量明显降低;甘氨酸含量在辐射后6h明显降低,1d时基本恢复。丘脑氨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③高功率微波辐射后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辐射后3d,10mW/cm2组尿中香草扁桃酸含量显著升高,30和100mW/cm2组显著降低;10mW/cm2组尿中高香草酸含量于显著降低;而100mW/cm2组显著升高。结论:高功率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氨基酸类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大脑皮质和丘脑均可见主要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升高,二者比值下降,提示兴奋性氨基酸参与了大脑皮质和丘脑的早期损伤,而抑制性氨基酸则与其病变恢复有关。海马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均降低,提示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可能与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drebrin和cofili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等分成对照组(n=20)、模型组(n=20)和用药组(n=20)。大鼠右侧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_(1-40))造模,对照组右侧海马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组在右侧海马注射Aβ_(1-40)后每天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4 mg/kg,共15 d。Golgi染色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drebrin和cofilin表达的变化。结果用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用药组大鼠海马drebrin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cofilin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较模型组减少(P0.05)。用药组大鼠海马drebrin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cofilin m 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调节drebrin和cofilin的表达,延缓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