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方法 对124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前三类药物依次是中草药(59.68%)、抗结核药(16.94%)和抗肿瘤药(5.65%).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多,停用肝损伤药物,经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轻度药物性肝炎多数能短期内康复,对肝损害严重或发生肝衰竭者,应按肝衰竭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坤 《苏州医学》2009,32(2):67-69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药物性肝炎。25%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我国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最佳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药物,笔者对20例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患者,在不改变化疗方案的情况下加用强力宁治疗药物性肝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96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为最多(37.5%),其次为中药(26.1%);临床以急性肝炎最常见(83.3%),其中4例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4.2%);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其次为黄疸,临床治愈54例(67.5%),好转23例(28.8%),死亡3例(3.75%)、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应用的药物,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达26%,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探讨甘利欣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结核病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炎并停用抗结核治疗药物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甘利欣30 ml(150 mg)+5%葡萄糖250 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予a干扰素500万U单位,肌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患者肝损害情况(ALT、AST、TBIL)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及有效21例(87.5%),对照组显效及有效14例(58.3%),治疗组肝功能损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甘利欣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过程中,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疗效显著优于a干扰素,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肝脏的各种细胞均可受药物损害.据美国统计,药物从市场撤出的最常见原因是其肝毒性作用,50%的急性肝衰由不当用药引起;我国药物性肝炎约占急性肝炎住院者的10%.药物的肝毒性表现可从无症状、轻微、非特异性的生化改变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衰、胆汁淤积,甚至肝硬化、肝脏肿瘤,尚有一些药物可致脂肪肝(类似酒精性肝病)和肉芽肿(类似于肉状瘤病)、继发的磷脂沉积症或布-加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害病死率位居全球第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博士》2006,(5):68-69
“是药三分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调查资料显示,在美国,药物性肝炎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25%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由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率虽低于国外,但发病并不少见。北京解放军5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刘士敬博士提出,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新品种的广泛使用,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也相应增加,有些药物性肝炎长期不愈,甚至于危及生命,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48例由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A L T,总胆红素(S T B),并观察临床症状以评价疗效.结果 谷胱甘肽治疗后,患者ALT、ST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79.2%.结论 谷胱甘肽能显著改善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ALT、STB等指标.  相似文献   

9.
抗痨药致肝损害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损害是结核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结核病患者联用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治疗中肝脏损害发生率达18.2%。2HREZ/4HR(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化疗方案,肝功能损害达37.32%。化疗患者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12.89%.甚至出现致命的急性肝炎坏死并肝功能衰竭.而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甚至中断化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云  朱丽影 《黑龙江医学》2008,32(5):341-342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据统计在美国,药物性肝炎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25%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我国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其中,中草药引起的肝脏损害占相当大的构成比,由30.2%-74.4%不等,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俊平  陈创坤 《河北医学》2008,14(11):1286-128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结核病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炎并停用抗结核治疗药物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常规治疗 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和对照组24例(常规治疗组),4周为1疗程;对两组患者肝损害情况(ALT、AST、T-BIL)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及有效24例(100.0%),对照组显效及有效19例(79.2%),治疗组肝功能损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以下简称为药肝)。  相似文献   

13.
袁朝伟  李健 《四川医学》2012,(11):1962-1963
目的测定Graves甲亢并肝功异常患者肝炎病毒学指标,探讨甲亢肝损害的可能原因。方法 GD甲亢并肝功损害患者200例,病程1~32个月,年龄19~62岁,男62例,女138例,均为初诊的未用过抗甲亢药物及其他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的甲亢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测定肝功能,肝炎标志物(甲、乙、丙、丁、戊),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对造成肝损害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GD甲亢并肝功能损害的程度:轻度56.5%,中度43%,重度损害0.5%。造成肝功能损害的病因:病毒性肝炎16.5%,自身免疫性肝炎0.5%,甲亢性肝功能损害83%。结论 GD肝功损害的程度大多数为轻度、中度,GD甲亢并肝损害的病因最常见的为甲亢自身,其次为病毒性肝炎,重度损害多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性肝脏损害属于医源性疾病,亦称药物性肝病或药物性肝炎。是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各种肝脏疾病过程。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目前已知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赃损害,占所有因黄疸住院病人的2%~5%,占“急性肝炎”住院病人的10%,占老年肝病患者的20%。严重病  相似文献   

15.
由于肝胆之间在组织发生、解剖和功能上的密切关系,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研究愈来愈关注.为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胆系损害的关系,我们对3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80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胆系统B超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服用中药煎荆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加深对中药致肝功能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药物性吁炎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特点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作出综合判断。结果:中药煎剂所致的药物性肝炎在药物性肝炎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1~4周,也有一部分超过1个月发病。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煎剂所致的药物性肝炎,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袁炳康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2):111-111,118
目的探讨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和防治。方法将有肝功能损害、有病前明显服药史、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8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5例药物性肝损害以抗结核病药物和中草药最为多见,分别占41%和26%;经停用引起损肝的药物,护肝解毒对症支持治疗,84例痊愈或好转,1例死亡。结论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应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肝损害患者血清mAST/AST比值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肝损害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肝损害患者血清AST和mAST的活力,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人院时与各治疗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正常人mAST/AST比值为(0.101±0.009),重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急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等人院时的mAST/AST分别为(0.482±0.096)、(0.393±0.036)、(0.332±0.046)、(0.311±0.040)、(0.289±0.032)、(0.275±0.021)、(0.301±0.047)和(0.382±0.04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从治疗开始后的第1周起,酒精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药物性肝炎组mAST/AST比值呈逐步持续下降趋势,治疗第4周后,其mAST/AST比值已基本恢复正常;原发性肝癌组在手术1周后,尽管其mAST/AST比值明显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人,且此后几周一直维持在这一较高水平;其他组的mAST/AST比值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肝实质细胞损伤坏死程度进行评估,有利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和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鉴别诊断,对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最近,病房连续收治3例药物性肝炎患者,虽然他们的年龄、性别、健康及生活状况迥异,但都是因为不正规自行服用肝损伤药物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而入院的。事实证明,药物性肝炎不容忽视,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造成药物性肝炎及其严重损害程度。方法:收集2000~2009年于我院规律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患者982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3296例肺结核病患者中982例发生肝功能损害,总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29.8%;982例肝功能异常者中,轻度598例,占60.9%;中度342例,占34.8%;重度42例,占4.3%。结论: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等是常见的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不当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出现ALT升高、黄疸,严重者可出现肝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