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蕾  严良  陆豪  丁琦  秦小玲 《眼科新进展》2005,25(6):543-546
目的评价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ple-focus c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对原发性青光艰视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与视野视盘的相关性。方法检查原发性青光眼42眼。其中早期青光眼15眼,中期16眼,晚期11眼,高眼压症16眼,并检测33眼正常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SOK成分参数P1波振幅和峰时,N1波振幅和峰时;同时检测平均视野缺损(MD)和杯盘比(CD)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ANOVE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学处理。结果P1波振幅和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青光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N1波振幅在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和高眼压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1波振幅和峰时、N1波振幅在晚期青光眼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鼻上象限P1波峰时有显著性差异;与高眼压症组鼻上象限P1波振幅,鼻下、颞下象限N1波振幅有显著性差异,高眼压症组、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组P1波振幅的异常检出率为50.0%、66.7%、56.3%、100.0%;N1波振幅为:62.5%、53.3%、50.0%、81.8%;P1波峰时为:31.3%、60.0%、100.0%、90.9%;N1波峰时为:50.0%、53.3%、31.3%、45.5%.MD值的大小对P1波振幅、峰时和N1波振幅大小的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3,P=0.018,P=0.002)。结论mfERG提供了评价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一种敏感性的方法,但尚未发现具有典型特征性的mfERG改变。因而在临床上应该是多种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用于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准确性及实效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于2014 年10 月至2016 年3 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的POAG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86眼)作为青光眼组,其中早、中、晚期组分别为20例(27眼)、20例(29眼)、20 例(30 眼)。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 例(120 眼)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mfERG进行技术诊断,观察比较mfERG二阶反应各环与各象限的P1 波反应密度值及潜伏期。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青光眼组1~5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下、颞上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期青光眼组2~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中、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期青光眼组中,晚期青光眼组较早期青光眼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fERG 1~5 环P1波潜伏期和密度值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光眼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对诊断早期POAG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方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方法对36例POAG患者和36例正常人进行mfERG检查,记录以黄班中央凹为中心5个环状视网膜区域R1(0°~2.5°)、R2(2.5°~5°)、R3(5°~10°)、R4(10°~15°)、R5(15°~20°)一阶反应 N1、P1波反应密度(单位面积的反应幅度即振幅密度值)及P1潜伏时,将一阶反应N1、P1反应密度取算术平均值产生N1-P1平均反应密度,测量POAG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 MD),所得数据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斑区R1、R2环内POAG患者N1、P1平均反应密度明显减少,P1潜伏时明显延长。 R1、R2环N1、P1平均反应密度减少与平均视野缺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由于N1、P1主要起源于外层视网膜,因此mfERG能很好的显示POAG患者黄班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损害,并与青光眼病程进展相关,为青光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改变和在视网膜不同象限及六个环的分布特性。方法对早期POAG36例(36只眼),正常对照组40例(40只眼)行mfERG检测,记录不同视野区域和6个环的一阶、二阶反应N1波、P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时,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一阶反应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4个象限N1、P1波的振幅密度值与潜时,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二阶反应鼻上(SN)、颞下(IT)、颞上(ST)P1波的振幅密度值,青光眼组显著降低(P<0.05)。随偏心度增大,两组mfERG一阶反应、二阶反应P1波、N1波振幅密度逐渐减小,青光眼组与对照组振幅密度的差值在5环(视野周边)较大,在1和2环(视野中央)较小。青光眼组患者的mfERG指标与视力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早期POAG患者mfERG有明显改变,证实了POAG患者早期视神经损害的特点,为早期POAG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莫凤菲  邝国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04-200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可以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是眼科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多焦视网膜电图是一种最新的测量整个视野中许多细小部位视网膜电图的检测方法,能够非常准确、快速地反映某一局部的视网膜功能,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对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早期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和二阶kerne反应(SOK)。方法:我们采用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RETIscan3.15version)和Humphrey750视野计。检测了38只正常眼和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共42眼。记录了mERG的FOK和SOK的P1、N1波的振幅和峰时4个参数。将原始数据转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青光眼组,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4个象限以及总和反应FOK的P1波、N1波振幅P1波、N1波峰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青光眼组FOK正常的鼻颞侧差异消失。早期青光眼组SOK4象限以及总和反应的P1波振幅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1波振幅密度轻度降低(P<0.05)。SOK的N1、P1波潜峰时在早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青光眼组的mERG检查结果与视野不一致。结论:mERG是一种检测青光眼的敏感方法,可以为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相对应的视网膜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24例(43只眼)POAG患者的早期、进展期和晚期患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ERG)的检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并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早期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OCT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1环L波潜伏期有显著性负相关(γ=-0.72,P〈0.05,t=2.936);晚期POAG患者中OCT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2,3环b波潜伏期有显著性负相关(γ=-0.666,γ=-0.702,t=2.676,t=2.956,P〈0.05);对早期,进展期和晚期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CT所测黄斑区厚度进行比较,显示早期OCT黄斑厚度与晚期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进展期与晚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5.018。结论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厚度的改变影响了黄斑区局部视网膜的功能状态,主要表现为与mERG的b波潜伏期有一定相关性;早期POAG患者眼底视网膜组织形态学上无明显改变时,视网膜功能已经有了改变,OCT与mERG检查对于POAG临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m-ERG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蕾  陆豪  严良  丁琦  秦小玲 《眼科新进展》2003,23(3):187-190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和二阶kernel反应(SOK)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初步观察。方法 采用德国罗兰多膀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RETIscan 3.15 version)和瑞士 OCTOPUSl01电脑视野分析仪。检测了33只正常眼和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共42眼和高眼压症(可疑青光眼)16眼。记录了m—ERG的FOK和SOK的P、N波的振幅和峰时4个参数。将原始数据转入SPS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从可疑青光眼组到早、中、晚期青光眼组,FOK和SOK的P波、N波振幅逐渐下降,P波、N波峰时逐渐延长;(2)在总和反应中,FOK的P波振幅和SOK的N波振幅在早、中、晚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严<0.05);(3)FOK的N波峰时和SOK的P波峰时,在中、晚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4)可疑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在象限反应中,SOK的鼻上象限的P波振幅,鼻下、颞下象限的N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OK和SOK是检测青光眼的一种敏感方法,尤其是象限反应,在青光眼视野损害之前就能敏感地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9.
张浩润 《眼科研究》1998,16(3):175-175
采用视电生理检测仪,我们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18例(36眼)进行了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OPs)研究,以期对POAG的病变过程有所了解。1材料与方法检查对象患者组:POAG患者为我院确诊的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青...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多焦视诱发电位(multl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并与Octopus101视野检查等进行对比性研究,客观评价mf—VEP在POA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64眼)正常人和35例(67眼)POAG患者分别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测定、眼底照相、Octopus101视野和mf—VEP检查。将POAG患者的mf—VEP检查结果与正常人进行对比性研究,并与视野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f-VEP在正常人和POAG组间潜伏期和振幅存在明显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OAG患者mf-VEP潜伏期和振幅值与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OAG患者mf—VEP振幅降低区与视野缺损区具有对应性和一致性。结论mf—VEP能客观地反映POAG患者不同视野部位的视功能损害,为POAG患者的诊断和视功能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和蓝黄视野(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5例42眼标准自动视野检查正常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OAG)患者和25例50眼正常人PERG的P50,N95波的振幅、峰时值和B/YP的视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SOAG患者中,PERG检查19例34眼的P50,N95波振幅下降,峰时延长,B/YP检查18例32眼视野出现异常,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OAG患者PERG和B/YP的异常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已经受损,两者联合应用是POAG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冬莉  袁援生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16-2318
青光眼是全世界成人致盲的主要眼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做为青光眼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病程进展较为缓慢,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不易早期发现。许多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视功能障碍,且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而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延缓或停止视功能进行性损害的关键。因此,综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常眼压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雅娟  孙同 《眼科研究》2000,18(2):185-188
正常眼压青光眼(NTG)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日益受到眼科工作者的重视。NTG发病隐蔽,早期诊断较其它青光眼显得更为困难和复杂,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异同等一系列问题仍无统一意见。就NTG与POAG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临床老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治疗中目标眼压控制的难题,结合我院医疗设备条件,开发老年POAG数据库,便于资料管理和科研。方法:复习文献制定老年POAG观察资料登记表,应用Microsoft Access2003数据库软件建立老年POAG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并联网测试使用。结果:我院老年POAG数据库初步建立,相关网络通道运行良好。结论:医院老年POAG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科学和系统地收集老年POAG相关临床数据,为老年POAG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早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客观检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与经典的静态视野检查法相比较,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客观检查的可行性和敏感度,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吴艳  杨璐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9):1552-1556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全球性致盲性眼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也称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其发生和发展的早期阶段往往不容易被察觉从而耽误了治疗。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助于降低其致盲率。近年来POAG的诊断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深度学习算法和生物标记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是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及其视觉通路,最终导致视觉功能损害的疾病。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及其轴突数目进行性丢失、视盘凹陷、视野缺损为特征。静态自动视野计检查是评估青光眼病程进展的金标准,但其结果往往受到患者主观因素的限制。近年来视觉电生理技术飞速发展,虽还不能代替传统的视野检查,但作为补充,其能在青光眼视野缺损前即出现振幅及潜伏期的改变,为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本文主要对三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电图以及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灿  赵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287-1290
青光眼是一种进展性视神经疾病,它能够引起视神经结构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是青光眼早期治疗的关键,并减缓或阻止进行性的视功能损害。近年来出现的视神经结构检查及视神经功能检查方法与传统视野检查相比,可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