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对应性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9例下壁急性心梗(IAMI)和32例前壁急性心梗(AAMI)心电图,发现在IAMI组中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R-ST-D)≥0.1mv并持续72小时者其急性期并发症、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在AAMI组中其急性期并发症、死亡率与有R-ST-D无关(P>0.05),而与本身梗塞面积大小有关。说明在IAMI组中存在着危险亚组,即IAMI有R-ST-D组,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对应性ST段压低及压低幅度与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84例下壁AMI病人分为有ST段压低组与无ST段压低级,根据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又将前者分为两组:A组ST段压低1周内恢复;B组ST段压低超过1周未恢复。对上述各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住院死亡率有ST段压低组较无ST段压低组明显增高,P<0.05。在有ST段压低组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和住院死亡率,B组明显高于A组,P均<0.05。有严重并发症者ST段压低幅度总和明显大于无严重并发症者,P<0.01。结论下壁AMI伴对应性ST段压低尤其是压低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肖慧敏  黄美琴  李庆军 《医学综述》2013,19(12):2258-2260
目的研究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导联ST段是否发生变化分为两组:ST段发生变化(A组,44例),ST段未发生变化或压低<0.1 mV(B组,5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狭窄情况及血清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水平。结果 A组患者有冠状动脉狭窄29例(67.2%),发现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2例(27.2%);B组有冠状动脉狭窄27例(45.1%),发现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0例(16.9%),冠状动脉狭窄程度A组显著高于B组(χ2=6.35,4.43,P<0.05);A组患者血清CPK水平低于B组、CPK-MB水平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03,6.8401,P<0.05);A组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χ2=9.05,9.52,11.3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且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中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发病的头1~2周,特别是在最初的48h内,较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突然死亡。随着梗死面积的扩大,并发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在增加。过去文献只研究含病理性Q波导联梗死面积对预后的影响、而梗死对应面ST段正常与否与预后的关系少见  相似文献   

5.
6.
孙琳  段秀山 《中原医刊》1995,22(1):44-44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部位心电图ST段抬高,而对应导联ST段压低(R—ST—D)。以往认为此变化是AMI心电图之镜面改变,新的观点认为是远离梗塞部位心肌缺血。我们对我科10年来65例下壁和前壁AMI心电图进行分析,回顾性比较有无R—ST—D组间的急性期临床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经WHO标准确诊的初发下壁急性心梗(IAMI)和前壁急性心梗(AAMI)的病例共65例。IAMI对应V_1—V_6导联,AAMI对应Ⅱ、Ⅲ、avF导联。IAMI31例为Ⅰ组,AAMI34例为Ⅱ组,Ⅰ、Ⅱ组间再分A、B组。有R—ST—D者(以入院第一天记录的心电图所对应导联中至少同时有二个导联ST段压低≥0.1mv并持续72h以上)为A组;无R—ST—D者为B组。IA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2.9岁。IB组15例(男11例,女4例),其中4例合并正后壁AMI,平均年龄60.7岁。  相似文献   

7.
8.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科 1994~ 1998年病历及心电图资料完整者 9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并根据下壁或侧壁有无ST段压低分为 2组。有ST段压低组 39例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9例 ,年龄 36~ 6 8岁 ,平均 5 2 8岁 ,伴高血压 12例 ,糖尿病 9例 ;无ST段压低组 5 7例 ,男性 44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6 4岁 ,伴高血压 19例 ,糖尿病1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排除严重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 ,具有可比性。采用统一常规治疗方案 ,给予扩冠、抗凝及对症治疗 ,无溶栓…  相似文献   

9.
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开展,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治疗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解决了临床上的许多疑难问题。多年来临床发现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部分病人心电图(ECG)除了在心肌梗死相应导联(Ⅱ、Ⅲ、avF)可见ST段抬高外,同时发现前壁导联(V1-4)ST段水平压低。以往多认为其变化为梗死区域的镜像改变,但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发现上述ECG变化并非安全能由镜像改变来解释。我们对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入院的34例ECG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该现象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痛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例持续胸痛超过半小时的患者,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每隔4h做1次,24h后每天做1次,同时测心肌酶谱。结果胸痛时心电图V1 ̄3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现。结论对持续胸痛患者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尤其对V1 ̄3导联ST段压低者,以利早期诊断,早期行血管开通治疗。  相似文献   

11.
路航 《新疆医学》2005,35(6):89-90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与梗死面积密切相关,随着梗死面积的扩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在增加,过去多根据含病理Q波导联预测梗死面积和预后,而观察分析心电图时较少注意avR导联ST段的变化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VR导联段ST压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梗死相关病变与第一对角支(D1)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29例前壁AMI患者,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12例中,以D1开口前的LAD病变或LAD合并D1病变9例(75.00%),以D1开口后的LAD病变3例(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民地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LAD近端(D1之前)或LAD近端合并D1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晋康华 《当代医学》2011,17(29):99-1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对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出现ST抬高并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者42例,对其进行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并总结。结果在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死25例,占59.5%;前壁心肌梗死17例,占40.5%。2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右冠状动脉闭塞22例,左旋支闭塞3例,左前降支狭窄30%~75%者21例,非梗死区血管狭窄的发生率84%;1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前降支闭塞:15例,右冠状动脉狭窄者〉50%者1o例,左旋支狭窄〉50%者3例,非梗死区血管狭窄的发生率76%。结论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并指导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对应前壁导联ST段压低在临床较常见,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52例为2003年6月~2006年1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AMI)住院病人.入选对象符合①有明显胸痛症状,持续时间≥30min,发病至入院时间≤24h;②有典型下壁Q波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衍变;③有急性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动态改变;④不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31~86岁,50 岁以上占92.0%.  相似文献   

15.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时 ,心电图 (ECG)表现为前壁ST段抬高 ,在相当一部分病人还可以观察到下壁 (Ⅱ、Ⅲ、aVF导联 )ST段压低。这种下壁ST段变化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目前还不很清楚。本文研究前壁AMI病人下壁ST段压低的意义 ,旨在从中发现下壁ST段压低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位置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 :连续评价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符合WHOAMI诊断标准、住院第 10~ 2 1天 ,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前壁AMI病人 ,部分病人为急诊CAG。除外条件 :①非首次AMI ;②束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浅析对应性ST段下移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了解对应性ST段下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有Q波AMI伴对应性ST段下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改变情况,依据有无对应性ST段下移分为2组,伴有对应性ST段下移组66例(研究组),不伴有对应性ST段下移组68例(对照组),对2组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伴对应性ST段下移的AMI组住院早期严重心律失常(28.8%vs7.4%,P<0.05)、泵衰竭的发生率(24.2%vs5.9%,P<0.05)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无对应性ST段下移的AMI组(19.7%vs4.4%,P<0.05)。结论伴对应性ST段下移的AMI患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心电图常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文献报道这种STD的发生率为25%-65%。非梗死区STD与STEMI时镜像改变或缺血相关,可以协助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或闭塞部位,并对预后产生影响。心电图出现急性ST段抬高(STE)的病人中90%经心肌酶学等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若出现对应导联STD,则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达93%。对这一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其临床意义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轻重及进展与梗死的面积密切相关.随着梗死面积的扩大,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亦在增加。平素我们多注意到透壁性梗死面积对预后的影响,而很少涉及到梗死部位的对应面心肌正常与否和预后的关系。结合我院近5年来临床收治的11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情况,本文意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对应性ST段改变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如何根据病情预见性、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是治疗的关键。我院于1997—2007年间共收治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通过对其心电图ST段对应性改变的分析,发现其均能较好地提示患者病情预后并可作为临床上筛选为高危者的指征之一,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 56例AIMI患者依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分为ST段压低组(甲组)和无ST段压低组(乙组)。对二组间冠状动脉造影有前降支(LAD)狭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AIMI时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预测LAD狭窄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69%。结论 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LAD狭窄有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