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鼠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对残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实验动物模型同时切除肝脏、胰腺或十二指肠,以探讨残肝再生反应。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1)68%肝叶切除组;(2)68%肝叶切加50%胰腺切除组;(3)68%肝叶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4)68%肝切除加50%胰腺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每组中3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24、48、72和168h处死并采集血液和肝脏样本,计算肝再生率以及免疫组化证实肝细胞增殖细胞核蛋白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肝、胰切除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显著减少残肝细胞DNA峰值期的合成,其延迟性肝再生反应延迟至术后168h,结论:起源于胰腺和十二指肠外分泌腺的多种因子对触发肝细胞的增殖可能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福尔肝6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福尔肝6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影响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作用于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以^3H-TdR掺入法观察肝星状细胞增殖。结果:福尔肝6号和秋水仙碱药物血清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福尔肝6号药物血清组优于秋水仙碱药物血清组。结论:福尔肝6号药物血清能抑制HSC的增殖,从而减少胶原等ECM合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3H-TdR标记放射自显影术,观察肝再生过程中细胞活跃增生期间肝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部分肝切除后24h内皮细胞标记指数明显上升,术后第3天达高峰;雌激素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窦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的增生有明显促进作用。故推测,常见于一些与雌激素刺激有关疾患中的血管病变,可能是雌激素内皮增生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后部分肝切除大鼠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与临床接近可用于研究病变肝切除后肝再生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对7只正常大鼠肝脏进行精细解剖,观测其分叶及各叶的比重.其余大鼠平均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四氯化碳损伤+35%肝切除组、四氯化碳损伤+65%肝切除组、四氯化碳损伤+80%肝切除组及正常对照组.造模后记录各组术后1d的存活率,存活鼠第3天、第7天经眼眶采血检测肝功(ALT、AST、ALB、TB),麻醉、灌注后取肝组织作组织学观察.结果(1)大鼠肝/体重比为(4.50±0.76)%,可分为7叶,各叶及其占肝的比重分别为:左外叶(36.25±2.96)%;左中叶(9.63±1.30)%;中叶(20.00±1.31)%;右叶(16.13±2.80)%;尾状叶(6.38±1.19)%;前乳头状叶(5.00±0.71)%;后乳头状叶(6.80±2.17)%;(2)依切除范围由低到高各组术后1d的存活率分别为:100%,42.9%,0%;(3)术后3d、7d模型组肝功明显下降,组织学呈急性肝损伤表现.结论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并35%肝切除大鼠模型成功率高,可作为变肝切除后再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并评价肝硬化小鼠的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模型。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8周后形成肝硬化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豆油。2组小鼠均行37%肝部分切除术。观察2组小鼠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率、术后生存情况和术后肝再生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2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表现;ELASA法观察2组小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C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2组小鼠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周存活率均为100%。术后3周内实验组小鼠肝再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周时两者基本一致,术后3周之后实验组小鼠的肝再生率高于对照组。HE染色和Masson染色,CCl4注射8周后肝脏呈肝硬化病理改变,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组织结构逐渐改善。实验组小鼠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组小鼠血清HGF水平均较术前有所升高,随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肝切除后实验组小鼠血清ALT水平升高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且到达峰值时间延迟。结论:CCl4诱导肝硬化小鼠采用丝线结扎后切除左外叶的方法极易建立稳定、可靠的肝硬化小鼠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由BNIP3介导的线粒体动态平衡在肝脏的脂肪代谢及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而肝再生与线粒体代谢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EPO可促进肝脏再生,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功能及肝再生的影响,以及BNIP3和TNF-αmRNA在再生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rhEPO组和空白组,建立大鼠70%肝切除,肝切除后经门静脉注射3000IU/kg rhEPO,空白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1d、3d、5d各处死6只大鼠采集血清及肝脏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i-67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BNIP3和TNF-α mRNA.结果 肝切除术后1d rhEPO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肝切除术后1、5d rhEPO组Ki-67标记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肝切除术后1d rhEPO组TNF-α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肝切除术后1d 3d rhEPO组IL-6显著高于空白组.肝切除术后1d 3d rhEPO组BNIP3和TNF-αmRNA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门静脉注射rhEPO具有肝保护和明显的促肝再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NIP3和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肝硬化大鼠为动物模型 ,研究药物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 6 4只 ,以 6 0 ?l4油溶液 0 .3ml/ 10 0 g皮下注射 ,同时饮用 5 %酒精溶液 ,4 5d后制成肝硬化动物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4组 ,16只 /组。全麻下均行左、中叶肝切除术。术后各组按以下方案处理 :A组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1mg/ (kg·d) ,B组为泮托拉唑组 ,注射 0 .2mg/ (kg·d) ,C组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注射 0 .5U/ (kg·d) ,D组为两药合用组 ,同时给予泮托拉唑注射 0 .2mg/ (kg·d)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 0 .5U/ (kg·d) ) ,连续给药 1周。抽取静脉血样 ,取肝脏组织 ,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 (MI)、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P <0 .0 5 ) ,但各组间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泮托拉唑组及重组人生长激素均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两药联合应用肝细胞再生更明显 ,其详细机制须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体内外内皮素对肝星形细胞(HSC)的DNA摄取、合成以及胶原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本文在分离培养大鼠HSC的基础上,用^3H-胸嘧啶脱氧核酸和^3H-脯氨酸掺入法分析体外培养HSC的DNA提取、合成以及胶原合成与分泌功能,并观察了内皮素对其的影响。结果:内皮素-1对HSC具有显著的促进DNA提取和合成作用,并能够促进肝星形细胞胶原合成和分泌功能(P<0.05或P<0.01)。结论:内皮素的促肝纤维化作用与其影响与肝纤维化形成的HSC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胶原表达合成方面的作用。方法经在体灌流消化大鼠肝脏分离HSCs,培养于DMEM培养基中,用^3H-TdR和^3H-pro掺入试验测定五味子乙素对HSCs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影响,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探讨了其对HSC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作用。结果对于培养活化的HSCs,五味子乙素对HSCs摄取^3H-TdR没有明显影响,但在40μmol/L时,剂量依赖地抑制HSCs摄取^3H-proline,并在80μmol/L降低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具有降低HSCs胶原基因表达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roene,2-AAF)加2/3肝切除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模型,以行2/3肝切除诱导的肝细胞介导的肝再生模型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检测TNF-α、IL-6在模型组及对照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同正常组相比,术后模型组及对照组TNF-α mRNA表达明显上调,模型组持续至术后第3天(P〈0.05),对照组持续至术后第6天(P〈0.05)。对照组IL-6 mRNA术后8h显著升高(P〈0.05),而模型组IL-6mRNA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TNF-α的高表达可能与肝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去交感神经状态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去交感神经状态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80只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CCl4组、6 OHDA组和CCl4 6 OHDA组。应用 6 OHDA制作去交感神经动物模型 ,应用CCl4 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各组分别经“去交感神经”和“急性肝损伤”处理后 ,检测不同处理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在肝损伤的情况下 ,去交感神经状态有利于蛋白的合成、胆红素的代谢、能量的代谢和ICG排泄 ,同时也使低血钾的程度减轻。单独去交感神经对肝功能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去交感神经状态可减轻CCl4 致肝损伤时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交感神经状态对肝脏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0只,分为2组:①正常组;②实验组为急性肝损伤组.两组分别行去交感神经处理.在注射6-OHDA前,和注射后30、60、120、180 min分别测定血流参数,包括平均血流速度(MBV)、平均血流量(MBF)、血管阻力指数(RI)和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去交感神经状态可使正常家兔肝动脉MBV和MBF升高,RI和PI0降低;而门静脉血流参数无变化.在急性肝损伤的情况下,去交感神经状态可使肝动脉和门静脉MBV和MBF均升高,同时肝动脉RI和PI降低.结论去交感神经状态可降低肝动脉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在急性肝损伤的情况下对门静脉亦有同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刺激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分组,心肌缺血组(25只,MI)、缺血+交感神经刺激组(25只,MI-SNS)、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缺血组(25只,pSNS-MI)和假手术组(20只,SO).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心肌Cx43的磷酸化蛋白及总量表达.RT-PCR分析Cx43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Cx43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MI-SNS组室速/室颤发生率(80.0%)较MI组(52.0%)明显增加(P<0.05),而pSNS-MI组室速/室颤发生率(20.0%)显著降低(P<0.05).冠脉结扎30 min后,与MI组相比(46.7%±6.3%),pSNS-MI组(71.2%±7.0%)和MI-SNS组(73.4%±6.7%)磷酸化Cx43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MI组(1.29±0.14)和pSNS-MI组(1.25±0.13)蛋白总量均与SO组(1.30±0.10)无明显区别(均P>0.05),但MI-SNS组(0.73±0.12)蛋白总量较SO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交感神经刺激能够促进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这可能与其促进了Cx43的降解有关;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能够抑制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阻止了Cx43的脱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心络(TXL)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神经重构和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M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MI组和TXL组(n=8),第6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结构和功能后进行室颤阈值测定;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心室肌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I组心室肌神经分布紊乱,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高(P<0.05),室颤阈值明显降低(P<0.05);TXL组较MI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降低(P<0.05),室颤阈值明显升高(P<0.05),并接近假手术组。结论TXL能改善MI后神经重构反应,提高室颤阈值,有预防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足底电击)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1(AQP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足底电击SD 雄性大鼠为慢性应激模型,分为对照组、电击组、肾交感神经切除组、肾交感神经切除+ 电击组、注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 电击组、注射抗氧化剂(Tempol)+ 电击组,每组6 只大鼠。应用尾套法测量大鼠的血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各组大鼠肾脏AQP1 mRNA 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观察AQP1 在各组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电击组大鼠肾脏AQP1 及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击组大鼠肾脏AQP1 表达明显,血压升高;肾交感神经切除组大鼠肾脏AQP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QP1 表达减少,血压未见升高。肾交感神经切除+ 电击组、注射卡托普利+ 电击组、注射Tempol+ 电击组大鼠肾脏AQP1 表达及血压与电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脏AQP1 表达均减少,血压均降低。结论 交感神经可调节AQP1 的表达,足底电击通过兴奋肾交感神经上调AQP1,另外,AQP1 还受氧化应激及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调控。AQP1 在慢性应激诱导的高血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对拔牙窝骨愈合中新骨形成与改建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利用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建立单侧失交感神经支配大鼠模型,按术后5个时间点(1,3,7,14,21d)分为5组(n=10),并通过H—E染色技术检测术后各时间点拔牙窝的新生骨量以及新骨组成。结果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可促进拔牙窝新骨形成,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颈上神经节切除术亦可促进新骨改建与成熟,实验组编织骨及板层骨在多个时间点大于对照组。结论交感神经在拔牙窝骨愈合期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失交感神经支配可以促进拔牙窝新骨的形成与骨改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诊断超声(diagnostic ultrasound,DUS) VFLASH技术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左室射血功能的治疗改善作用.方法 6 ~ 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高机械指数组(HMI,MI = 1. 4,n = 11) 、低机械指数组(LMI,MI = 0. 7,n = 17) 、HMI联合微泡(MB) 组(HMB,n = 15) 、LMI联合微泡组(LMB,n = 16) 和对照组(n = 11)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分别于24、72、96 h按照分组实施超声治疗, 28 d行心脏射血分数(EF) 超声检测.超声治疗参数为: 频率4 MHz,脉冲重复频率20 Hz,脉冲宽度在MI =1. 4时为5个周期、MI =0. 7时为18个周期,脉冲持续时间1. 2 s,脉冲间隔时间2 s,持续时间1 200 s.记录各组鼠的生存状态,以28 d为终止目标,比较各组大鼠存活率.术后第28天比较各组鼠左室射血功能(EF值),并取各组鼠心脏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变化.结果 ①存活率: HMI组72%,LMI组47%,HMB组20%,LMB组50%,对照组82%,仅HMI组高于HM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②EF: HMI组(87. 71 ± 4. 69) %,LMI组(78. 04 ± 7. 35) %,HMB组(75. 09 ± 9. 47) %, LMB组(76. 43 ± 6. 83) %,对照组(64. 97 ± 9. 37) %,单纯超声组(即HMI和LMI组) 和LMB组的E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MI组高于LM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LMI与LM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③对照组心肌组织大片坏死、纤维化,各治疗组纤维化面积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辐照VFLASH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功能,并且单纯高机械指数超声效果较好,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经腹腔内注射胰腺炎相关性腹腔积液(PAAF)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并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该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先制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AHNP)并收集PAAF。A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B组(模型组)腹腔内注射PAAF,C组(GSH治疗组)在向腹腔内注射PAAF前1h于尾静脉注射GSH。腹腔注射后6h、12h分批处死大鼠,每时间点8只。测定大鼠ALT、AST、血清淀粉酶(AmYL)浓度,TBA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胰腺及肝损伤情况。结果B组血清ALT、AST、AmYL较同时间段A组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浓度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B组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C组与同时间段B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有降低(P〈0.05),肝病理损害较轻。结论GSH通过抗氧自由基、炎症递质的作用减轻PAAF诱导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神经大鼠腓肠肌细胞中Fox03a及MAFbx的表达规律。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左侧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0、1、2、3、4、5、6、7、10、14、21、28d处死1组大鼠,取右侧腓肠肌,称重并与左侧腓肠肌对比后,保存于-70℃冰箱。分别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对其中的Fox03a和MAFbx的基因和蛋白及253位磷酸化的Fox03a(pFox03a””)进行检测。结果失神经后骨骼肌迅速发生萎缩,失神经14d后肌湿重约下降50%,28d后肌湿重仅存正常时的30%。MAFbx的基因表达在失神经第4d达到峰值(39.1倍),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Fox03a的基因表达在失神经第5d达到峰值(7.06倍),而后缓慢下降,但仍高表达。Fox03a和MAFbx的蛋白含量随失神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Fox03a和磷酸化水平逐渐下降,失神经28d时pFox03a””的量只有失神经0d时的60.1%。结论Fox03a的磷酸化调节和MAFbx的表达改变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