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采用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方法观察比较冷冻和煮沸自体下颌骨再植术后的骨愈合过程。结果提示冷冻植入骨的修复过程除“爬行替换”外,骨诱导可能也起一定作用;煮沸骨可能只作为新生骨爬行的“支架”,起被动骨传导作用,其吸收修复过程较为缓慢。从骨修复的速度和程度方面考虑,冷冻骨要比煮沸骨好。报道初步临床应用情况,手术共8例,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口腔外科中,常用的植入材料有自体真皮、自体软骨和骨、医用硅胶等;由于这些材料尚存在某些不足,近年临床改用微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particle hydroxylaptile arificial bone,PHAB)用于颏部和颞部充填术.本文试总结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融合还是置换:对颈椎植骨融合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Smith和Robinson在上世纪50年代开展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以来,颈椎外科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经近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历程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颈椎外科在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DD)、创伤、肿瘤等多种疾病中最有效治疗手段和“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加热对自体骨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胫骨1cm的骨缺损,原位分别植入新鲜自体骨、加热100℃20min及50℃20min自体骨,于手术后2、4、8、12周进行X线摄片,并对平片的相对灰度进行分析,测定骨痂胶原蛋白的含量,并与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新鲜自体骨成骨活性最高,其次是加热50℃20min自体骨,加热100℃20min自体骨成骨活性最差.结论加热影响植入骨的成骨活性,而较低温度加热可以保留一定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我院自1995年-2006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28例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进行治疗。结果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后复发率为22%,而游离自体腓骨移植病例无复发。结论瘤段切除、腓骨近端移植腕关节重建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复发率较传统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为低,可以很好地重建腕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骨缺损是目前骨科难治病之一,严重的创伤、肿瘤、或感染是造成骨缺损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骨缺损的方法主要是植骨结合内、外固定术。植骨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以及异种骨,其中自体骨移植是目前骨移植术的“金标准”,然而,自体骨存在供区出血、感染、疼痛、瘢痕等并发症,并且受到取材数量及形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需要。同种异体骨因来源广泛、可塑性强以及良好的生物活性等特点,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治疗伴骨缺损的四肢长骨陈旧性骨折患者8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移植的生物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异体骨.自体骨移植无排斥反应,骨愈合快,效果满意.由于自体骨移植增加手术创伤,可发生某些并发症,且来源困难;而异体骨移植存在排斥反应,手术经常失败.  相似文献   

8.
纳米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创伤、肿瘤切除和畸形矫正等因素造成的骨缺损、骨不连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长期以来,临床所用的骨修复材料主要是自体和异体骨移植物两类。自体骨移植虽是最理想的植骨材料,但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且会造成供骨区的各种并发症,故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异体骨虽然来源相对充足,但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因而影响了移植的成功率。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纳米人工骨,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该生物材料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加热对自体骨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手术造成家兔胫骨1cm的骨缺损,原位分别植入新鲜自体骨、加热100℃ 20min及50℃20min自体骨,于手术后2、4、8、12周进行X线摄片,并对平片的相对灰度进行分析,测定骨痂胶原蛋白的含量,并与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新鲜自体骨成骨活性最高,其次是加热50℃20min自体骨,加热100℃20min自体骨成骨活性最差。结论 加热影响植入骨的成骨活性,而较低温度加热可以保留一定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0.
新书评介     
内容评介: 近年来,由于骨外科技术的发展而对骨库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骨融合增强剂,骨缺损的填充及创伤仅仅是}{击床上需要骨替代品的个例。由于自体骨具备了"骨移植"所需的全部特性,即骨诱导、骨引导及成骨潜能而被认为是最有效、最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由创伤、感染、肿瘤及先天性因素引起的四肢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是矫形外科及材料学科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治疗方法较多。有游离的和带血管的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骨移植。但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异体骨、异种骨有传播疾病、免疫排斥反应之虞。单用人工骨因骨诱导活性不足或缺乏,临床应用均受到很大限制。组织工程骨移植是骨修复重建的热点和难点,代表未来骨缺损修复的发展方向。生物衍生成骨材料珍珠层骨诱导作用不肯定。在体内主要借助骨传导方式,通过“爬行替代”作用成骨。为加快成骨速度,改善成骨效果,我们采用珍珠层人工骨复合同种异体OBs。修复新西兰白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骨组织贮存     
随着交通、工业的发展,创伤后骨缺损日益增多,骨肿瘤患者骨与关节移植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使骨组织需求量越来越多,骨移植越来越成为手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骨组织是异种或异体组织移植中最易成活的一种,自体骨由于来源有限,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而限制了应用,同种异体  相似文献   

1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54-156
<正>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及局部解剖关系改变均可导致骨量不足,影响种植修复效果,临床上可采用骨替代材料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足够的骨量.目前骨替代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及复合材料等,每种骨替代材料都有其优缺点.自体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因为它同时具有骨生成性、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1-2].但自体骨移植因需开辟第2术区可引起血肿、疼痛及感觉丧失等并发症[3],且骨组织来源亦受限制,一般用  相似文献   

14.
自体牙骨粉作为新型骨移植材料,是将患者拔除的无用牙齿制备成粉末状,在患者需要修复牙槽骨组织缺损时代替自体骨组织进行骨移植的一种新技术。研究发现由于自体牙成分类似于骨组织,自体牙骨粉具有诱导牙槽骨新骨形成的作用。相对于其他骨移植材料,自体牙骨粉包含自体骨的所有优点,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需额外的材料费用等特点。本文仅就自体牙骨粉的特性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骨组织贮存     
叶勇军  熊龙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3):183-184,187
随着交通、工业的发展,创伤后骨缺损日益增多,骨肿瘤患者骨与关节移植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使骨组织需求量越来越多,骨移植越来越成为手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于段.骨组织是异种或异体组织移植中最易成活的一种,自体骨由于来源有限,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而限制了应用,同种异体骨的利用则扩大了骨移植的治疗范围,它的发展有赖于骨贮存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人工骨和自体骨在复杂跟骨骨折异形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骨组与自体骨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人工骨组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自体骨组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并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及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的变化情况,且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骨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自体骨组(P<0.05),人工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自体骨组(P<0.05),人工骨组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与自体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3个月的B?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人工骨组后3个月的B?hler角、Gissane角与自体骨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骨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自体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随访4~1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锁定发钢板内固定术中,应用人工骨和自体骨在促进骨折恢复方面效果相当,且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接近,但使用人工骨可减少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人工骨的使用并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体骨在数量和种类上不能完全满足骨科手术需要,而需同种异体骨大量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使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24例27足,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II型9足,III型11足,IV型7足。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B"hler角、Gissane角、跟骨的长度、宽度及高度,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足的功能。结果:所有病例足弓恢复良好,B"hler角由术前平均-4.25°恢复至术后平均26.7°,跟骨丘部的高度由术前平均35.2mm恢复至术后平均42.7mm。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14足,良9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5.2%。结论:对于跟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能够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关系,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足的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髂骨是最常用的自体骨移植(autograft)的骨来源,对脊柱的骨缺损修复、畸形矫正、重建或成形及融合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由于脊柱外科的生物力学特点,通常需要具有较高强度的全层髂骨植骨块,而一般的全层髂骨取骨方法因取骨后供骨区髂骨嵴的缺损,常给患者造成术后长时间的局部疼痛,外观畸形、需佩戴腰带等的能苦。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了保留髂嵴的髂骨取骨术取得了良好的结果。1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4~76岁(平均48例,其中6例年龄<18岁)。36例中,脊柱侧弯合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自1981~1983年间20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术后立即植骨的病例分析。其中采用自体肋骨修复下颌骨缺损者11例,自体髂骨修复缺损者6例,不锈钢修复支架修复缺损者例3。其结果是:植骨成功率占75%,植骨失败率占25%。本文着重对于下颌植骨失败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