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血来源于脊髓而貌似脑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CSAH)少见,出血来源于脊髓而貌似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更少见.我科1993~2005年共确诊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脑囊虫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0岁,农民。因头痛、呕吐3天入院。无偏瘫、偏肓、偏身感觉障碍。查体: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脉搏80次/min,神清,皮肤肌肉未见囊虫结节,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颅神经正常,肢体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肋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对称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颈抵抗明显。头颅CT提示大脑半球广泛性小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影,脑沟、脑池、外侧裂有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老年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少数病例出血部位和脑组织损害的程度不同而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笔者从1980年以来收住12例分别以精神症状,癫痫,肺水肿,心绞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的不典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并及时行腰穿检查均能及早明确诊断.为了提高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2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2-78岁,〉60岁25例,占96%。其中患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急性起病11例,慢性起病15例。用力或活动时发病7例,情绪激动时发病6例,日常活动或无明显诱因发病13例。 相似文献
6.
7.
收集我院自1991年至1999年5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66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66例中男性30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26岁,其中26岁~40岁10例;41岁~50岁14例;51岁~60岁17例;61岁~71岁15例;71岁~87岁10例。12临床症状与体征:头痛38例,呕吐46例,意识障碍26例,脑膜刺激症25例,颅神经障碍6例,抽搐12例,肢体瘫痪4例,血压增高15例,(66例患者中26岁~40岁10例,无1例血压增高);有3例既往曾患SAH,分别于3年前2例,5年前1例。13辅助检查131头CT及脑脊液检查66例均经头CT检查,64例明确诊断分别在大脑外侧裂池、五角…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常见疾病,也是急危重病之一,及时正确诊断能减少病死率,但部分SAH患为非典型表现而易造成误诊,笔总结了5a来24例被误诊的SAH患,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外周血糖及脑含水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外周血糖和脑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快速血糖测定法测定SAH后外周血糖水平,湿重-干重(wet-dry weight)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SAH大鼠外周血糖水平及脑含水量在SAH后6h~2d时程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SAH急性期外周血糖和脑含水量的变化提示二者均可能参与了该期的病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分析了 12 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CT表现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SCVS)的关系 ,探讨其中的规律 ,以期根据CT表现来预估脑血管痉挛的危险性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回顾分析了 5a内 12 7例急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 5 1例。年龄 18~ 6 9岁 ,均为发病 3d以内来我院就诊。从发病至首次头CT检查时的平均时间为 1 8d。1 2 CT图像分析 本院所用CT机为美国第 4代GE30 0 0型。根据CT片所示 ,确定SAH可能沉积的部位包括侧裂池(外侧部和基底部 )、鞍上…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急聚,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尤其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直接刺激或血细胞破坏释放大量促血管痉挛物质,如5—HT、K~+、TXA_2,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合并脑梗塞,加剧脑水肿,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较好地防治SAH并发的脑血管痉挛,成为抢救SAH成功的关键。自1990年5 相似文献
13.
王界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3,12(3):175-176
目的旨在加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征象认识,提高诊断率,强调CT检查在临床运用的重要价值。方法对182例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病例中,175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占96.2%。其中脑池、沟显示高密度影136例,占74.8%;少数不显示高密度,仅显示大脑纵裂、天幕稍增宽及脑池、沟消失共39例,占21.4%。结论CT能明确诊断,具有极高诊断率,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出血量和病因估计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CT应用临床以来,发现不少临床表现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但CT证实是脑实质或脑室出血病例。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入院初诊为SAH的病例经CT证实是脑出血的102例临床和CT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02例,男性68例,女性34例,年龄30岁以下9例,30~39岁5例,40~49岁15例,50~59岁23例,60~69岁36例70岁以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误诊分析浙江义乌市人民医院(322000)马顺天冯秀芳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以及眼底视网膜下出血。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不典型病例,由于其主要症状被...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患男性.32岁。因头晕、胸闷、心悸、咳粉红色泡沫痰,伴有喘憋、大汗,于1997年4月23日凌晨2时急诊入院。当时测血压18.7/12.0kPa,心率120~140次/分.两肺底细小水泡音。心电图为交界性逸搏、反复搏动心律。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血管扩张剂治疗后症状好转,粉红色泡沫痰消失.8小时后以急性肺水肿转入心内病房。病人仍有胸闷、头晕,并自诉入院前三天因疲劳出现头痛,腰背部疼痛,呕吐一次。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贫血外观,四肢未梢湿冷,呼吸较急促,血压13.0/10.7kPa.脉搏150次/分.呼吸24次/分.体温35℃。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确诊率。材料和方法:收集颅脑外伤后诊断TSAH的CT资料200例,手术证实71例,129例经CT复查证实。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TSAH以弛裂池积血最多见,其次为侧裂池积血。153例为局限性少量积血。TSAH并有颅脑内其它损伤185例,首次CT检查漏诊39例。127例发现有脑池偏密征,与偏密征同侧有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114例。结论:重视脑池偏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