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发性心肌梗塞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淑琴  文焕章 《临床荟萃》1998,13(8):353-354
再发性心肌梗塞(再梗塞)的发病随着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的增多而增多,为了探讨再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特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8例再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初发性心肌梗塞116例进行对比,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老年再发性心肌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发性心肌梗塞(MI)是老年冠心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56例再发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再发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危险因素,防止再梗塞发生,改善老年冠心病人的预后。l对象与方法1.l对象:我院1986年6月~1996年8月间收住院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467例,老年MI210例(45.0%),其中老年再发性MI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龄60~87岁,平均67.8岁。同期老年人初发AMI154例,男121例,女33例,年龄60~89岁,平均64.8岁。1.2方法:再发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1)既往有确切的AMI病史或有ECG…  相似文献   

3.
预防再发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再梗塞)的发生,降低其临床死亡率仍是临床重要课题。本文对18例再梗塞患者溶栓治疗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初发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初梗塞)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5年元月至1998年7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212例,其中再梗塞18例占0.85%。再梗塞病人中男14例,女4例,年龄40~65岁,平均52.4岁。 再梗塞诊断依据:①既往有确切的心肌梗塞病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汝南县人民医院杜喜莲,杨秀梅我院1986-1992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1例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的分析结果介绍如下:本组31例、男21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46-67岁,平均56岁。31例临床确诊为AM...  相似文献   

5.
王淑芹 《临床荟萃》1997,12(13):593-594
我院自1994年1月~1996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15例,经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治愈14例占93.3%,死亡1例占6.7%,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在38~73岁。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塞4例,前间壁心肌梗塞3例,下壁心肌梗塞3例,前间壁并下壁心肌梗塞2例,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2例,再发性心肌梗塞1例。 2 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何文  张育君 《新医学》1996,27(2):95-96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与防治(附48例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何文,张育君心肌梗塞面积是各种并发症和存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冠脉再灌注是已知的减少心肌梗塞面积的唯一有效手段。再灌注本身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  相似文献   

7.
再发性心肌梗塞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发性心肌梗塞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本组资料收集了我院近8年收治的120例病人,分析其再发因素及预后,防治其再发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再发MI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为勇  孙荣丽 《临床荟萃》1995,10(9):404-405
由于对心肌梗塞(MI)早期再疏通疗法的开展和对慢性期的血流再建及管理,使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多数学者认为再发性心肌梗塞(RMI)仍是AMI后存活出院病人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探讨与RMI相关因素,了解RMI的临床特点对预防RMI、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进行再灌注治疗至为重要,现结合临床实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4例接受治疗者均为我村住院病人,男21例,女3例,平均年龄65.9±10.2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1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8例,急性前间努心肌梗塞5例,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1例。用150万单位尿激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约1/3—1/4病例无疼痛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是部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一个特征,且随年龄增高而增多。本文根据我院近年收治的75例无痛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时间规律分析高爱云石淑贞王爱风(潍坊市人民医院,261041)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时间的关系,本文对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68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心肌梗塞患者中,男60例,...  相似文献   

12.
张孝超  王景周 《临床医学》1999,19(11):11-12
为探讨再发性脑梗死与高血压,心房纤颤,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将78例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同期324例初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心房纤颤、男性高血压,女性糖尿病因素是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防治可减小现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无痛型心肌梗塞多见于60岁以后发病,提高对无痛型或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认识,降低无痛型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无痛型老年心肌梗塞124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我院自1986年1月~1996年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6例,其中无痛型老年心肌梗塞124例,约占30.5%,124例中男性86例,女性38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3:1.讨论无痛型老年心肌梗塞发病率国内报道为18.5~34.4%。大部分均在20%以上,本文发病率30.5%,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组均为60岁以上的老人,多数学者认为心肌梗塞有无胸痛与年龄有关,老年组的发…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无疑有很大的帮助,然而,部分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电图改变是非典型的。而一些没有心肌梗塞的病人由于某种原因的影响可以出现类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非典型心电图表现是急性心肌梗塞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之一,多数非典型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塞病人梗塞范围小,深度浅,多为小范围的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因为病人得不到及时而严格的休息和治疗,这种心肌梗塞的病死率比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的心肌梗塞病人高约3倍,所以提高对心肌梗塞非典型心电图的认识,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所2001年以来108例心肌梗塞非典型心电图表现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右室心肌梗塞(RVMI)是心肌梗塞(MI)的特殊类型,临床上应予重视,并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笔者收集的126例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萄例RVMI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溶栓的药物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称为溶栓治疗。尿激酶做为溶栓药的一种,在我院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当中,能够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的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脏,限制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我院自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采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的治疗体会刘华荣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3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35例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60~75岁。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18例,下壁心肌梗塞1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18.
妇女急性心肌梗塞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梗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心肌梗塞的深入研究,妇女心肌梗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做好妇女心肌梗塞的防治工作,本文就我院1975~1989年96例妇女急性心肌梗塞作一分析.对其发病年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类型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探讨.一、资料和方法女性急性心肌梗塞96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4.5岁.以同期住院男性急性心肌梗塞183例为对照组,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57.9岁.  相似文献   

19.
秦玉堂  潘玉梅 《临床荟萃》1998,13(14):637-638
1986年Murry等在犬心实验中首次发现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现象,即反复短暂的缺血发作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缺血中得到保护,从而减少心肌梗塞面积。最近临床研究认为心肌梗塞前多次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处理状态,溶栓治疗易获得成功的再灌注,为此我们回顾性地观察了8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从临床方面研究心肌梗塞前有无心肌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泵衰竭的特征。方法:对52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泵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60岁占73.1%,病死率为42.3%,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或前壁加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泵衰竭。结论:严密监护尽早发现泵衰竭,是降低病死率的前提;及时正确地救治泵衰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