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测定了血清和尿β_(2-m)的变化,发现本病发热期血清β_(2-m)即明显高于正常,少尿期达高峰值,多尿期开始下降,至恢复期降至正常。血清β_(2-m)与BUN大致呈平行变化关系;重症组患者疾病前三期血清β_(2-m)均值皆高于轻症组。尿β_(2-m)含量的变化类似于血清β_(2-m)。这些结果说明本病肾小球与肾小管皆有损害。我们认为,若同时检测血清、尿β_(2-m)及BUN,则更能反映肾脏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39例肾脏病患儿及195例正常儿童尿NAG与尿γ-GT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0例急性肾炎中有9例尿 NAG 升高,8例γ-GT 升高。9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不论初发或复发,全部尿 NAG 明显增高,8例γ-GT 增高。这两种肾脏病尿 NA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作者认为:尿 NAG 及尿γ—GT 能较灵敏地反映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患及其损害程度。动态观察对于估计病情、评价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价值。且以尿 NAG 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肾结石患者尿NAG、γ-GT和β_2-MG水平升高的意义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和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的意义及机制。方法:选择40例肾结石患者(志愿者)和30例健康无结石志愿者,用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NAG、γ-GT和Cr,以及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用放免法测定尿β2-MG、血浆内皮素(ET-1)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结石组尿NAG、γ-GT和β2-M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石组血中ET-1、TNF-α和MDA值显著升高,而血SOD、NO值显著降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结石形成可能与肾小管功能损伤相关,氧自由基、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在在肾小管损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测定在判断单纯糖尿病与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20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 、转铁蛋白(TRF) 、β2-微球蛋白(β2-m)和α1-微球蛋白(α1-m)及免疫球蛋白IgG(IgG)的水平.[结果]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糖尿病性肾病(DN)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尿mAlb、TR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α1-m、β2-m、IgG则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尿mAlb、TRF、α1-m、β2-m、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同样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肾脏损害要明显重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h尿β2-微球蛋白(β2-MG)排泄量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24h尿白蛋白(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结果押随着DN的发展熏24h尿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逐渐增高。在糖尿病(DM)患者中24h尿Alb排泄量与24h尿β2-MG排泄量成正相关(r=0.576,P=0.000)。结论押24h尿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联检有助于全面评估DM的肾脏损害,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6.
进入老年初期和老年期后,肾脏发生退行性变,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我院对45岁以上肾脏疾病患者进行了Alb、IgG和β_2—m放射免疫法测定。肾脏疾病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小管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血和尿Alb、IgG和β_2-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绝大部分病例P值均<0.05~0.005。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肾脏早期损害最敏感可靠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放免法测定了68例充血性心衰病人血清β_2-m浓度。结果显示:心衰组β_2-m值明高于正常参照组(P<0.01),并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β_2-m值逐渐增高;β_2-m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阳性率(75%)高于BUN(41.5%)和Cr(13.3%)。提出血清β_2-m检测可作为心衰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对及早发现心衰并发的肾脏损害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有关β_2微球蛋白(β_2-m)在人体内的分布、代谢及结构、性质和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已有多篇报道,但迄今对测定结果仍无统一的较为合理的表达方式,致使可比性受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和比较找出一种较为合理可行的尿β_2-m报告方式,并对β_2-m一日内不同时相排泄情况以及年龄之间差异情况进行观察。 本文还对尿肌酐排出率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 例平均病程6-9a、平均年龄55-8 岁的糖尿病病人及23 例正常对照者尿白蛋白排泄率、β2一微球蛋白、α1 一微球蛋白/ 肌酐比值,结果显示,31 % 的病人为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95% 病人α1 - MG/Cr 高于正常、32 % 病人β2- MG高于正常;非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82% DⅡ1(AER10 ~20μg/ 分)、21 % DⅡ2(AER〈10μg/分) 的病人α1- MG/Cr 高于正常,24 % DⅡ1 、8% DⅡ2 病人β2- MG 高于正常。结果显示糖尿病人肾脏早期损害不仅限于肾小球,而且伴有肾近曲小管损害,尿α1 - MG测定反映肾小管损害较尿β2 - MG测定敏感。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 - MG/Cr 可作为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含量作为肾脏疾病患者的有用诊断指标已有大量报道 [1 ,2 ] ,而对尿 γ-谷氨酰转移酶 (γ-GT)与临床疾病关系的报道尚少。某些肾脏疾病患者的尿 γ- GT活性也可增高 [2 ,3] 。我院对 74例各种肾脏疾病患儿及12 5例正常儿童尿γ- GT活性与尿β2 - MG含量进行对照测定 ,以探讨它们在小儿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正常儿童 12 5例取自本院体检儿童 ,年龄 2~ 14岁。 74例肾脏疾病患儿为本院住院期间经各种检查确诊的患儿 ,其中 2 3例肾病综合征 ,年龄 2~ 12岁 ;18例紫癜肾 ,年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损伤状态。方法:采用RIA测定了80例正常人和130例高血压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尿白蛋白(ALb)微量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结果:高血压组血、尿β2-m、ALb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显著(P<0.01),其增高幅度与高血压病情密切相关。结论:血、尿微量β2-m、尿ALb测定是监测高血压病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而且对肾单位损害部位具有定位作用,对高血压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高血压分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尿α1微球蛋白测定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跃忠 《浙江医学》1998,20(1):15-16
为探讨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中的意义,测定了62例NIDDM患者尿白蛋白(Alb)、α_1-MG、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IgG水平。结果显示:NIDDM微量Alb尿组α_1-MG、β_2-MG、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NIDDM正常Alb尿组α_1-MG已明显增高(P<0.05),且尿α_1-MG与尿Alb呈正相关(r=0.633,P<0.01)。提示尿α_1-MG可作为NIDDM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同时也表明糖尿病早期可能即存在肾小管损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AIb)、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IgG。发现43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组中,有20例(占46.51%)患者尿AIb超正常值高限,尿蛋白定性可疑及阳性组其尿AIb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尿AIb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β_2—MG及IgG的阳性检出率。尿β_2—MG、IgG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其尿AIb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尿AIb测定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并优于β_2—MG及IgG。若结合β_2—MG及IgG测定,则可判断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及受损部位。  相似文献   

14.
郭常辉  王玉君 《重庆医学》2001,30(5):403-405
目的:为研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价值及与尿α1-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A1b)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健康对照者的RBP,用放射免疫法(放免法)测定了白蛋白排泄量(UAE)及尿α1-MG。结果:糖尿病组尿RB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UAE的增高,尿RBP明显增高,尿RBP与UAE及尿α1-MG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在正常白蛋白尿组中,当尿白蛋白排泄的正常时,发现已有10例尿RBP增高,7例尿α1-MG增高,提示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肾小球损害前,可能已存在肾小管的损害。结论:尿RBP排泄量增高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损害的检测指标之一。α  相似文献   

15.
尿酶谱及微量白蛋白测定对潜在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80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各类肾、泌尿系疾病患者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及尿微量白蛋白(Alb)的含量。同时测定了102例健康人尿样。统计结果表明:各类肾病患者的四种尿酶活性及微量Alb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测定尿酶谱及微量Alb,不但可以提高患者潜在肾损伤的阳性检出率,且对于了解各类肾损伤患者的肾损伤程度,病情发展,疗效观察,预后判断都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定量测定是评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较灵敏的指标之一.早在六十年代末.B ggard I就对β_2-m的分离、定性、鉴定作了详尽的报道.近年来国外已广泛地应用于镉等重金属所致中毒性肾损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国内于1983年中国预防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10例中期妊娠和20例早期妊娠注射雷佛奴尔前后血清和尿中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变化,了解其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羊膜腔内注雷佛奴尔100mg组血、尿中β_2-M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宫腔内注射雷佛奴尔100mg组尿中β_2-MG明显升高(P<0.05),提示此剂量对肾小管功能有损害。用药50mg组尿β_2-MG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起到与100mg组同样的效果。作者认为宫腔内注雷佛奴尔50mg可作为早期妊娠引产的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状况,分析其临床与生化特征,探讨此部分患者中肾脏损害的影响因素及早期筛查指标,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都市两家医院(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医院、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594例(国光医院397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197例)的完整病历资料。利用MDRD计算公式获得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肾脏损害判定标准为e GFR<60mL/(min·1. 73m~2)。研究这部分患者肾脏损害的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①594例中e GFR<60mL/(min·1. 73m~2)的患者104例,ACR正常45例,占43. 26%。②ACR正常的患者中e GFR<60mL/(min·1. 73m~2)与e GFR60~90mL/(min·1. 73m~2)及≥90mL/(min·1. 73m~2)比较,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后两组(P<0. 001);血尿酸(UA)、胱抑素(Cys-C)、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血肌酐(Scr)高于后两组(P<0. 05)。③ACR正常的患者e GFR与各因素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 GFR与年龄、β2-MG、Cys-C、UA、BMI、糖尿病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0. 05)。e GFR与各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脑卒中、尿β2-MG、Cys-C、UA是ACR正常患者肾脏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发现,ACR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已存在慢性肾脏损害,年龄、冠心病、脑卒中、血尿酸、尿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是这些患者肾脏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对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变的早期筛查除ACR外,还应评估e GFR、胱抑素C及反映肾小管早期损害指标如尿β2微球蛋白等。  相似文献   

19.
尿α_1-微球蛋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4例慢性肾脏疾病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α_1-MG与Scr呈正相关(p<0.01)与Ccr呈负相关(p<0.01)。Ccr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尿α_1-MG已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5)。伴随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尿α_1-MG值升高越显著。提示尿α_1-MG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和判断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82例甲亢疾病患者的血、尿β_2-m 的变化。发现甲亢病者在治疗前血、尿β_2-m 水平较治疗后缓解期及正常人组为高。服药治疗后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随着病情缓解,血及尿β_2-m 含量相应下降,并与血中 T_3 T_4,rT_3呈正相关。初步认为血、尿β_2-m 可作为了解甲亢疾病中免疫状态及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