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洁 《现代保健》2011,(33):60-61
目的考察不同的脑利钠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带来的变化。方法从到本院就诊的病例中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女分别为20例、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例行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脑利钠肽的注射。记录两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得钠肽水平、。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变化。结果BNP水平在治疗后48h内较治疗前有显著卜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相比而言,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但埘照组却有所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脑利钠肽后,血浆肾素、醛固酮等激素水平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充分说明脑利钠肽可以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从而起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检测入院后1~3 d及2周后的血浆BNP水平,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而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组(24例)和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38例),比较2组入院1~3 d BNP(BNP1)、2周后BNP(BNP2)、2周BNP变化值(ΔBNP=BNP1-BNP2)、2周BNP变化幅度ΔBNP%=[(BNP1-BNP2)/BNP1]×100%。结果2组间BNP1、BNP2、Δ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95%的可信区间0.988~1.531,P<0.05)。结论血浆BNP可作为评估AMI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是近20年发现的一类多肽。国内外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现了5种利钠肽,即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小儿心力衰竭(H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HF患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选取50例无HF患儿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并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HF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无HF对照组;HF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BNP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BNP为诊断小儿HF新的理想的标志物,血浆BNP水平为小儿HF的诊断提供更为快捷可靠依据,值得儿科医师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首发急性STEMI患者80例,其中行原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5例(原发PCI组),行延迟PCI 27例(延迟PCI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28例(药物治疗组).测定各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段hs-CRP、BN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峰值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hs-ClIP水平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在原发PCI组达峰值时间前移.原发PCI组hs-CRP峰值、CK-MB峰值、BNP、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左室重构(LVR)发生率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与药物治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hs-CRP、BNP及WMS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95、-0.940和-0.939,P<0.01;hs-CRP与BNT、CK-M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5和0.886,P<0.01.结论 监测hs-CRP水平可提示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成功与否及非再灌注治疗患者梗死相关病变的稳定性,与BNP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预测STEMI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对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98例符合诊断的AMI患者,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三组:A组≤1000pg/L,B组1000~2000pg/L,C组〉2000pg/L。随访患者住院期间、30天、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各组住院期间及30天、3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明显不同。B组和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分别为15.82%,29.69%,54.88%(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AMI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独立于年龄、吸烟史、心电图、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临床评估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独立于各因素预测近期病死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评估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CHF)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8例CHF患者(NYHAⅠ~Ⅳ)取肘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心功能越差,BNP越高,不同的NYHA心功能分级,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DD≥60mm及LVEF≤40%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LVEDD〈60mm及LVEF〉40%者(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老年CHF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改变。方法对1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其血浆BNP并与休克纠正后的血浆BNP比较。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BNP由休克时的(356±38)ng/L显著降至休克纠正后的(57±12)ng/L(P<0.001)。结论BNP升高并非仅见于心衰患者,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BNP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探寻开胸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指标。方法4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的患者(检测组)实行开胸瓣膜置换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与同期50例瓣膜疾患并慢性房颤仅行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对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4—18(10.9±3.6)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检测组行射频消融后36例转复为非房颤心律(87.8%,窦性心律33例,结性心律3例),其血浆BNP水平从术前的(112±54.7)pg/ml降至(50.61±24.40)pg/ml(P〈0.01),其余5例仍维持房颤心律。对照组有43例(86%)术后仍维持房颤心律,其术前的BNP水平为(104.74±60.82)pg/ml,术后为(113.57±42.64)pg/ml(P〉0.05),7例转复为非房颤心律(窦性心律5例,结性心律2例)。结论单双极复合冲洗式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一种可靠、安全和高效的外科治疗方式,血浆BNP水平是检测房颤发生、变化的较为可靠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能否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指标。[方法]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前瞻性入选88例24 h内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浆BNP,将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与入院时BNP值等级、梗死体积均有显著相关性(P值﹤0.001),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入院时血浆BNP水平[(884.75±330.07)pg/mL]显著高于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263.27±281.89)pg/mL],P<0.001。入院时血浆BNP水平≥366.40 pg/mL可作为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76.19%。[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其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对损伤的动脉血管壁血管重塑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构建兔髂动脉的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对照组只喂标准兔饲料,实验组喂标准兔饲料+脑利钠肽0.1mg/(kg·d),皮下注射20d。术前、誉后4周分别取静脉血耷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术后4周,活体取损伤的动脉组织,制作常规病理切片。采用天地公司TD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重塑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内弹力膜下面积、外弹力膜下面积较对照组增大[(643.2±134.06)μm^2VS(493.7±139.32)μm^2;(1495.1±204.98))μm^VS(1265.94±232.56)μm^2,P〈0.05]。实验组残余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14±93.47))μm^vs(308.6.4±86.50))μm^;(18.684±7.72))μm^vs(38.044±8.32)μm^2,P〈0.01]。两组中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周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脑利钠肽可改善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其机制与脑利钠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且心功能正常患者复律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情况.方法 测定42例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后血浆BNP水平,并与42例正常窦性心律患者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复律后4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全部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的(98±39)ng/L降至(27±1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后的BNP水平与正常窦性心律患者[(24 ±15)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88例心衰患者BN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研究,并记录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450±32)pg/m l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50±6)pg/m l(P<0.01)。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NYHA、LVEF、LVEDD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BNP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选择230例行PC I治疗的ACS患者。测定入院即刻的血浆BNP水平。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发病30 d时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及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的发生率。结果随着血浆BNP水平的升高,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经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NP独立于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预测发病30 d时的病死率(r=0.8621,P<0.01)及MACE的发生率(r=0.7241,P<0.01)。结论BNP可以对ACS患者行PC I治疗后进行危险分层,预测近期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可以作为评价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方法 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81例(CHD组)及非CHD患者21例(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将CHD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左主干病变视为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8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标准分为A型病变组(32例)、B型病变组(30例)、C型病变组(19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0~20分组(21例)、21 ~40分组(35例)、40分以上组(25例).观察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 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BNP水平分别为(608.97±297.21)、(377.32±66.07)、(30.95±14.19)、( 18.40±15.52) ng/L,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病变组BNP水平高于B型病变组和A型病变组,B型病变组BNP水平高于A型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斑浆啮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荆、螺内酯、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其心功能的变化,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浆BNP、LVEF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6个月后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治疗后LVEF均增加(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增加更明显(P〈0.01)。他汀组总有效率(82.4%)高于对照组(69.9%)(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心血管病区收入治疗的心梗患者99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TnI、BNP和CRP水平差异,同时统计随访患者半年,统计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cTnI、BNP和CRP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cTnI、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半年中发生心血管事件共2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cTnI、BNP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BNP和CR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在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中更为显著,这3项指标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瞻性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的血液动力学及脑利钠肽-32的影响。方法收集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治疗组(48例)和多巴胺对照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经主动脉球囊导管抽血取样,用酶联吸附法测定BNP-32变化。结果IABP和多巴胺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 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后在MPAP和PCWP下降幅度和SBP及C I上升幅度方面,IABP优于多巴胺,也有差异显著性;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稳定血液动力学所需要时间IABP明显低于多巴胺[分别为15%∶19%和(17±6.2)d:(23±8.9)d和(4.5±3.2):(6.5±3.8)d。所有P<0.05)];BNP方面,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ABP组每日下降幅度较多巴胺组明显,终点时治疗组BNP值也较多巴胺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ABP对于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动力学及降低血BNP值,纠正泵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设置心肌梗死后处理方式,将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46例)和常规PCI组(55例),比较2组术后2 h、6 h、12 h、24 h、2 d、4 d及7 d血浆BNP值及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2组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血浆BNP水平在术后2 d[(270.3±82.4)ng/L vs(315.4±90.6)ng/L,P0.05]、4 d[(370.7±89.5)ng/L vs(419.5±94.1)ng/L,P0.01]及7 d[(120.2±43.5)ng/L vs(178.6±54.8)ng/L,P0.01]低,术后2周LVEF高[(50.6±4.2)%vs(47.5±5.3)%,P0.01],LVESVI[(31.3±5.1)ml/m2 vs(35.7±7.2)ml/m2,P0.01]、LVEDVI[(57.5±5.3)ml/m2vs(61.8±5.9)ml/m2,P0.01]及RWMI[(1.51±0.46)vs(1.73±0.52),P0.05]低。术后30 d内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2 d、4 d、7 d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218例妊娠20~24周孕妇的血清BNP水平,并随访至分娩,其中25例发展为子痫前期(子痫前期组),另外193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结果: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BNP水平为(104±7)pg/ml,对照组为(32±3.2)pg/ml,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8例)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7例)血清BNP水平分别为(49±4.5)pg/ml和(127±8.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胎儿生长受限的子痫前期患者(10例)及妊娠32周前发病的子痫前期患者(5例)血清BNP水平分别为(123+7.8)pg/ml和(134+6.7)pg/ml,均明显高于未伴胎儿生长受限及妊娠32周后发病的子痫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NP水平48.6为界值,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57%,阴性预测值为92%。结论:血清BNP水平可作为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