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强 《海南医学》2007,18(10):148-15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含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据统计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无临床表现的;70%以上的肺栓塞是在死亡后发现的,故静脉血栓疾病是人类"无声的杀手".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很容易发生DVT—PTE,其潜在的多系统性病变经常会掩盖DVT-PTE的症状和体征,导致诊断困难,成为ICU患者致死和致残的突出原因。  相似文献   

3.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及时、准确诊断和排除肺血栓栓塞症(PTE)十分重要。由于PTE临床表现宽而广,常规筛选方法缺乏特异性,确定诊断方法因条件、设备和创伤性而受到一定限制。使临床医师(尤其基层医院)在PT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遇到困难。近年来国外多项大规模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研究和国内PTE规范化诊治研究的进展为临床识别和诊断PTE开辟了新的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将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PTE作为同一种疾病而整体理解,通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不同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深入认识PTE的危险因素。②从病理生理角度更深入理解和认识PTE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应可净  沈华浩 《浙江医学》2004,26(4):243-245,263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PTE不仅在西方国家,而且在我国也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问题.研究发现,PTE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的疾病,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重视.近10年来,由于认识、诊断水平的提高和预防、治疗的进步,其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有部分医师对本病缺乏认识,认为PTE是少见病,漏诊、误诊现象严重.为降低PTE的漏诊率、误诊率和病死率,需要重视PTE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阻塞肺动脉系统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严重者可引起急性右心室扩张或右心衰竭。其病症轻重与栓子大小、栓塞范围及原有心肺疾病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PTE的诊断都是非特异性和不敏感的。我院2001~2002年8例PTE,其中大面积肺栓塞5例,非大面积肺栓塞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病,严重的VTE是致死性的。非O型血人群比O型血人群的VTE发生率高,即非O型血是VTE的危险因素或者O型血是VTE的保护因素。非O型血人群血浆中高浓度的Ⅷ因子(FⅧ)、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可能与其VTE的易感性有关。由于ABO血型的检测相对简单,将ABO血型纳入VTE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中,对于血栓干预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腺癌伴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提高对肺腺癌伴发VTE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 930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发现96例伴发VTE。将伴发VTE肺腺癌患者纳入VTE组,未发生VTE患者纳入非VTE组,对肺腺癌伴发VTE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6例(3.3%)肺腺癌伴发VTE。VTE患者中,男57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8±10.1)岁;非VTE组中男1 477例,女1 357例,平均年龄(61.0±10.5)岁。两组比较发现,吸烟、中心静脉置管、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肺腺癌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肺腺癌Ⅲ~Ⅳ期、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是肺腺癌伴发VTE的高危因素。96例中,单独发生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26例(27.1%),单独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51例(53.1%),同时存在DVT和PTE 19例(19.8%)。45例PTE患者中,37例(82.2%)出现明显临床症状,8例(17.8%)无明显症状。70例DVT患者中,66例(94.3%)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或疼痛。96例中,71例为肺癌治疗后伴发VTE,0~3个月、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12个月VTE发生例数分别为37、8、8、4、14例。截至随访时间,52例(54.17%)死亡,伴发VTE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结论:肺腺癌Ⅲ~Ⅳ期、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与肺腺癌伴发VTE显著相关。肺腺癌诊断后的前3个月内最容易发生VTE。  相似文献   

8.
肺血栓栓塞症及其相关名词与定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翟振国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74-1576
肺血栓栓塞症 (PTE)已经构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医疗保健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一种少见病 ,以至造成国内严重的漏误诊情况 ,大量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近年来 ,在国内一批有识之士的倡导与努力下 ,我国的防治事业开始出现较为迅速的发展局面。但就总体而论 ,临床各科医师仍较普遍缺乏对PTE足够的诊断意识和规范化的诊疗技能 ,部分医师甚至依然认为PTE是少见病 ,在临床工作中不加警惕 ,漏误诊和非规范化治疗的情况仍然极为严重。因此 ,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我国医学界对PTE的重视程度和诊断意识 ,推进对PTE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任务。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去年 5月发表了《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 ,该指南成为国内关于PTE规范化诊疗的指导性文件。本刊特邀请国内一批在PTE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专家 ,结合《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 ,对PTE的有关临床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希望能对推动PTE的规范化诊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症3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与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三间教学医院15年来确诊的VTE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343例(1992-2006)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于左下肢者(67.5%)多于右下肢者(26.1%)。主要致病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89.2%)、卧床≥3d(58.7%)、4周内行手术者(20.4%)、恶性肿瘤(16.8%)、糖尿病(12.3%)、曾发生静脉血栓病史者(11.1%),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40%。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肢疼痛与压痛(49.4%)、下肢肿胀(69.9%)、患者小腿〉健侧≥3cm(55.8%)。肺栓塞(PTE)主要症状为胸痛(35.3%)、心率〉100次/min(47.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DVT和多层螺旋CT对PTE的辅助诊断效果佳。结论警觉DVT-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临床表现,及时应用辅助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并可加强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现状,为规范开展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某医院66个病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66个病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下:63个(95.4%)病区的护士未使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8个(12.1%)病区未对可疑DVT患者进行筛查,5个(7.6%)病区未对护士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培训,48个(72.7%)病区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宣传资料,27个(40.9%)病区无药物抗凝预防,26个(39.4%)病区无任何物理预防措施。结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尚不规范,应加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管理,制订统一规范流程,同时加强多部门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全员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预防,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减轻医疗卫生负担。  相似文献   

11.
刘展 《中原医刊》2014,(2):69-70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5年11月至2013年8月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12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中1例因肺栓塞死亡,125例痊愈出院,出院后患者均行门诊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疗效确切。结论妇产科术后VTE应遵循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的处理原则,一旦确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及手术治疗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1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栓塞 LEd-DVT主要指小腿DVT,累及的静脉包括胭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等。常规的下肢CUS检查对近端DVT的敏感度为97%,而对远端者仅为50%,故因低检出率而不被重视。近年由于提供了新型全肢型的CUS检查,对远端DVT的敏感度提高至92.5%,始发现LEd—DVT极为多见,其发病率与近端DVT相似,各占下肢DVT的50%。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实验组100例,术前12h至术后7d,每日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03ml.对照组100例,未行任何预防性抗凝措施.两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每隔7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与手术前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无术后颅内出血者;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10%),1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并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由于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二种类别的一组疾病。据文献资料显示,神经外科病人手术后DVT的发病率为19%~50%,PE的发病率为1.5%~5%。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认识和重视不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深入开展了关于VTE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加强了外…  相似文献   

15.
刘春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39-941
1预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很高,不被及时治疗的DVT可发展为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因此,防治DVT是预防frrE的关键。表1是美国一项对住院各科患者行常规腿部扫描(leg scanning,LS)或静脉造影(venograph,V)检出DVT的情况。一个涉及1.6万人的随机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术期使用肝素能预防约1/2的PTE及2/3的DVT。  相似文献   

16.
肺血栓栓塞症 (PTE)是一种常见的肺部危重急症 ,可引起患者突然死亡或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 ,临床容易误诊、漏诊。近年来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的防治研究进展迅速 ,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其危险性和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1~ 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必要性。方法:对收治的1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和口服华法林序贯治疗。结果: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最有效和常规的治疗.是所有血栓性疾病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北京医院收治的343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合并下肢DVT情况分为近端DVT组、单纯下肢远端DVT (IDDVT)组和无DVT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343例PTE患...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简称肺栓塞,是一种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性疾病,其发生绝大多数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Thrombosis,DVT)后血栓的脱落有关。DVT是血栓的源头,PTE是血栓脱落肺动脉后引起的心肺功能改变的后果,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全身静脉系统内的栓子脱落后堵塞肺血管床,其中99%的栓子是血栓性质的,也称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hsm,PTE),简称为PE。围手术期发生的PE在外科已屡见不鲜,重者发生猝死,由此引发不少医疗纠纷。PE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直接关联,后者发生隐匿,常常在毫无察觉中血栓已脱落并随血液回流堵寨肺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