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型和活性分布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的联系.[方法]用多重PCR分析健康对照和SLE病人的GSTT1和GSTT1基因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 Ile105Val基因多态性.参照报道的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GSTs活性.[结果]对照组与SLE病人之间GSTM1、GSTT1与GSTP1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病人的平均GSTs活性为(5.35±1.49)U/g Hb,比健康人的GSTs活性(3.89±1.44)U/g Hb显著性增高(t=48.057,P=0.000).在对照组,以GSTM1基因型分组,GSTM1(-)组GSTs活性与GSTM1( )组GST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以GSTP1三种基因型分组,杂合I/V基因型组的平均GSTs活性比野生I/I基因型的GSTs活性低(P=0.000),比突变V/V基因型的GSTs活性高(P=0.004).而在SLE病人中,GSTM1基因型或GSTP1基因型之间GSTs活性差异均不大.[结论]GSTs基因多态性在成人SLE发生中的作用并不明显,而GSTs活性增高对SLE病人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缺失与乳腺癌易患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 (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GST)基因缺失与乳腺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 PCR)方法对 4 2例乳腺癌患者和 10 8例健康人外周血细胞进行 GSTM1 基因检测。结果 :乳腺癌组 GSTM1 基因缺失率为 5 7.1% ,对照组为 4 8.1% ,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0 .98,P>0 .0 5 )。结论 :GSTM1 基因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既往相关研究,综合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class Theta-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间的关联?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理和规范,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GSTT1基因与口腔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种族,采用分层Meta分析评估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性,同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Meta分析显示,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总的效应为OR=1.17(95%CI:0.87~1.58)?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种OR=0.99 (95%CI:0.71~1.36);高加索人种OR=1.07 (95%CI:0.69~1.64);混合人种OR=1.89 (95%CI:0.76~4.67)?结论:尚不能认为GSTT1基因多态性能影响口腔癌的易感性,这一结论尚需要大规模?多种族的流行病学或功能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
张杰  王灿 《重庆医学》2003,32(9):1217-1218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正常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 P1)5号外显子105位氨基酸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76例重庆地区汉族正常人GST P1 5号外显子105位氨基酸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 重庆地区汉族正常人GST P1 5号外显子105位点氨基酸基因型分布以野生型纯合子Ile(异亮氨酸)105 Ile基因型为主,占93.42%,而杂合子IIe 105 Val(颉氨酸)和突变型纯合子Val 105 Val基因型均较少,仅占3.95%和2.63%。GST P1 5号外显子105位点氨基酸等位基因分布以IIe 105等位基因为主(95.39%),而Val 105等位基因极少(4.6%)。结论 中国重庆地区汉族正常人GST P1 5号外显子105位点氨基酸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与国外其它民族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其它地区的报道结果也有差异,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内部其不同的地区GST 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不一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 M1基因 ,并探讨 GST M1基因缺失 (无效基因型 )与喉癌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组选择确诊的喉癌 4 2例 ,正常对照组 10 8例 ;取被检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 ,抽提制备脱氧核糖核苷酸 (DNA) ;选择优化后的 PCR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扩增 GSTM1,扩增后的基因产物用 2 %琼脂糖凝胶电泳 ,紫外线灯下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 :(1)成功建立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 GSTM1基因的方法。(2 )喉癌组 GST M1基因缺失率 (71.4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8.1% )显示两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χ2 =6 .6 1,P<0 .0 5 )。结论 :(1)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简单敏感 ,准确可靠的分析 GST M1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2 )该地区 GST M1基因缺失与喉癌的易患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谷胱甘肽S—转移酶pi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重组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表达活性对化学致癌诱导细胞转化作用的的影响及探讨肿瘤基因预防的可能性,作为第一步,本实验的构建了GST-pi 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XT1的重组体。  相似文献   

7.
张俊梅  李彩凤  何晓琥 《北京医学》2010,32(11):910-913
目的研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SLE患儿和74例正常对照者,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PCR-SSP)检测HLA-DPB1基因的等位基因。结果 DPB1*0501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31.6%)明显低于对照组(48.0%),校正P值(Pc)〈0.05,相对风险度(RR)为0.4792,预防分数(PF)为0.3730。DPB1*0201等位基因频率在狼疮脑病患儿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PB1*0501等位基因频率在狼疮脑病患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确切概率P值(Pf)〉0.05;其余各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SLE不同临床表型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f〉0.05)。结论 DPB1*0501等位基因可能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和CD11a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DNMT1的表达异常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SLE患者缓解期、活动期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DNMT1和CD11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PBMC中DNMT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P=0.014)和缓解期组(P=0.030)显著下降;缓解期的DNMT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P=0.2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DNMT1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呈现负相关(P<0.05)。SLE活动期患者PBMC中CD11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P=0.003)显著升高(P<0.05);缓解期的CD11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P=0.250)和缓解期组(P=0.0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CD11a的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SLE患者DNMT1与CD11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PBMC中DNMT1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造成基因组DNA低甲基化的重要原因,使得CD11a等致病基因过度表达,进而导致SLE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三氧化二砷(As2O3)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3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或骨髓,用RT-PCR方法检测GSTπ的表达.结果 APL细胞的GSTπ表达率为36.7%.其中应用As2O3治疗的初治组GSTπ表达率为25%,治疗后复发和耐药的APL的GSTπ表达率为60%,复发或耐药组表达较初治组GSTπ表达明显增高(P<0.05),GSTπ表达较高者临床缓解率低(P<0.05).结论 GSTπ高表达与As2O3耐药密切相关,GSTπ的高表达可作为治疗APL耐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GST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实现其真核表达.方法:以本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MAL-C2x-GSTP1)为模板;根据GSTP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GSTP1 PCR引物,扩增GSTP1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产物和pcDNA3.0空质粒,T4 DNA连接酶连接酶切产物,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5α;提取质粒经酶切、PCR和序列测定后,用Primer Premier 5.0进行序列分析.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和空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A549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运用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进行鉴定,同时观察细胞的生长变化.结果:质粒酶切电泳和特异PCR均可见0.63 kb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GSTP1序列一致,基因登录号:BC010915.成功转染A549细胞,实现表达,获得GSTP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cDNA3.0-GSTP1真核表达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解毒致癌原、预防肺癌发生及其与职业性肺癌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狼疮带试验(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2例LBT活检结果。结果:LBT在SLE中敏感性为78.13%。LBT与抗核抗体(ANA),抗ds—DAN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相近。SLE伴肾损害组LBT阳性率为90.48%,显著高于SLE不伴肾损害组54.55%。结论:LBT是SLE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B细胞因子相关锌指蛋白(OAZ)基因内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狼疮肾炎(L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OAZ基因内部阳性微卫星D16S517附近的8个SNP标记在1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83例狼疮肾炎患者和101例非狼疮肾炎患者)和286名正常人中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elixtree软件分析SNP分布情况.结果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 (1) SNP rs1344531等位基因(T)频率在SLE患者组(47.0%)和正常对照组(38.1%)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CC基因型的频率在SLE患者组(25.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8.1%,P=0.005). (2)SNP rs1344531等位基因(T)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53.0%)和正常对照组(38.1%)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CC基因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22.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8.1%,P=0.013),TT基因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28.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3%,P=0.003).(3)rs1420676~rs1344531(C-T) (P=0.001),rs3803665-rs1420676-rs1344531(C-C-T)(P=0.004),rs2292155-rs3803665-rs1420676-rs1344531(C-C-C-T) (P=0.002) 等单倍型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中显著增高.而rs1344531-rs2080353(C-A) (P=0.005),rs1344531-rs2080353-rs933564(C-A-G) (P=0.006)等单倍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中显著下降.结论 OAZ基因的变异可能在狼疮肾炎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5年内共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rP)患者的临床资料。SLE相关TTP患者占同期住院SLE患者的0.45%(12/2693)。其中男女比例1:5,中位年龄23岁。TTP诊断时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2—30分,多数为重度活动者(10/12)。患者诊断前均有显著的血小板降低及明确肾损害。12例患者中10例出现急性肾衰竭;9例心肌受累;8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发病时8例有4个及以上脏器损害;3例做了肾穿刺活检,Ⅳ型狼疮肾炎2例,V型狼疮肾炎1例,病理均可见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表现。外周血涂片中发现破碎红细胞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11例接受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6例最终好转(6/11)。6例接受了血浆置换(40ml·kg^-1·d^-1),4例好转。未接受血浆置换的6例,3例好转。12例患者最终死亡2例,恶化放弃治疗3例,7例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8、IL-10和IFN-γ水平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关系.方珐: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52例、对照组48例血清IL-18、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SLE组IL-18(265.7士78.3)pg/mL、IL-10(78.2士2.2)pg/mL、IFN-7(22.4±9.2)Pg/mL较正常对照组IL-18(184.1±63.6)pg/mL、IL-10(18.3±6.4)pg/mL、IFN-γ(12.5士5.1)pg/mL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活动期SLE患者IL-18(382.7±156.4)pg/mL、IL-IO(90.8±12.9)pg/mL与非活动组IL-18(91.3±48.6)pg/mL、IL-10(45.1士15.4)pg/mL之间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活动期IFN一7(26.8±9.8)pg/mL和非活动期患者IFN-γ(18.9±9.1)pg/mL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IL-18、IL-10水平增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判断疾病疗效的监测指标.SLE患者血清IFN-γ水平也显著提高,表明在SLE患者中,参与炎症反应可能既有Th1型细胞因子,也有Th2型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因多种自身抗体及血管炎的存在,患者可出现多器官、系统的受累。除脑、肺、心、肾等重要脏器外,还可出现眼部病变。眼部受累表现形式多样,从眼表到眼底疾病均可出现,其中以视网膜受累最为常见,也可出现巩膜受累。广义的巩膜炎包括表层巩膜炎及巩膜炎,其作为临床上一种相对少见的眼部疾病,发病率仅占眼部疾病总数的0.5%左右[1]。因SLE合并巩膜受累发病率低,多为个案报道,临床重视不足。但因巩膜受累可作为SLE的首发表现,且其常可引起多种急、慢性眼部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视力下降或眼球破坏,因此,识别表层巩膜炎及巩膜炎背后的SLE并尽早开始规范诊治尤其重要。本研究复习了4例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SLE继发表层巩膜炎或巩膜炎的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确诊为SLE且均处于活动期的4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制定的SLE分类标准及血液学异常的诊断标准,选取合适的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体征,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骨髓铁染色及相关的免疫学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SLE血液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结果①SLE的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69.8%。②SLE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均占55.8%,白细胞减少占39.5%,均以轻中度减少为主。③SLE更多侵犯二系及二系以上血细胞。④骨髓多见增生活跃,各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大多正常,粒系存在普遍的核左移;骨髓铁染色示铁储备不足;网状细胞与浆细胞均增生,淋巴细胞减少。⑤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与SLE血液学异常无相关性。⑥30例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或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大部分治疗反应良好。结论SLE血液学异常发生率高,侵犯血系广泛。骨髓改变轻微,巨核系受累较重。治疗重点在合理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抗collectin 1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的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同时纳入SLE活动组、SLE缓解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组以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5组患者,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 5组各纳入30例患者,SLE活动组和SLE缓解组之间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16.8 vs. 89.7±24.7,P=0.896)。SLE组作为一个整体,其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89.1±19.4)显著高于RA组(49.1±22.0)、SS组(56.9±30.1)以及HC组(72.7±24.6)(P<0.001,P<0.001,P=0.007)。抗collectin 11抗体诊断SL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提示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且与其他SLE特异性自身抗体有一定的互补作用。结论: 血清抗collectin 11抗体在SLE组中显著高于RA组、SS组以及HC组,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可能成为SLE新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 Iv 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 SL E血清学指标、临床表现及整个疾病活动度 ( SL EDAI)的影响及疗效 :对照组口服 1mg· kg- 1 / d)强的松 +静脉滴注 0 .8~ 1.0 g/ ( 3~ 4)周环磷酰胺 ,其余 3组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外 ,分别给予 Iv Ig( 2 0 g/ d)连续 3天、甲基强的松龙 ( MP)冲击 ( 1g/ d)连续 3天及 Iv Ig+ MP冲击。结果  1联合应用大剂量 Iv Ig及 MP冲击治疗较单纯应用 MP冲击可更显著降低 SL EDAI( P<0 .0 5 ) ;2 Iv Ig、MP冲击、Iv Ig+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分别为 ( 6 .2± 4.4)、( 7.3± 4.9)、( 3.8± 2 .4)天 ,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后者为( 31.0± 17.8)天 ,P<0 .0 1。 Iv Ig+ 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亦显著低于单纯 MP冲击组 ( P<0 .0 5 )。 Iv Ig、MP冲击、Iv Ig+ MP冲击 3组血小板计数峰值分别为 ( 175 .1± 89.2 )× 10 9/ L ,( 12 6 .8± 10 7.4)× 10 9/ L及 ( 12 8.4±78.6 )× 10 9/ L ,血小板计数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3对于狼疮肾炎及其他的血清学改变 ,这几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别。结论  Iv Ig对控制 SL E疾病活动度及 SL E继发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C反应蛋白单体(mCR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以天然的mCRP为抗原,用ELISA的方法检测113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65例,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混合结缔组织病)和正常对照组(32例)血清抗mCRP抗体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血清CRP水平,记录其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抗mCRP抗体与CRP水平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SLE患者的抗mCRP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t=2.502,5.352,P均〈0.05)。抗mCR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较抗mCRP抗体阴性患者明显增快(t=2.869,P〈0.01),但两者的外周血CRP水平相似(H=-0.432,P〉0.05)。SLE患者抗mCRP抗体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的高低及血清IgG水平的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0.248,0.392,P均〈0.01),与合并感染无明显相关性(t=0.658,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抗mCRP抗体水平明显增高,并与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的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抗mCRP抗体可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肺泡出血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合并弥漫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SLE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和转归.结果 SLE合并DAH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100%)、呼吸困难(88%)、咳嗽(88%)、发热(82%)和咯血(71%).大部分(94%)患者同时合并肾脏受累.近60%合并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平均下降(32±11.3)g/L.SLE疾病活动指数平均(17 ±10)分.17例患者全部接受激素治疗,13例并用免疫抑制剂.死亡组机械通气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DAH是SEE少见而危重的并发症,与SLE疾病活动有关.常合并狼疮性肾炎.并非所有患者均有咯血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