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羟基苯乙基-β-葡萄糖,p-hydroxyphenethyl-b-D-glucoside,Salidroside,SAL)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PC12细胞活性;Hoche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p45,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PP+(5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与正常组比较,细胞存活率降低(53.3%±3.4%,P<0.01);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呈致密浓染。SAL(10,100μmol/L)预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增加(60.8±1.9)%和(87.1±1.8)%(P<0.01);细胞核固缩明显减少,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此外,MPP+可使PC12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减少,而SAL预处理后,PC12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SAL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rf2蛋白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类叶升麻苷(AS)是否在PC12细胞中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进而抑制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方法 类叶升麻苷(1、20和30 μmol/L)处理PC12细胞12 h,利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O-1蛋白的表达.1mmol/L MPP+单独或与AS处理细胞,或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细胞1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可在PC12细胞中诱导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AS诱导的HO-1表达主要集中在胞浆内.HO-1抑制剂ZnPP减弱AS对MPP+诱导损伤的抑制作用.结论 AS可在PC12细胞中诱导HO-1的表达,可能参与AS对MPP+诱导损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4-3-3γ蛋白过表达能否抑制促凋亡分子Bax对抗MPP+对多巴胺能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用腺病毒载体携带人14-3-3γ基因感染PC12细胞,使14-3-3蛋白在细胞中过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14-3-3γ、Bax、细胞色素c、caspase 3蛋白质的表达、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MTT法和自动生化检测法测定细胞活力及LDH酶的活性。结果:14-3-3γ蛋白的过表达能抑制Bax转位到线粒体,抑制LDH的活性(MPP+组41.18±2.71,m14-3-3γ组39.45±3.16,14-3-3γ组13.54±1.82),提高细胞活力(MPP+组49.86±6.27%,m14-3-3γ组52.35±5.59%,14-3-3γ组81.02±5.83%),从而抑制了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MPP+组49.38±7.31%,m14-3-3γ组46.54±5.49%,14-3-3γ组8.76±3.59%)。结论:14-3-3γ蛋白可以通过对促凋亡分子Bax转位的抑制对抗MPP+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最终达到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福平对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uclein)聚集的影响,以及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 选用大鼠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利用MP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利福平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ynuclein表达及聚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1 mmol/L MPP+组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和α-synuclein表达及聚集高于对照组;预先经过100、200和300 μmol/L各浓度利福平处理后,MPP++利福平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1 mmol/L MPP+组,而细胞凋亡率和α-synuclein表达及聚集均低于1 mmol/L MPP+组,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 利福平能够抑制α-synuclein的表达及聚集,并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486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PD)PC12细胞模型凋亡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 实验分成对照(control)组、PD组(MPP+诱导PC12细胞)、miR-NC组[MPP+诱导PC12细胞转染模拟(mimics)对照(mimics control)]、miR-486组(MPP+诱导PC12细胞转染miR-486 mimics)、miR-486+载体(vector)组(共转染miR-486 mimics和pcDNA3.1)、miR-486+TRIM10组(共转染miR-486 mimics和pcDNA3.1-TRIM10),每组n=9。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Bax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水平,二硝基苯肼分析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486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86、TRIM10靶向关系。 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PD组细胞存活率、Bcl-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MDA、ROS和LDH水平升高。与miR-NC组比,miR-486组细胞存活率、Bcl-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MDA、ROS和LDH水平降低。MiR-486靶向下调TRIM10表达。与miR-486+vector组比较,miR-486+TRIM10组细胞存活率、Bcl-2蛋白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水平、MDA、ROS和LDH水平升高。 结论 上调miR-486可通过靶向抑制TRIM10减少MPP+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PC12细胞模型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撒亚莲  李海标 《解剖学报》2003,34(5):514-517
目的用川芎嗪(ligustrazin hydrochloride)在体外定向诱导SD青年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用低糖DMEM冲洗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悬液,接种在塑料培养瓶中。经体外扩增、纯化,选用第5代后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用10μg/LbFcF预诱导24h,更换成含川芎嗪的无血清培养基DMEM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鉴定神经丝蛋白(NF—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微管联合蛋白-2(MAP-2)、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第5代间质干细胞形态达到均一,呈梭形。用川芎嗪诱导15min到3h,间质干细胞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形似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F-M、NSE、nestin、MAP-2和GAP-43表达阳性,而GFAP阴性。对照组上述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川芎嗪可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SSa)对戊四氮(PTZ)诱导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PTZ+0.625 mg/L SSa组和PTZ+1.25 mg/L SSa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来鉴定细胞;用MTT检测评估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FAP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体外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突起明显。免疫荧光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呈GFAP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TZ组细胞活力和G_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GFAP和Cx4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5);与PTZ组比较,PTZ+0.625 mg/L SSa组和PTZ+1.25 mg/L SSa组细胞活力和G_2/M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GFAP和Cx43的表达水平也降低,但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SSa能够显著抑制PTZ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用β-巯基乙醇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诱导后8 h,提取诱导前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RNA,进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间丝nestin和神经丝(NF)基因的RT-PCR,观察其诱导前后的表达。结果:NSE在诱导前后均有表达, MAP-2、GAP-43、nestin和NF诱导前无表达, 诱导后有表达。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与MAP-2、GAP-43、nestin和NF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Ⅰ型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1)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与硫氧还蛋白(Trx)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ACM-1预处理H2O2诱导PC12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Real time-PCR法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Trx-1和Trx-2mRNA的变化及Trx和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20%浓度的ACM-1能提高H2O2诱导PC12细胞的活力,细胞凋亡率下降,Trx-1的mRNA量升高,Trx和Bcl-2的蛋白量增加.结论: ACM-1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Trx上调介导的,而Trx的抗凋亡作用和Bcl-2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PP+诱导的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凋亡作为PD的体外模型.实验分对照组、 500 μmoL/L MPP+诱导组、红景天苷(10、 50、 100 μmol/L)3个浓度预处理组.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断裂的DNA片段.结果:10、 50、 100 μmoL/L红景天苷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MPP+组(50.2±1.8)%相比, 10、 50、 100 μmoL/L红景天苷预处理细胞活力分别上升为(65.1±1.0)%、 (69.5±2.3)%、 (80.9±2.0)%(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正常组、 MPP+组、红景天苷预处理组(10、 50、 100 μmoL/L)凋亡百分率分别为0.9%、 34.5%、 26.9%、 20.1%、 14.2%.经红景天苷预处理后, 与MPP+组相比较细胞断裂的DNA片段明显减少.结论:红景天苷对MPP+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元分化的潜能,已有报道表示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存在密切联系,而有关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高效分化的作用,仍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索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诱导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可能性。方法:(1)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行细胞形态及免疫荧光鉴定,进一步提取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并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鉴定;(2)将第3代神经干细胞分2组,分别加入同体积的PBS、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质量浓度为1 mg/mL)干预6 d;(3)通过免疫荧光、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干预后神经元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显微镜下神经干细胞形态为球形,以细胞团状分布,免疫荧光示特征性标志物CD133、Nestin呈高表达水平;(2)显微镜下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为不规则星状,且免疫荧光示特征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高表达水平;(3)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形态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杯状,动态光粒子散射仪显示直径在10-200 n...  相似文献   

12.
大鼠胚胎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从不同胎龄的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NSC)并对其鉴定,了解生物特性。方法通过采用机械分离和消化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不同胎龄大鼠脑NSC。在无血清DMEM/F12(含20ng/m lbFGF,20ng/m lEGF及B27辅助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和鉴定。诱导分化后采用SABC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检测作细胞鉴定。结果从不同胎龄的胎鼠脑组织中成功培养出神经干细胞,胎龄为12.5天的胎鼠提取的神经干细胞集落最多,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巢素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用血清诱导分化为大量表达NSE阳性的神经元和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胎龄为12.5天胎鼠大脑皮质培养出的神经干细胞数量最多,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miR-29a、水通道蛋白4在星形胶质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但其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分子机制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miR-29a调控水通道蛋白4表达对过氧化氢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1)以小鼠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诱导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反应,细胞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空载体组、过氧化氢+miR-29a过表达组。采用MTT法检测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Caspase-3)、水通道蛋白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miR-29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水平。(2)将1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载体组、过表达miR-29a组,每组6只。制备小鼠T10脊髓撞击损伤动物模型,建模后分别注射以下重组慢病毒(空载体、miR-29a过表达载体)。术后第7天,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脊髓损伤部位水通道蛋白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生素C(Vit C)对MPP+致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培养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将其分为单纯帕金森病组(MPP+组)和Vit C治疗组(Vit C组),Vit C组加入250 μmol/L Vit C孵育6 h,之后向两组均加入100 μmol/L MPP+,在体外模拟帕金森病的神经损伤,孵育12 h后,利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变化;TUNEL法检测鼠脑神经元凋亡情况,并利用Western-blot检测神经元中c-Caspase3和Caspase表达情况。 结果 与MPP+组比较,Vit  C能明显减轻帕金森病PC12细胞凋亡,显著改善细胞生存环境; TUNEL检测结果显示,Vit C能明显减少PC12细胞凋亡。同时,Western-blot结果提示Vit C下调c-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Vit C可以直接抑制c-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可能对帕金森病造成的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抑制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大鼠PC12细胞凋亡及其抗氧化作用、调节胞浆钙离子稳态与其抑制细胞凋亡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 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给予MPP+诱导细胞凋亡。EGCG(10、50及100 μmol·L-1)预处理0.5 h,再加入MPP+使其终浓度为900 μmol·L-1处理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酶标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通过检测细胞内钙的荧光强度、检测细胞胞浆[Ca2+]i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线粒体结构形态变化,并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MPP+呈剂量依赖性损伤PC12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率达到31.0%。与模型组比较,EGCG处理后,明显提高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细胞率,同时增强SOD活性、减少MDA和ROS的含量,降低胞浆[Ca2+]i浓度,减轻MPP+诱致的细胞线粒体改变。结论: EGCG具有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和减少胞浆[Ca2+]i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低氧浓度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 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在1%O2、4%O2和常氧环境(20%O2)下培养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对神经球计数并测量其直径,分析不同低氧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效率和增殖速度的影响;分化48 h后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 III)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细胞荧光染色,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进行计数并分别计算各占的比例。结果:(1)低氧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效率和增殖速度的影响:1%低氧组神经球数量明显低于常氧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低氧组神经球数量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4 h、36 h和48 h,1%低氧组神经球的直径都小于对照组,在24 h和36 h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8 h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24 h、36 h和48 h,4%低氧组神经球的直径都大于对照组,在36 h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8 h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1%低氧组神经元的比例(0.614±0.056)显著高于其对照组(0.471±0.067)(P<0.01);而1%低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0.241±0.051)低于其对照组(0.322±0.067)(P<0.05)。4%低氧组神经元的比例(0.625±0.072)显著高于其对照组(0.513±0.032)(P<0.05);而4%低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0.237±0.053)显著低于其对照组(0.285±0.042)(P<0.05)。结论:和常氧对照组相比,4%O2促进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1%O2抑制了神经干细胞的增殖;1%O2和4%O2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同时抑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1%O2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多由动物获得,不适合人类临床移植治疗。 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同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取经水囊引产的孕8-16周人胚胎纹状体,体外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待细胞形成神经球后进行传代,并应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 F12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生长迅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细胞克隆形成率为6.0%-7.0%;BrdU掺入实验显示细胞增殖率为37.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经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Ⅲ型β微管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但不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可见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保持其生物学特点,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经胎牛血清诱导后可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蛋白9(Mettl9)基因过表达对氧糖剥夺(OGD)大鼠离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建立OGD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Con)组、慢病毒空载体转染(NC)组、慢病毒重组载体pLenti6.3-Mettl9转染组(Mettl9组)、正常对照+OGD处理(Con+OGD)组、慢病毒空载体转染+OGD处理(NC+OGD)组及慢病毒重组载体pLenti6.3-Mettl9+OGD处理(Mettl9+OGD)组。慢病毒载体pLenti6.3-Mettl9转染后48 h,收集细胞,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ettl9的表达以验证转染效率。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以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作为细胞损伤指标;RT-qPCR法检测Bcl-2和Bax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慢病毒载体pLenti6.3-Mettl9转染星形胶质细胞后,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ettl9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获得了Mettl9基因过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与Con组比较,Mettl9组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率升高,细胞活力下降(P0.05),促凋亡蛋白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Con+OGD组比较,Mettl9+OGD组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率显著升高,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ettl9基因过表达促进OGD大鼠离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XM(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引起体外纯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型胶质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出生1~2 d的新生Wistar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脑,胰蛋白酶消化数分钟,制备星形胶质细胞悬液,以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XM(浓度为10-5、10-4、10-3 mol/L)与纯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53、Bax在星型胶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表达的强弱用平均光密度表示。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达95%以上,P53和Bax的表达随着DXM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P53和Bax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大剂量DXM引起星型胶质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地表达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RNA,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有积极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共培养,采用Hoechst33258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生长相关蛋白43在共培养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缺氧组(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抑制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共培养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