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3头家猪的实验研究建立了离体肝脏切除及自体残肝再植术的技术方法,并发现离体肝切除术所至脏损害主要发生在残肝植入后的再灌流时相,而残肝能量状态的恢复与手术预后有关。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全肝血液转流及冷灌注下的半离体肝切主成功地切除了1例侵犯主干静脉及肝后段腔静工伴有早期肝硬变的肝门区巨大肝癌。实验研究结果及初步临床经验表明,全肝血液转流及冷灌注下的离体肝切除术是切除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切除  相似文献   

2.
自体肝移植技术作为肝胆外科最复杂、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手术操作,其在缓解肝移植供体短缺与切除难治性肝脏占位病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兹就自体肝移植的概况、术前评估及技术改进等问题作一简介。概述自体肝移植是汲取肝移植技术和相应流程,对罹患肝占位病变的肝脏进行离体或半离体分离,然后在不同温度灌注情况下完成病灶的切除和保留肝的修整,最终将修整好的保留肝重新移植回病人体内的手术技术。自体肝移植技术因包含肝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规律及其代偿能力.方法 通过CT计算5例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肝再生并监测术后肝脏功能变化.结果 病例1、4的谷丙转氨酶(GPT)在术后第6、4天降至正常;病例2、3、5的GPT在术后10天左右降至正常水平.病例1术后2个月、1年肝体积再生率分别为21.62%、42.85%;病例2术后2个月、1年肝体积再生率分别为12.50%、61.84%;病例3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11.32%;病例4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25.98%;病例5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9.32%.结论 该技术为难以常规肝切除的患者提供了可行性技术径路;术后残肝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尽量缩短肝脏冷缺血时间是减轻术后肝损伤,保护肝再生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位保留部分残余肝脏在体的离体肝切除联合离体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在复杂肝泡型包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术中切除右三肝、原位保留左肝S2、S3段在体内、离体切除中肝S4、S5、S8段泡型包虫、联合右肝S6、S7段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前评估及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包虫主要位于中肝S4、S5、S8段并紧贴第一肝门,第二、三肝门肝静脉系统广泛受侵,肝后下腔静脉前壁受侵,侵蚀肝中静脉,包绕侵蚀肝右静脉背侧支及腹侧支根部,侵蚀左肝静脉根部右侧壁。根据"在体优先"原则,先循镰状韧带平面在体劈裂包虫左侧肝实质,修补肝左静脉,原位保留左肝外叶;循肝右叶间裂平面在体劈裂包虫右侧肝实质至受侵肝静脉流出道处,分别离断右肝动脉、门静脉右支及右肝管,将右三肝及尾叶整体切除;继续离体切除中肝的包虫病灶,利用异体血管重建右肝流出道,将重建储囊式流出道与下腔静脉前壁行广口侧侧吻合,并行右肝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12 h,术中出血量约800 mL。肝切除术后行常规治疗,患者随访2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在实施离体肝切除阶段原位保留了部分功能肝脏在体内,能够维护体循环和门静脉系统循环稳定,维持术中部分肝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肝脏,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可作为治疗终末期肝包虫病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5.
<正>1浅谈自体肝移植的现状1988年Pichlmayr等[1]成功报道了离体肝占位病变切除术,首次将体外肝占位病变切除与肝移植的理念相结合,创建了自体肝移植技术。此后,Oldhafer等[2]和Nuzzo等[3]也陆续报道了离体、半离体自体肝移植的技术改进和临床疗效。由于早期的研究者们仅注意手术技术的改良,对保留肝缺血再灌注综合征认识不足,因而疗效不尽人意。自体肝移植在早期手术后近期死亡率高达18.2%~21.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转流冷灌注下的离体肝切除术,治疗位于肝门和肝静脉下腔静脉汇合处的巨大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完整切除的1例巨大血管瘤和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评估非转流冷灌注下的离体肝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6h、6.4h、7.3h,无肝期时间分别为3.8h、2.8h、4.0h。例1术后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60个月例2术后复发生存25个月;例3因术后流出道狭窄,急诊行流出道扩大术,亲体辅助性肝移植术,最后于二次术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结论冷灌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离体肝切除技术拓展了外科治疗复杂肝脏肿瘤的思路,为常规手术无法切除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无肝期、减少了对肝移植的需求,将来能否普及仍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重建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的初步研究;肝静脉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肝细胞癌肝内微转移的研究;肝细胞凋亡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附1例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治疗肝占位性病变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接受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多发血管瘤2例,肝癌3例。结果5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未出现肝性脑病、肝创面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11 d肝功能指标完全正常,术后10~26 d出院。1例随访20个月,肝功能正常且CT显示无肿瘤复发迹象,生活质量高;1例随访14个月,肝功能完全正常且无新发血管瘤;其余患者目前肝功能完全正常,各项情况稳定,已痊愈出院,尚在观察中。结论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是治疗常规手术无法切除的肝占位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自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离体或半离体病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的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要术后并发症的特点。结果HAE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胆道并发症(4例)、腹腔出血(1例)、感染(3例),其中2例患者发生胆漏并腹腔感染,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出现腹腔出血,因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胆道并发症和腹腔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胆道并发症、腹腔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是影响HAE自体肝移植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联合复杂肝静脉重建在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7年12月收治的1例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联合复杂肝静脉重建术的泡型肝包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前评估及术中探查发现,患者的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广泛受侵,故于在体包虫病灶切除结合离体包虫病灶切除后,重建门静脉,切取自体大隐静脉重建肝右静脉、肝短静脉及右后下静脉肝静脉流出道为一完整广口流出道,将重建之流出道大补片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行侧侧吻合,残余肝行"背驮式"自体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 h,术中出血量约1 000 mL。术后行肝切除术后常规治疗,24 h后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无胆汁漏、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于术后14 d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有效手术方式,术中肝脏劈裂及个体化的管道重建尤其是流出道重建是手术的难点及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