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00g馒头餐试验,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值进行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型(HOMA-β和HOMA-IR)进行计算。结果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与HOMA-IR(分别r=0.364,P<0.01;r=0.312 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r=0.358,P<0.01;r=0.344,P<0.01)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分别r=-0.442 P<0.01,r=-0.311 P<0.01)。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14 P<0.001)。结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对空腹血糖有着较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胡映玉 《广西医学》2003,25(12):2389-239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已确诊 1型和 2型糖尿病的 378例患者测定血清 TT3、TT4、空腹血糖 (FBG)、餐后两小时血糖 (PBG)、空腹 C肽 (FC-肽 )、餐后两小时 C肽 (PC-肽 )、血脂 ,并与同期体检的 342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 TT3、TT4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0 1 ) ,TT3、TT4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与餐后两小时 C肽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群低下 ,在糖尿病的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中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正常的Ⅱ型糖尿病(Ⅱ DM)患者空腹、餐后血糖(postcha Uengeplasma ducose PPG)与血脂的关系,了解Ⅱ DM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以及血糖控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全部分析对象进行空腹血糖、血脂,餐后2h血糖、血脂测定。结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者,血脂代谢开始紊乱,餐后血脂TG、LDL-C、apoB差异最为显著;Ⅱ DM患者合并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仅能使少部分患者异常的血脂代谢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应重视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h血糖异常人群的血脂分析,Ⅱ DM的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应全面纠正异常的代谢状况,及早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把握健康机会。方法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者均择期进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共测362人,共中14人餐后血糖明显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46例,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糖耐量异常者14例,空腹血糖异常3例,空腹血糖异常与糖耐量异常并存13例,2型糖尿病12例。结论对T2DM的防治在于早期发现IGT人群,早期干预,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的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欧文新  李繁 《广东医学》2006,27(8):1202-1203
目的探讨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异常阶段的自主神经病变与随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有糖尿病史的近亲属,无临床症状而空腹及餐后血糖异常,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58例。排除高血压、肾脏疾病。按照WHO标准达糖尿病(DM)诊断标准者,并在1~3年发展为2型糖尿病者56例。在未达DM诊断标准前进行心脏、胃、膀胱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研究早期发现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的情况。结果按WHO标准2型糖尿病(DM),ADA标准空腹血糖异常(IFG)诊断DM。有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异常而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时,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就已存在。结论对5.5mmol/L〈FPG〈7.0mmol/L/L、7.0mmol/L〈2hPPG〈11.1mmol/L糖尿病近亲属应进行OGTT试验,检查及心、胃、膀胱等自主神经功能测定,以期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对这些高危人群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DM的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460例老人体检者的空腹。餐后二小时血糖浓度的测定分析。提高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460例空腹和餐后二小时血糖的浓度.结果餐后二小时血糖测定值在糖尿病诊断上明显高于空腹血糖.结论在糖尿病的诊断上应对患者进行空腹和餐后二小时血糖同时监测,以免在糖尿病的诊断上出现漏诊。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家系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血糖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家系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血糖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家系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对一级亲属及正常人的血糖进行比较,并对与血糖相关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一级亲属组空腹血糖、餐后0.5h、1h及2h血糖均较对照组升高,除餐后0.5h血糖外均有显著性差异.空腹及餐后血糖与早期分泌相(1stPH)及晚期分泌相(2ndPH)呈负相关,空腹血糖与homaβ指数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血糖已有轻微的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家系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轻微的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的临床诊断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经我院诊治的1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A组,以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152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分别记录检测受试者的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比较。通过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证明检测患者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结果:A组监测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B组,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因此检测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疾病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连军  陈斌 《甘肃医药》2022,41(1):54-55,60
目的:探讨既往无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正常体检人群餐后血糖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既往无糖尿病者536例,均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空腹血糖正常人群餐后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受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准确把握餐后血糖时间窗的意义。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原则,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分别监测每位患者同一餐后2小时、2小时10分钟、2小时20分钟、2小时30分钟的血糖值,对测得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餐后2小时血糖与餐后2小时10分钟时血糖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2小时血糖与餐后2小时20分钟、2小时30分钟时血糖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准时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把握好时间窗,对临床治疗和促进糖尿病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当餐后2小时血糖≥140mg%时,应做口服 OGTT,进一步确定是否为糖尿病。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暂行标准,如餐后2小时血糖160mg%以上,尿糖阳性则不必作糖耐量检查,而可诊断为糖尿病。本文就餐后2小时血糖≥140mg%与以 OGTT 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符合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年龄大于30岁、身高低于1.59米、肥胖、高血压、孕期中反复尿糖阳性、胎儿较大、羊水过多的孕妇进行血糖筛查试验,阳性者或可疑者再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以便尽早检测出妊娠期糖尿病(GDM)。方法:己糖激酶法检测500例孕妇血糖,全部病例均经过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结果:GDM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相比较空腹血糖均降低,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餐后血糖达到高峰的时间不一样,而且2小时也不能降至正常水平,其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出的32例GDM空腹血糖降低,餐后血糖高而且恢复正常水平也缓慢。  相似文献   

13.
郑云阶 《大家健康》2013,(13):108-1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检测256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B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部医学》2010,(2):378-378
血糖的检测指标有两个,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餐后血糖可暂时升高,但应不超过10mmol/L(180mg/dl)。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1),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140mg/d1)以下。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即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诊断糖尿病有两种生化试验,即按1985年WHO修改后标准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的空腹血糖(FPG)试验。WHO把OGTT两小时血糖(2hPG)<7.8mmol/L判定为糖耐量正常(NGT),78mmol/L≤2hPG<11.1mmol/L判为糖耐量减低(IGT),2hPG≥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糖和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血快速微柱层析法测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即刻BNP水平和次日空腹血糖,及心衰纠正后3天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结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即刻血清BN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次日血糖偏高,心衰纠正3天后血糖降至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结论:BNP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血糖可间接作为心力衰竭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糖代谢异常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餐后血糖升高病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血糖人群,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我们对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测定空腹血糖、普通餐后血糖、OGTT 2h血糖,探讨糖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空腹、餐后2h血糖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餐后2h血糖及HbA1c检测,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HbA1c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症组的HbA1c与空腹(r=0.34、r=0.37)、餐后2h血糖(r=0.67、r=0.70)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HbA1c数据客观稳定,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控制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强化血糖达标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与空腹及餐后血糖联合检测能更好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往大多数的医生和病人只把空腹血糖作为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惟一指标。实际上 ,餐后 2小时血糖是诊断的金标准 ,是评估疗效的真正尺度。回顾我院诊治的 10 6例患者 ,研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取 10 6例全部空腹血糖≤ 14 0mg/dl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 2小时血糖诊为糖尿病者 3 2例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者 74例。其中男 4 7例 ,女 5 9例 ;年龄 4 1~ 80岁 ;病程最长者 3 0多年 ;有并发症者 4 6例。研究方法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 74例患者酌情测餐后 2小时血糖 3~ 5次 ,取平均值 ,再按病程划分 5个阶段。结果 :见表表  1 0…  相似文献   

20.
邹春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5-136
目的探讨餐后2h血糖水平对于诊断糖尿病的意义。方法选择1047例糖尿病疑似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别以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比较。以餐后血糖为诊断标准仅为以空腹为诊断标准漏诊率的1/8。结论2hPG做为诊断标准更有利于患者及早发现、控制糖尿病,也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