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自发性下背痛综合征(ILBPS)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也许是任何其它骶髂肌损伤所不能比拟的,疼痛的病因牵涉到许多组织,有人提出一种多因素病因学,有人认为多数下背痛起源于椎间盘。本文旨在提出一个论点:骶髂关节(SIJ)功能障碍是 ILBPS 的主要病因。自发性下背痛综合征似乎有些不明显的共同特征,可利用这些特征叙述 ILBPS 的实质,其病因学必在其中。共同特征:尽管 ILBPS 发作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2.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临床探测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一类腰痛总称。NLBP占总LBP的85%以上。过去20多年的研究表明,NLBP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在11%—74%之间[1]。  相似文献   

3.
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187例椎间盘源性下背痛患者均采用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187例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下背痛(low back pain)定义为背部肋下缘以下、臀褶以上的疼痛或不适,伴或不伴腿痛。多数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间会经历背部疼痛,而文献报道最高可达84%成年人曾经历过下背痛~([1—2])。临床上一般将下背痛分为特异性下背痛(包括特异性脊柱病变以及根性下背痛)和非特异性下背痛~([3])。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定义为一种无法将其归因于某种特异病理因素(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骨折、结构变形、炎症、神经根综合征或马尾综合征的下背痛  相似文献   

5.
下背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下背痛作为诊断时,它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以背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状群或症状综合征。下背痛分为三种:非特异性下背痛,特异性下背痛和根性下背痛又称坐骨神经痛。特异性下背痛是指由于肿瘤、感染或骨折等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引起。特异性下背痛约占下背痛的0.2%。大部分下背痛都是非特异性下背痛,  相似文献   

6.
下背痛(low back pain)能够导致沉重的社会负担,发达国家报道其患病率高达75%~85%[1]。据美国医师协会和美国疼痛协会推荐,包括治疗性锻炼在内的多种康复疗法可用于急性和慢性下背痛的治疗[2]。Hayden等[3]也指出,个体化的治疗性锻炼能够改善下背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用于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性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疼痛门诊诊治的骶髂关节炎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1个月前突发右臀区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次日疼痛剧烈影响睡眠,伴行走不利,就诊于当地医院骨科诊断为第3~4腰椎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炎,予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效果不显。后就诊于我院骨科、神经科、感染科等多个相关科室,完善系列检查后除外腰椎病变、坐骨神经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布鲁菌病、结核等疾病,但终未能明确诊断。发病后2个月因疼痛加剧就诊我院疼痛门诊,经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罗哌卡因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诊断性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诊断为骶髂关节炎。治疗后3个月随访病情稳定。结论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对骶髂关节炎兼具诊断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用于产后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后骶髂关节炎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晨僵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下背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观察电刺激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对下背痛患者疼痛及功能改善的价值。 方法:78例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电刺激仪引导下行复方倍他米松2mg联合利多卡因2ml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1周和第2周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改善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6.8%,改善率为64.3%;二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电刺激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对改善下背痛及提高腰椎活动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中药注射、中频理疗、局部熏蒸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悬吊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下背痛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减轻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表面肌电与腰背功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又称腰背痛,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和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普通感冒,病理机制复杂,治疗费用高。但目前对LBP缺乏客观有效的诊断标准,已成为医学和社会学问题。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分析技术因其特点和优点引起临床和康复医学研究的关注,本文就sEMG在腰部肌肉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全球估计有5亿4000万人患有下背痛,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下背痛变得越来越流行,速度远远超过高收入国家,下背痛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1])。2015年下背痛患者比1990年增加54%,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最明显~([2])。一般将病程12周的下背痛称之为慢性下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其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3])。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证实,疼痛认知因素(如恐惧-回避信念、疼痛灾难化信念)、情绪因素均能显著影响CLBP患者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的改善程度,并且疼痛认知因素对CLBP患者疼痛的影响程度大于情绪因素;同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进一步改善CLBP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其疼痛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下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下背痛患者44例,随机分为A、B 2组,分别给予手法治疗与手法结合躯干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经过20次治疗,2组疼痛强度(VAS)、Oswestry下背痛残疾问卷量表测评和躯干关节活动度(ROM)评定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随访1年,A组复发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手法治疗结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下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下背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疼痛,与腰腹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压力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下背痛的康复评估与治疗中。本文综述压力生物反馈仪在腰腹部肌肉活动性评估中的信效度,并总结其在慢性下背痛康复中的应用,主要涉及腰腹肌活动特点及腰椎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下背痛的康复单述刚丁品下背痛(Lowbackpain)指的是后背的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放射性疼痛。由于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改变和解剖所见之间无密切的联系,下背痛被认为是一种症状。据文献报导,50~80%的成人一生中将患下背痛。患者常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下背痛的疗效。方法:将112例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凝胶贴片注入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药物,对照组的凝胶贴片则注入生理盐水,超声电导治疗每次持续30min,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3,7,10d后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及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疼痛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对下背痛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下背痛的物理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 下背痛的定义 "下背痛"是从英文"low back pain"直接翻译的医学术语,与中文常用的词汇"腰痛"比较,下背痛涵盖的解剖部位更广泛,它是指人体背部肋缘至臀皱襞之间任何部位的疼痛,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症状.下背痛不是疾病名称,不是病理诊断,它是以背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状群或症状综合征[1-3].  相似文献   

18.
张勃欣  闵若谦 《中国康复》2014,29(5):379-380
目的:探索适合民航乘务员下背痛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患有下背痛的乘务员80例,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A组25例及观察B组27例。对照组仅接受下背痛相关健康教育及腰背部锻炼的指导。观察组别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疗、高频电疗及腰椎牵引等治疗。观察A组每周治疗1次,观察B组每2周治疗1次。治疗前、治疗1及3个月时采用下背痛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明疼痛评估(BPI)评定3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时,观察A、B组的VAS及BPI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A组VAS及BPI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及对照组和观察B组均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各时间点的VAS及BP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频电疗、高频电疗及腰椎牵引治疗的康复治疗组合,可在每周1次的治疗频率,持续3个月后改善民航乘务员下背痛症状。该方案可在机场周边建立实施,为解决民航乘务员下背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大多数后路骨盆和骶髂关节转移肿瘤患者为临终患者,其治疗目的主要是姑息治疗和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病理性骶髂关节疼痛.设计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地点和对象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完成.8例骶髂关节转移肿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2~83岁.方法对8例骶髂关节转移肿瘤患者试行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空心拉力螺钉稳定病理性骶髂关节不稳.术前和术后进行Enneking疼痛评分.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恢复情况.结果经2年5个月随访,患者疼痛减轻,平均3.2分,范围0~5分.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能有效缓解病理性骶髂关节不稳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躯干活动范围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4周。采用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变化,采用表盘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躯干活动范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功能变化,QOL评定采用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背疼痛减轻,VAS评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躯干前屈、后伸、侧屈活动范围均有扩大(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减轻,ODI评分下降,SF-36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可减轻疼痛,增加躯干活动范围,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