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期胃癌91例报告江西医学院一附院姚育修国内有关中期胃癌的资料不多。我院从1972年~1989年共行胃癌切除术445例,其中91例切除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切片检查确诊为中期胃癌(Pm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55例胃癌标本中,9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中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在手术切除的新鲜胃标本作病理组织活检前,常规地于胃粘膜面进行了印片细胞学检查,取得了对诊断胃癌颇具价值的结果。现简介如下。 材料和方法:受检物为92例手术次全切除的新鲜胃标本,离休后立即沿大弯侧剪开  相似文献   

3.
胃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究竟如何切除才能提高五年治愈率是目前大家讨论的主要课题。我们对五十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其的是为了研究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确定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提高术后生存期,探讨胃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予后的判定等。资料与方法五十例胃癌系我院住院病人根治切除的标本。研究的标准是按着1978年全国胃癌会议制定的方案。胃周淋巴结是根据日本胃癌研究会的规定为十六组,并且按着病灶的不同部位分成相应的ⅠⅡⅢ站。术中切除的淋巴结放入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术前胃镜活检胃癌组织标本和40例胃癌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MP-9阳性表达29例(72.5%),胃癌组织中MMP-9表达增高与胃癌低分化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10例胃镜活检标本中阳性表达4例(40.0%),相应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有7例阳性表达,活检组织阳性表达灵敏度为57.1%。结论 MMP-9高表达提示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术前胃镜活检组织及胃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MMP-9表达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30例胃癌病人血清的 C_3、C_4、C_5、C_9,并对10例胃癌在手术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同时对30例健康人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检材取自住院经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81例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标本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随诊5年以上。全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2%和46%。对影响结肠癌予后的一些可能因素,以病理形志学为侧重点,从肿瘤和宿主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有否转移及转移的程度,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合理而适当的淋巴结清除,应尽可能清除受侵的淋巴结。又尽量保持病人的生理及免疫功能不受过分损害,不增加手术死亡率而提高五年生存率。本文以胃癌根治切除62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结合文献对清除范围进行讨论。材料和方法自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共作胃癌切除73例。手术切除范围按全国胃癌协作方案“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范围(暂定)”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0000刨胃切除标本对进展期胃癌(AGC)和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影响胃癌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院第二病理科1962~1989年连续登记的胃切除标本10000例,胃癌7031例,其中AGC3868例,EGC3163例.AGC肉眼分型为息肉型、溃疡局限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和未分型五型.EGC是指癌局限于粘膜(m)或粘膜下层(sm),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切线癌阳性是指近、远端切缘5mm范围以内组织学查见癌.胃癌的随访率78%,中位随访时间56.8个月.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院自1971—1980年十年间胃癌出血81例。作者着重研究其临床特征,并根据病理所见,探讨其病理机制。本病发生率为同期上消化道出血3.37%及胃癌之12.92%。72.8%病人在出血后12小时入院,其中甚少发生休克。手术率为48.2%。急诊手术应尽量减少手术范围,以止血为主要目的。手术切除率为51.8%,死亡率为8.7%。不能切除病人均在8个月内死亡。全部病人五年生存率仅9.87%。  相似文献   

10.
邵钦树 《浙江肿瘤》1996,2(3):161-163
本文对272例胃癌切除手术病人,分别就其年龄、TNM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是否接受化疗及组织病理类型与1、3、5年复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早期胃癌术后的复发率为0;而Ⅳ期胃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则高达92%;第Ⅲ期胃癌的130例病人中,20例行根治术后的5年复发率为65%,而110例姑息性切除术后的5年复发率为78.7%;57例接受了化疗,其术后5年复发率为57%,而7例未接受化疗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72例胃癌切除手术病人.分别就其年龄、TNM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是否接受化疗及组织病理类型与1、3、5年复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早期胃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0;而Ⅳ期胃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则高达92%;第Ⅲ期胃癌的130例病人中,20例行根治术后的5年复发率为65%,而110例姑息性切除术后的5年复发率为78.7%;57例接受了化疗,其术后5年复发率为5796,而7例未接受化疗的复发转移率为85.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所以,积极进行胃癌的根治性手术和辅助化疗,是预防或降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63~1986年11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胃癌687例,其中有20例合并直肠转移,占2.9%。20例患者均施行了剖腹手术,其中11例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并同时进行了联合一期直肠Mile’s手术或盆腔内端端吻合术,手术切除率达55%。术后进行了随访与观察,取得了满意结果。另9例由于盆腔和腹腔以及肝脏有转移,未能被切除,术后均于1~2个月内死亡。现对本组11例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为43.3岁。全组病人通过胃肠钡餐、直肠内窥镜和病理诊断者7例。胃镜、直肠内窥镜和病理诊断者4例。本组11例通过手术切除的胃和直肠标本均经病理再次检查,得以确诊。手术方法与术式:术前巳确诊为胃癌合并直肠转移者,采用上下两点穿刺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剖腹手术。术中探查如盆腔无广泛转移病灶,直肠病变又较低者,分两组进  相似文献   

13.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反映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对41例胃癌活检标本进行PCNA的表达定量检测,并探讨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1研究对象41例胃癌均为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确诊病人。年龄24~64岁,平均32.4。男33例、女8例。本组除1例拒绝手术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胃癌的病理分类之临床意义,Lauren 将胃癌分为“肠型”与“弥漫型”两个主要组织学类型。近年Ming 根据胃癌生长、浸润方式又提出了另一种分类,即“膨胀型”与“浸润型”。本文作者分析了Lauren与Ming 胃癌分类的予后意义、并结合TNM与部属淋巴结的反应情况对胃癌的予后进行探讨。在172例胃癌未经化疗的病人外科标本中,男性111例,女性61例(1.8∶1)。发病年龄为22~75岁,女性平均年龄(51.2±12.8)比男性(55.5±9.9)低。五年以上生存率为37.5%,肿瘤位于胃窦者五年生存率(42.0%)高于其他部位胃癌(31.9%),而肿瘤于胃壁  相似文献   

15.
胃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再手术治疗问题,以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胃癌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至1997年17例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病例。结果 胃癌术后复发71%发生于2年之内,早期发现依赖于术后定期胃镜检查,再次手术获相对根治性切除者生存14个月~4年,获姑息性切除者生存6个月~22个月。结论 对胃癌术后复发病人能再次手术切除者,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术后定期纤维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郭严  钱跃卫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7):1363-1365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活检查出胃癌的检出率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科近三年胃黏膜活检1669例标本中诊断为胃癌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胃癌病例为148例,检出率为8.9%,年龄16—86岁,其中8例因需鉴别诊断、肿瘤组织量少等原因初诊为高级别异型增生可疑癌变或高级别异型增生,后经再次取材或胃切除手术后诊断为胃癌;2例初诊漏诊,后经复片后诊断为胃癌;所有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中有1例初诊为未分化胃癌,后行胃切除手术后修正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结论:纤维内镜对胃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虽常见,但实际诊断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在手术切除的新鲜胃标本作病理组织活检前,常规地于胃粘膜面进行了印片细胞学检查,取得了对诊断胃癌颇具价值的结果。简介如下. 材料和方法 92例手术次全切除的新鲜胃标本立即沿大弯侧剪开,仔细寻找病灶,于病变处及其周围粘膜面。  相似文献   

18.
24例远端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30例远端胃癌急性穿孔急诊手术24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70岁。住院期间死亡4例,占13.3%。对24例出院病人进行1~7年随访,随访率92.3%。在24例中,非标准根治术8例,姑息性切除3例,单纯穿孔修补13例,手术总切除率45.8%。对11例切除标本均作病理检查,见癌细胞侵及肌层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活检查出胃癌的检出率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科近三年胃黏膜活检1669例标本中诊断为胃癌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胃癌病例为148例,检出率为8.9%,年龄16-86岁,其中8例因需鉴别诊断、肿瘤组织量少等原因初诊为高级别异璎增生可疑癌变或高级别异型增生,后经再次取材或胃切除手术后诊断为胃癌;2例初诊漏诊,后经复片后诊断为胃癌;所有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中有1例初诊为未分化胃癌,后行胃切除手术后修正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结论:纤维内镜对胃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虽常见,但实际诊断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有关p53蛋白和PCN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报道较多,但尚存在较大争论.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其中70例为石蜡包埋标本,取自1983年~1988年资料完整病例;新鲜标本40例,为1995年~1996年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