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焰  魏文宁  杨锐 《检验医学》2002,17(2):98-99
纤维蛋白原(Fbg)参与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血行转移等病理过程.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自动检测系统,是在分析Fbg转变动力参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性测定方法,该系统是利用微机对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并计算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和功能指标,以反映纤维蛋白原分子功能和维蛋白原的血浆浓度.我们对47例高Fbg病例进行了上述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茶色素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100例,口服125mg tid疗程一月。结 果纤维蛋白原下降> 20mg/dl的 87例,总有效率为 87.00%,减至正常(< 400mg/dl)的 35例,占 42.00%.减低幅度<20mg/dl的 5例,服药后较服药前升 高的8例无效率占13.00%。服药期间除少数出现失眠症状外,未见其它毒付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广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用蕲蛇酶 (Acutulase)水解纤维蛋白 ,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结果 :①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FMPV)为 0 498± 0 1 1 0 ;②最大吸光度 (Amax)为 0 2 50± 0 0 5;③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S)为 2 80±0 65( g/L) ;④FMPV/Amax比值为 1 992± 0 1 80 ;⑤反应延滞时间 (DT)为 2 5± 5(s)。结论 :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操作简单快捷 ,测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与传统改良的Clauss法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FMPV/Amax比值稳定 ,表明正常人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能力与纤维蛋白的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降纤酶与蝮蛇抗栓酶对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蝮蛇抗栓酶对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治疗效 果及所需的治疗时间。方法 将36例患者分为降纤酶组(16例)与蝮蛇抗栓酶 组(20例),分别给予降纤酶5u静滴,隔日一次,共2次;蝮蛇抗栓酶0.5u静滴每日一次,直至纤维蛋白含量正常,并在治疗前后各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一次,对 各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及两组治疗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纤 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获得相同疗效所需要时间上蝮蛇抗栓酶组比降纤酶组为长(降纤酶组为3±0天,蝮蛇抗栓酶组为10.85±3.67天)。结论 降纤酶对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具有良好的 治疗效果,从而有助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蚓激酶与阿司匹林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蚓激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二组。蚓激酶组,每日3次,每次2粒,口服;阿司匹林组,每日1次,每次100mg,口服。疗程均为3周。结果 蚓激酶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明显高于阿司匹林(P<0.05)。结论 蚓激酶对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肝癌患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含量高于正常人 ,Fg与癌症发展之间的关系 ,成为Fg研究中的热点。我们检测了肝癌患者的血浆Fg含量 ,并分析了γ 多肽 (FgG)基因mRNA的表达 ,探讨肝癌患者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成因。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1月入院的肝细胞癌患者 5 7例 ,男 4 6例 ,女 11例 ,年龄 2 9~ 76岁 ,平均年龄 5 2 .5岁。所有患者经手术、影像或病理学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为 30名体检健康成人 ,男、女各 15名 ,年龄 18~ 5 3岁 ,平均年龄 4 1.0岁。无高血压、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糖尿病、高脂…  相似文献   

7.
辛沈  耿玫姝  谢英 《现代康复》1997,1(1):45-45
近年来,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被视为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对110例老年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进行研究,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了对1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采集了该家系三代10人外周血,吸取上层血浆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I);纤维蛋白原(Fg)含量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以常规酚-氯仿法抽提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Fg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启动子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基因突变.102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先证者表型诊断为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型呈Fg B β-链Arg17stop和Gly347Arg复合杂合突变,前者来源于母系,后者来源于父系.结论:Fg B β-链Arg17 stop和Gly347Arg复合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产生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癌症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指标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功能状态。方法: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通过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以下项目:①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S);②最大吸光度(Amax);③纤维蛋白原含量(Fbg:c); ④反应延滞时间(DT);⑤纤维蛋白原功能指数(FI)。结果:癌症1组FMPS、Amax,Fbg:c含量均升高,DT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I虽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癌症2组FMPS、Amax,Fbg:c含量升高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及癌症1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及0.05),FI上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癌症患者Fbg:c含量均明显高于政党对照组,Amax数值亦增高,证实癌症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FMPS、DT数值均可反映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功能,FMPS数值高于政党对照组,DT数值明显缩短,均说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明显增强。本资料有转移灶的癌症2组患者Fbg:c,Amax,FMPS数值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的癌症1组,DT明显缩短,这说明高凝状态与癌症的轻重程度有关,有转移灶的癌症患者高凝程度较无转移灶癌症尤甚。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了对1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采集了该家系三代10人外周血,吸取上层血浆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含量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以常规酚氯仿法抽提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Fg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启动子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基因突变。102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先证者表型诊断为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型呈FgΒβ链Arg17stop和Gly347Arg复合杂合突变,前者来源于母系,后者来源于父系。结论:FgΒβ链Arg17stop和Gly347Arg复合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产生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早有报道[1],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及其分子聚合功能进行了测试,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糖尿病患者40例,均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住院病人,诊断按1982年2月北京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扩大会议制定标准。40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tentdiabetes mellitus,NIDDM)。分为两组:NIDDM无并发症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8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选择2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25例,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PAG)、血小板粘附功能(PAD)、血流流变学[包括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PAG、PAD、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讴、ESR及FIB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处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状态,为避免血栓形成需要尽早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间断使用巴曲酶预防脑梗死和TIA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急性脑梗死和(或)TIA患者依治疗情况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根据随访资料观察患者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共有93例符合标准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入组,其中阿司匹林组52例,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41例.在平均3.3±2.5年的随访期内,阿司匹林组有17例(32.7%)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或)TIA,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6例(14.6%)发生脑梗死和(或)TIA,经卡方检验,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再发脑梗死和(或)TIA的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阿司匹林组有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发生,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内脏出血发生.结论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相比,间断使用巴曲酶使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和TIA的发生.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组相比,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明显增加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89例,单纯血尿酸增高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SYSMEX 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Y)、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结果]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D—Dimer、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T和PC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的vW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P〈0.01),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抗凝血、内皮系统出现异常改变,且其水平变化与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 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家系3代6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其片段分布.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先证者APTT、PT正常,而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抗原正常,而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先证者母亲和胞姐表型与之相似.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GA基因2号外显子g1233→a杂合碱基改变(密码子GGT→CAT),导致Arg16His错义突变,该突变来源于母系.结论 纤维蛋白原α链Arg16His杂合错义突变是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420-AC荧光检测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采用ELI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F1+2)、纤维蛋白肽A(FPA)、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蛋白C抗原(PC:Ag);采用CA-530血液凝固仪测定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和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各项指标存在显著性改变目(P〈0.01),其中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各项指标的水平比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变化更为显著(P〈0.01),且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各项指标的水平均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恶性肿瘤时,患者的凝血、抗凝血、纤溶等系统均发生利于血栓形成的显著改变,这种异常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组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是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加剧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使已经存在的血栓形成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并对肿瘤的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20例(AMI组),48小时内劳力型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24例(UAP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的SAP患者18例(SAP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的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AMI组与LAP组患者之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体内处于高凝状态,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龙怡道,魏云峰(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南昌330006)TreatmentofHyperfibrinogenemiain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Lon...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妊娠期妇女在围产期是处于亚临床的高凝状态者,较易发生血栓形成,关于围产血栓形成发病率,各地报道不一。有人报道,孕妇血栓发病率约为1/70。有人报道产前发生静脉血栓为0.15%,产后则为1.33%。围产期妇女静脉血栓和肺血栓发病率为同年非孕且未服避孕药妇女的5~10倍。就围产期而言,产前与产后深部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5:1。另外,血液高凝状态还可以引起许多产科并发症,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