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评价检测抗核抗体和抗盐水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性能.方法将相关纯化抗原包被的ELISA试剂和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IFANA)试验、免疫印迹法(IBT)和对流免疫电泳法(CIE)等用于20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份干燥综合征(SS)患者以及30份健康对照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 ELISA和IFANA抗核抗体筛选试验对结缔组织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5例IFANA阴性而ELISA阳性的患者血清经鉴定为抗SS-A和/或dsDNA抗体阳性;1例ELISA阳性而IFANA阴性的正常人血清经证实为ELISA试验假阳性.ELISA、CIE、IBT 3种方法检测抗Sm抗体对诊断SLE的特异性均达到100%,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ELISA与IBT相比,在抗SS-A抗体检测上更为敏感(P<0.01),ELISA与CIE法相比对抗SS-B抗体的检测也更敏感(P<0.05).结论本研究中所用的ELISA抗核抗体检测试剂敏感性、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SLE患者60例。其中狼疮性肾炎(LN)36例,SLE非肾炎者24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组的血清AnuA,同时进行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检测。结果 AnuA对SLE诊断的特异性为98.6%,敏感性为55.0%,显著高于抗-Sm抗体(P〈0.01),但与抗-dsDNA抗体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组AnuA与抗-Sm抗体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与抗-dsDNA抗体显著相关(P〈0.01),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达76.7%;LN组的AnuA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5.0%和63.9%,均显著高于SLE非肾炎组(P〈0.01)。结论 AnuA对SLE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较高敏感性,是SLE的另一标志性抗体,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能有效提高SLE的实验诊断率;血清AnuA的检测有助于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目前抗ENA抗体的检测主要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和免疫印迹技术(IBT)。本室自1996年开始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ENA抗体,现将用ELISA和CIE同时检测244例SLE患者血清中抗ENA抗体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在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斑点法对199例SLE患者,309例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72例正常组进行上述3个抗体的联合检测,并与SLE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核小体抗体在SLE组、CTD组和正常组中的阳性率为47.24%、0.97%和0.00%;抗组蛋白抗体为41.71%、0.97%和0.00%;抗双链DNA抗体为33.17%、0.65%和0.00%,上述各组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在SLE组中的特异性分别为96.91%、96.51%和97.06%;任何两种或三种抗体同时阳性对SLE的特异性为100%。三种抗体在SLE活动组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P〈0.01);抗核小体抗体与WBC、HB、C3、C4、胸膜炎等指标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对SLE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核小体抗体的敏感性最高且与SLE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德国IMTE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nuA、抗SmD.、抗组蛋白抗体。结果:AnuA、抗组蛋白、抗SmDl、抗dsDN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2.0%、82.0%、44.0%。特异性分别为90.0%、85.0%、85.0%、100%,诊断效率分别为77.1%、48.6%、82.9%、60.0%。C3、C4在SLE中AnuA阳性组和AnuA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球蛋白在SLE中AnuA阳性组和AnuA阴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nuA与SLE的活动性相关;AnuA在SLE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高,尤其适用于诊断抗组蛋白、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检测101例SLE患者、5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30例对照血清中的AnuA,并观察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阴性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结果SLE患者AnuA的阳性率为72.3%,其他风湿病患者阳性率仅为3.6%,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AnuA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P〈0.01)。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AnuA阴性组相比,IgG、IgA、IgM含量升高,C3、C4含量降低,除C4外,差异显著(P〈0.01)。结论AnuA可作为SLE诊断的标志性抗体之一,尤其是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 E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疾病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目前抗 ENA抗体的检测主要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 ( CIE)和免疫印迹技术 ( IBT)。本室自 1 996年开始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 ENA抗体 ,现将用 ELISA和 CIE同时检测 2 4 4例 SLE患者血清中抗 ENA抗体结果报告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2 4 4例 SLE来自 1 996年~ 1 998年 1月我院皮肤科 ,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 SLE标准 [1] ,正常对照组为我院体检健康者 40例。二、试剂ELI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5例确诊的SLE患者血清ANA及ANA谱进行检测分析。ANA和抗双链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谱采用欧蒙印迹法。结果①125例SLE患者血清ANA阳性共121例,阳性率为96.8%。②患者血清ANA谱大多为抗体二联及以上共同出现阳性,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一ul—nRNP/Sm:48.8%、抗一Smtl5.2%、抗一SS—A:36%、抗一R0—52:54.4%、抗一SS—B:14.4%、抗一scl—70:O.8%、抗一dsDNA:55.2%、抗一Neukleosmone:39.2%、抗一Histone:37.6%、抗一Rib—Pro!:12%、抗一Jo一1和抗一CENP—B未检出。结论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其它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正常人血清中的AnuA、抗ds-DNA及抗Sm抗体,比较分析各组血清中的Anu-A,及SLE组血清中的AnuA与抗ds-DNA及抗Sm的关系。结果58例SLE患者中58.6%血清AnuA阳性,41例疾病对照组仅2.3%阳性,30名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6%和97.7%。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AnuA阳性率分别为55.5%、51.6%。结论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其它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正常人血清中的AnuA、抗ds-DNA及抗Sm抗体,比较分析各组血清中的Anu-A,及SLE组血清中的AnuA与抗ds-DNA及抗Sm的关系。结果58例SLE患者中58.6%血清AnuA阳性,41例疾病对照组仅2.3%阳性,30名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6%和97.7%。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AnuA阳性率分别为55.5%、51.6%。结论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antibodies,ANAs)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及住院送检的2207份血样根据临床要求进行ANA和ANAs检测,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ANAs采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iottingtest,IBT),并对阳性结果进行病历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ANA阳性率(6.25%)高于ANAs阳性率(4.85%);而确诊为AID例数的比率ANAs(92.52%)比ANA(79.71%)高,两种方法同时阳性的比率更高,为93.27%,说明IIF敏感性较高,IBT特异性较好,二者联合检测可相互补充。结论IIF检测ANA敏感性较高,IBT检测ANAs特异性较好,二者联合检测在AID诊断中具有一定互补性,可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谱(ANAs)及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泉州市某市级医院收治的SLE患者150例作为SLE组,同期收治的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30例作为疾病对照组,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 ANA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ANAs和抗dsDNA抗体水平。结果 SLE组ANA、抗dsDNA抗体、抗AHA、抗nRNP、抗AnuA、抗Sm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S L E患者中仅5.33%的患者出现单项抗体阳性,其余94.67%的患者一次性检测出2项或以上抗体阳性。SLE患者治疗后ANA、抗dsDNA抗体、抗AHA、抗Sm和抗SS‐A阳性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ANA、抗dsDNA抗体、抗AHA好转率分别为23.33%、83.33%和63.33%。结论 SLE患者ANA、ANAs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联合检测和动态观察 ANA、ANAs和抗 ds‐DNA抗体对SLE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酶免疫斑点法和IBT两种方法检测抗ENA抗体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酶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 (IBT)分别检测 2 74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及 3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ENA抗体谱中 6种主要抗体 ,比较各抗体对相应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抗Sm抗体对SLE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BT分别为 34 1%和 95 0 % ,斑点法分别为 37 0 %和 90 6 %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 5 4 8%。抗U1RNP阳性检出率IBT法为 33 9% ,斑点法为31 0 %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 76 2 %。抗SSA阳性检出率IBT法为 2 7 7% ,斑点法为 34 3%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5 6 0 %。抗SSB对SS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BT法分别为 5 1 1%和 94 7% ,斑点法为 5 5 3%和 94 3%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 6 3 0 %。抗ScL - 70对PSS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IBT法分别为 13 2 %和 99 2 % ,斑点法为 36 8%和 97 9%。抗Jo - 1的对PM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IBT法分别为 2 4 2 %和 97 1% ,斑点法 5 4 5 %和 95 8%。结论 :斑点法和IBT法在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的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相近 ,两法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对抗ScL - 70、抗Jo- 1的检测斑点法较IBT法敏感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特异性则接近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抗核小体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观察其阳性率;比较SLE活动期与缓解期血清抗Sm抗体的阳性率。结果65例SLE患者中,47例ANuA阳性,阳性率为72.3%;42例抗ds-DNA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4.6%;26例抗S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40.0%;SLE患者在活动期与缓解期ANu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3,P=0.012);在抗ds-DNA抗体阴性中有15例ANuA阳性(23%),ANuA阴性中有10例抗ds-DNA抗体阳性(5%);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ANuA阴性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比较,ANuA阳性组血清补体C3、C4降低,而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研究发现,在65例SLE患者血清中,ANuA阳性率为72.3%,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敏感度,检测该抗体可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NuA的检测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更有临床意义,在检测抗ds-DNA抗体的同时检测ANuA能将SLE血清学的诊断率提高23.1%;同时抗核小体抗体可用于判断SLE患者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抗核小体抗体(ANuA)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8例SLE患者、51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5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的ANuA。【结果】在70例SLE患者(79.5%)、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1例系统性硬化患者中检测出ANuA,它在SLE中的特异性为98.0%(99/101)。ANuA在6例男性狼疮患者中均为阳性。正常健康人中不能检测出此抗体。【结论】ANuA在SLE中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是诊断SLE的良好指标,在男性狼疮患者中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核型与特异性抗核抗体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检验科检测的974例抗核抗体结果,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核型,用条带酶免分析法(LIA)检测特异性抗核抗体谱,分析199例 IIF 与 LIA 同时阳性的结果,比较抗核抗体核型与特异性抗核抗体谱的相关性。结果974例标本中 IIF 阳性249例(阳性率25.6%),LIA 阳性237例(阳性率24.3%),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IF 与 LIA 单项或两项阳性287例(29.5%),高于IIF 或 LIA 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9例 IIF 阳性中 LIA 阳性199例(79.9%),725例 IIF 阴性中 LIA阴性687例(94.8%)。核颗粒型多见抗 Ro-52抗体,胞浆颗粒型多见抗线粒体 M2抗体,核均质型以抗 dsDNA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多见,着丝点型多见抗着丝点抗体,核仁型多见抗 PM-Scl 抗体。结论IIF-ANA 与 LIA-ANA 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两者联合检测能降低漏检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谱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方法:于98年和99年相继3次对上海部分大中型医院相关实验室进行IBT法抗ENA抗体检测的血清交流和测定(主要为抗Sm,抗UIRNP,抗SS-A/Ro,抗SS-B/La,抗核糖体P蛋白等5种自身抗体),归纳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1.因缺乏对风湿病自身抗体谱以及IBT技术的了解,常导致对抗Sm,抗SS-A/Ro,,抗U1RNP等抗体的判断有误;2.对国际上尚未公认的IBT法“自身抗体”显色区带不宜出具检验报告。3.通过交流,有关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得到逐步提高。结论:为保障临床IBT法抗ENA抗体检测质量,需对该项目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有必要建立培训,定期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血管炎及补体下降相关:血清抗核小体抗体与抗dsDNA抗体阳性率存在正相关联。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可作为诊断SLE和判断其活动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40例SLE患者2、0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自身抗体谱联合检测。结果 40例SLE患者血清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5%、40.0%、45.0%,其中AnuA的阳性率与其他两种自身抗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核小体抗体(AnuA)是诊断SLE新的特异性指标,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特异性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可用作SLE患者病情活动性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同项目阳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欧蒙免疫斑点法检测。采用双肓对照法对比分析243例抗ENA抗体(抗nRNP/Sm、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荧光核型。结果243例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1.8%。主要以核浆颗粒型(包括细、粗颗粒)为主。约为51.0%(124/243),抗SS—A单独阳性时核型比较分散,核浆细颗粒型占28.3%(36/127),核浆粗颗粒型占19.7%(25/127)。抗nRNP/Sm单独阳性时以核浆粗颗粒型为主,阳性率为56.3%(18/32)。另外.350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3.7%(223/350)。结论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核浆颗粒型有关,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挂核抗原(ENA)抗体类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随着对自身抗体的深入研究.目前抗ENA抗体谱的检测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