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Ph1+急性杂合型白血病(HAL)临床特征.方法形态学检查骨髓涂片经瑞特染色后分类计数,常规进行髓过氧化酶等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采用活细胞单色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遗传学分析骨髓标本采用直接法及24小时短期培养法处理标本,显带分析应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R显带(RHG)法,核型分析根据ISCN(1995)描述.治疗采用标准方案并作定期随访.结果病例1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预后差.病例2用标准治疗方案诱导缓解时间短,持续缓解时间长,预后较好.结论根据法、英、美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FAB)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型法(MIC)诊断为Ph1+ HAL治疗效果差,预后恶劣.FAB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MIC诊断为Ph1+ HAL治疗效果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陈萍  虞斐  李军  邹正辉 《新医学》2002,33(1):26-28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MIC分型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70例ALL病人常规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以,其中46例行G显带或R显带技术分析细胞遗传学特征,52例应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结果:法英美协作组(FAB)制订的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中ALL-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15例,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52例,L3(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胸浆嗜碱性,染色深)3例;作细胞遗传学分析的46例中22例核型异常,Ph阳性ALL10例;52例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为B-ALL23例,T-ALL16例,T/B细胞系伴髓系抗原表达(My^ )6例,未分化型7例。结论:核型异常尤其是Ph染色体是预后不良因素,后者有独立预后价值;免疫表型CD7^ 提示预后不良;缓解后治疗方案直接影响预后。综合分析ALL患者的MIC分型有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正确的诊断及分型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976年的FAB分型方案是以形态学及细胞化学为基础的诊断分型方法:八十年代中期,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FAB分型标准又逐渐增加了白血病的MIC分型(Morphologic immunologic and cytogenetic working classification)指标,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原发恶性疾病,一般根据临床表现、血象与骨髓象诊断。但由于白血病细胞具有生物学的异质性、分化程度的差异性和细胞形态的多形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对白血病进行明确的分型和分类。1976年法国、美国、英国3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协作组(简称FAB)依据光镜下的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提出了FAB分型方案,并经过以后的数次修改和补充,建立了统一的细胞形态学分型标准。1986年在FAB分型基础上,又提出了形态学(morphology ,M )、免疫学(immunology ,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C)分型(简称MIC分型)。经过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液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互补性。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FAB)分型诊断为急性白血病(AL)的60例患者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表型并分型。结果FAB分型困难20例患者,占AL的33.3%,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例、AL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结论血液形态学是血液病诊断的基础而免疫学分型是AL明确分型所必需的且对疾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二者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混合型白敌国病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急性混合型白血病9HAL)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1994-06至今14例HAL患,男9例,女5例,年龄10岁-75岁,平均38.4岁,采用光镜下形态学分型(FAB分型)和免疫分型(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和细胞仪法)的实验技术,对两种方法符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4例HAL中有12例两种方法完全符合,占85.76%,2例免疫分型与FAB特征完全不符合占14.2%。结论 FAB加免疫分型对多数HAL诊断符合,少数HAL应进行多种生物学特征在内在各种参数综合分析,免疫分型是诊断HAL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7例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应用常规白血病治疗方案并随访。结果:17例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洛床上多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髓外浸润等。免疫分型显示髓系与B淋巴系或T淋巴系共表达分别为53%、29%。染色体检查异常核型占33%(5/15)。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60%,9例CR患者接受巩固强化治疗,4例至今持续缓解[其中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位缓解期已14(6~21)个月。结论: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allo—HSCT可能是治愈此类患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细胞化学染色是在组织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它是细胞学与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迄今,其研究与应用已历数十载。近年来,由于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使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和分型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在AL的FAB分型和MICM(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分子生物学M)分型方案中,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价值。 众所周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有: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B(SB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技术联合检测伴有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并探讨其特征及诊断意义。取患者骨髓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新鲜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双色双融合AML/ETO探针及全染色体涂染(CP)探针检测有丝分裂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并与常规R显带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巢式RT—PCR检测AML1-ETO融合转录本。结果表明:病例1原始粒细胞伴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病例2符合以异常中幼粒细胞增高为主的AML—M2b;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检测证实两例患者均存在t(2;21;8)(p12;q22;q22)复杂核型;AMLL/ETO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免疫表型显示CD34和HLA—DR共表达,伴CD19和cD56表达。结论:应用WHO提出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MICM)联合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对准确诊断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AML的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及免疫学分型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AB形态学分型及免疫学分型方法。结果117例急性白血病中诊断AML78例,ALL33例,其中33例ALL中形态学与免疫学不符合的6例,78例AML中不符合的3例,6例CML-BP慢粒急变病例1例不符合。结论急性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形态学分型的不足,是对形态学分型的补充和修正;对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确定细胞类型(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对MO、M7、HAL等免疫分型不可缺少,对其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培玉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5):511-512,49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及免疫学分型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AB形态学分型及免疫学分型方法。结果117例急性白血病中诊断AML78例,ALL33例,其中33例ALL中形态学与免疫学不符合的6例,78例AML中不符合的3例,6例CML-BP慢粒急变病例1例不符合。结论急性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形态学分型的不足,是对形态学分型的补充和修正;对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确定细胞类型(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对MO、M7、HAL等免疫分型不可缺少,对其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静  赵捷  李伟皓 《检验医学》2007,22(5):574-574,577
急性白血病分型对白血病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价值,过去多以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为依据,国内普遍采用天津会议关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方案,近年正在普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急性白血病分型方案,新方案比FAB分型更为全面、合理。本室早在1991年曾报道3年间31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型结果,近年又统计2003年至2005年47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数据,发现15年间急性白血病例数及类型之间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由于不成熟细胞呈克隆性扩张,被阻滞在一定的分化阶段而发生的。多年来,白血病的诊断采用法国、美国、英国(French—American—British,FAB)协作组以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为基础的方案。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世界各地血液学工作者提供了统一的诊断标准,促进了血液专业成果的交流。近1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深入,加入了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WHO经多位专家反复讨论取得了共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orphologic,Immunologic,Cytogenetic,and Molecular biologic,MICM)的分型诊断体系。这一分型诊断标准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我院近2年来,推行了WHO的分型方案,对2004--2005年确诊的30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3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与FAB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3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97例急性白血病中78例无分裂相,319例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75例(占54.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3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33/120例(占27.5%)、129/252例(占51.2%)和13/25例(占52.0%)。超二倍体41例(占23.4%),亚二倍体22例(占12.5%),正常二倍体112例(占64.0%)。AML染色体核型异常中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74/129例(占57.4%)。结论:大约55%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改变是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混合性白血病6例临床观察伴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和预后.方法 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分析结果采用兼顾髓、淋两系治疗方案化疗.结果 6例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等,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近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行免疫表型检测同时表达髓系、B系、T系者1例,同时表达髓系、T系者1例,同时表达髓系、B系者4例.染色体检查有异常核型.但未见到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染色体改变.结论 HAL较为特殊.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尤其是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对HAL的治疗应该给予兼顾髓、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对骨髓坏死(BMN)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了解髓系抗原阳性(My^+)及Ph染色体阳性(Ph^+)的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报道分析了1例以BMN为首发症状的My^+Ph^+B-ALL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病例临床特征复杂而多样,通过骨髓涂片和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My^+Ph^+B-ALL并发BMN是一种罕见疾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预后不良的因素,探讨HLA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收集本院自2009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共68例(其中28例为HAL,40例为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对骨髓涂片分别进行瑞氏染色、POX染色、PAS染色、NSE和NaF染色;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以判断增生程度、各系细胞增生情况、形态及有无异常细胞等,结合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确定诊断,计数并分类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细胞比例、各系细胞百分比总数、粒红比值等。同法观察血涂片,计数并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有核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数据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骨髓涂片的增生度、各系细胞比例数的差异,寻找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的联系。结果表明,HAL组和NHAL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为明显至极度活跃,但HAL组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强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及巨核系在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受抑,HAL组骨髓中红系受抑程度强于NHAL组。HAL组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AL组中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仍可见白血病细胞,但其比例较HAL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生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r=0.422)。结论:无论在骨髓还是外周血,HAL组与NHAL组相比,在增生程度、细胞数量及原始细胞比例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别,而且HAL组外周血中的白血病细胞比例、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均有特征性改变。因此对比分析HAL实验室检测的特征变化有利于掌握其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准确诊断急性白血病和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免疫学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MIC)是由FAB(法国、美国和英国形态学标准)小组成员和部分免疫学家、细胞遗传学家组成的国际白血病分型小组提出的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综合分型方案,即MIC分型方案.免疫学分型是通过高特异性的抗细胞膜表面及细胞内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鉴定细胞上的特异性标记,与流式细胞仪(FCM)、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白血病的诊断水平,并可以对微量的肿瘤细胞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的研究现状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异质性,如何使分型诊断能代表细胞本质差别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国际血液病协作组在1985年和1986年2次急性白血病分型会议上提出的MIC(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型方案,代表了目前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的新趋势。以下简要介绍MIC分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FAB分型曾对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做出了重大贡献。近10年来,随着对AL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迅速进展和对FAB分型某些不足及不统一性的认识,国际MIC协作组于第一届(1985年,比利时)和第二届(1986年,比利时)AL分型会议上分别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或ANLL)提出了MIC分型方案。MIC分型引入了近年来有关AL的最新资料并将其和FAE分型及临床治疗和预后相联系,故更接近对AL本质的认识且分类诊断更为精确,代表了目前AL诊断的最新趋势,且MIC协作组主要成员如John M Bennet(U.S.A)、Daniel Catosky(U.K)等亦曾为FAB协作组的重要成员。本文谨将此二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向国内同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