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拔3 700 m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1年6月在海拔3 700 m高原手术治疗的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其中藏族7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6例;年龄1.5~12岁,平均(4.4±2.1)岁;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6例,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严重肺动脉高压3例;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79%~88%,平均84.5%.均采用腋下小切口.管型导管者采用三重结扎的方法,而漏斗型者以及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和声音嘶哑等,4~7 d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1~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均已恢复正常活动.结论:高原地区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采取三重结扎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对于不具备常规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西藏地区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在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51例,男16例,女35例;年龄31.1±7.6岁(18-47岁);其中27例患者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24例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1例死亡.采用这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3个月肺动脉压力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但经胸小切口封堵组与体外循环手术组相比,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结论 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肺动脉压均较术前下降,疗效确切,其与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行,但一些特殊类型患者仍需体外循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 我科1997~2000年对4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现将手术治疗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16例,女性29例,年龄2.5~65岁,平均为17.5岁,体重5~78kg,平均为38.5kg。其中室间隔缺损13例,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缺合并房缺4例,右室双腔心1例,右室双出口1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左室-右房通道  相似文献   

4.
外科手术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方法。我们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解剖和闭合动脉导管115例,其中2例在体外循环下中低温间断停灌经主肺动脉闭合导管。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77例。年龄3~36岁。15岁以下73例,20岁以上24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19例,活动后心悸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 2月~ 1998年 3月 ,笔者采用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18例 ,获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18例 ,男性 14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6± 12 .9岁 (4 1~ 70岁 )。18例患者均为中心型肺癌 ,其中左上肺叶 12例 ,右上肺叶 6例 ;鳞癌 15例 ,腺癌 2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1例。病理分型 :TNM分期 期 2例 , 期 16例。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双腔导管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术中病肺停止通气便于手术操作。行左上肺叶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 8例 ;左上肺支气管袖状切除加肺动脉干侧壁切…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急诊手术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收集婴幼儿危重先心病32例的急诊手术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心衰史或持续缺氧发作。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肺动脉高压4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VSD合并PDA3例,严重肺动脉狭窄合并PDA、房间隔缺损1例,PDA并肺高压术后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法洛四联症6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气胸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拔管后再插管7例,乳糜胸并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全组病例均痊愈。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急诊手术效果较好。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纠治经验。方法18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患儿,其中15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3例为左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2例为单纯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另16例分别伴有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窗、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气管狭窄等心内外畸形。其中无手术指征和外伤感染各2例;1例放弃治疗;13例手术纠治。结果13例手术患者无死亡病例,其中4例伴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患儿延迟关胸。术后3月~4年随访,除1例死于肺炎心衰外,余均存活,肺动脉压力下降,全组无主动脉瓣上狭窄及明显肺动脉分支狭窄。结论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儿易早期发生肺动脉高压,一经确诊需立即手术。手术方式首选与伴发畸形一期纠治。患儿尽管可有各种心内外伴发畸形,但早期手术纠治可获得较佳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文刚  远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77-1278
目的:研究房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86例房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室缺(VSD)52例,房缺(ASD)12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17例。81例行手术治疗,5例因艾森门格综合征放弃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组死亡4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率4.65%。结论:房室缺病人一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治疗。对肺动脉高压的性质作出准确判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纠治经验.方法 18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患儿,其中15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3例为左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2例为单纯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另16例分别伴有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窗、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气管狭窄等心内外畸形.其中无手术指征和外伤感染各2例;1例放弃治疗;13例手术纠治.结果 13例手术患者无死亡病例,其中4例伴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患儿延迟关胸.术后3月~4年随访,除1例死于肺炎心衰外,余均存活,肺动脉压力下降,全组无主动脉瓣上狭窄及明显肺动脉分支狭窄.结论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儿易早期发生肺动脉高压,一经确诊需立即手术.手术方式首选与伴发畸形一期纠治.患儿尽管可有各种心内外伴发畸形,但早期手术纠治可获得较佳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2年7月采用内科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51例,其中3例治疗失败(占5.8%),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各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3岁、12岁、21岁。均因封堵伞脱落紧急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辅助下手术取出封堵伞并行手术治疗成功。动脉导管未闭飞伞后即行ECC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房间隔缺损飞伞后嵌顿在右室流出道,用抓捕器抓捕2小时,因不能将伞收入输送管鞘,故放弃抓捕而行ECC下手术治疗,术中见三尖瓣腱索断裂一根,术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压力明显高于术前,停ECC后即发生室颤,再…  相似文献   

11.
<正> 肺动脉狭窄包括瓣膜狭窄、漏斗部狭窄、混合型狭窄三种类型。目前多以临床症状及右室收缩压力选择手术。我院1973年元月~1994年12月先后手术治疗30例肺动脉狭窄,现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30岁,其中4~10岁 6例,~15岁 9例,~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0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2例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疾病特点、术前诊断、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结果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9岁、12岁;体重分别为27kg、75kg;分别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多发室间隔缺损。1例术前明确诊断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降主动脉,另1例术前漏诊、术中发现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2例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手术。术后无死亡,1例术后早期出现低氧血症,经呼吸机治疗好转,无远期并发症。术后随诊4~11年,NYHA心功能I级。结论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极为罕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易漏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肺动脉闭锁(包括室间囊完整和合并室间隔缺损两大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1995-06/2002-03对22例肺动脉闭锁患儿进行了外科治疗,男15例,女7例,年龄13d-11岁。其中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5例,按照Bull和de Leval的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例,Z值1例为-1.2,2例在-1.5--3之间,2例为<-3.5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中有1例施行了跨瓣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闭合房缺和结扎动脉导管手术,1例进行了肺动脉瓣切开手术,1例进行了肺动脉瓣切开和主动脉-肺动脉分流术,2例进行了主动脉-肺动脉分流术和结扎未闭动脉导管。17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患者均应用同种带瓣管道施行了矫治手术。结果 手术残废例。并发症有胸腔积液7例,心包腔积液1例,均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1)通过测得三尖瓣口的直径的校正值(Z值)来评价手术适应证,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手术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2)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术前较好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闭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1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为18~47岁;全部实施了不停跳体外循环下直视缝闭的手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人无死亡,恢复顺利。随诊病人1例因肺动脉重度高压心功能II级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缝闭手术,具有许多优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用结扎术、缝扎术以及切断缝合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症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但是对于部分病例,手术仍有一定的困难或危险。1973年7月16日,我们在为一例临床表现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的23岁女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施行手术时,见肺动脉显著增粗,压力较高,动脉导管宽1厘米,长0.5厘米。当时考虑,如行切断缝合术,可能会由于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26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诊断与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行介入方法诊断及治疗的26例PTE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胸痛、胸闷、气短、气促、咯血、休克等,其中7例有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5例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4层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D-二聚体检查,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造影.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右侧或左侧股静脉入路行肺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溶栓,其中4例先采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的机械方法后留置导管溶栓.对7例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患者留置导管溶栓前行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 2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溶栓3~4d复查肺动脉造影,23例肺动脉内血栓被大部分清除、中央分支血流恢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平均82%增至94%;3例患者肺动脉造影有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继续经留置导管抗凝治疗1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肺动脉造影显示主干及分支内血栓消失.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36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结论 肺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局部溶栓术治疗PTE起效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32例,同时排除介入治疗的手术禁忌症患儿。肺动脉小于50mmHg患儿共20例,肺动脉压大于50mmHg患儿共12例。在麻醉情况下,对患儿实施介入治疗。测定肺动脉压小于和大于50mmHg患儿手术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改变情况。结果肺动脉压小于和大于50mmHg患儿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s)。结论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疗效显著,肺动脉压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1985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1785例。现就手术方法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987例,女802例;年龄:13个月~12岁;体重:6~48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239例,房间隔缺损225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25例,室间隔缺损716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381例,主动脉关闭不全42例,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对 5 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 ,现将手术治疗经验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0例 ,女性 35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为 16 .5岁 ,体重 5~ 78kg,平均 36 .5 kg,其中室间隔缺损 2 0例 ,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室缺合并房缺 4例 ,右室双腔心 1例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左室一右房通道1例 ,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心内膜垫缺损 1例 ,房缺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 ,房缺伴动脉导管未闭 1例 ,房间隔缺损 13例 ,房缺伴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3月-2007年3月我院共实施23例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均有活动后心慌、气促、乏力及双下肢浮肿。动脉导管未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以往一直是心外科手术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被排除在手术适应症外,大部分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当今开展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轻、风险低、可以连续动态监测主脉压、肺动脉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