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7例新生儿败血症随机分为IVIG组45例(IVIG配合抗生素,IVIG 400mg/kg·d,连用3 d),其中早产儿25例,足月儿20例;血浆组22例(血浆配合抗生素,冰冻血浆每次10 ml/kg,隔日1次,共3次),其中早产儿12例,足月儿10例.用药前及用药后7 d分别采血测IgG,并观察体温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率、病死率等.结果IVIG组治疗后IgG水平迅速提高,早产儿为13.64±3.57 g/L,足月儿为14.85±3.72 g/L,明显高于血浆组(P<0.05),体温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率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早产儿败血症病死率IVIG组显著低于血浆组(P<0.05).结论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分析108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血培养仍为确诊的主要手段,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48.1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8例(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13.89%),溶血性葡萄球菌8例(7.41%)。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分别为14.81%和9.26%。目前病原菌普遍敏感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结论根据症状体征和药敏结果,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甄希芹 《工企医刊》1999,12(1):40-40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感染性疾病。现就我院1995年~1996年收治的23例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23例均经血培养证实为败血症。其中致病菌12例,条件致病菌11例;男15例,女8例。日龄≤5天者5例,>5天者18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5例。其中羊膜早破2例,产后窒息2例,皮肤粘膜感染15例,呼吸道感染4例。发生黄疸16例,皮肤硬肿8例,发热11例,体温不升5例,拒乳9例,抽搐4例,不哭8例,并发新生儿肺炎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联合利奈唑胺对新生儿败血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单纯利奈唑胺及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7 d,对比两组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温、拒奶、神经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5±1.23)、(4.57±1.33)、(5.58±1.32)及(6.03±1.29),短于对照组的(6.52±1.34)、(6.91±1.51)、(8.34±1.99)及(10.34±2.35)(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PTT、FIB、PT、CD3+、CD4+、CD4+/CD8+水平比治疗前升高,TNF-α、IL-23水平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PTT、FIB、PT、CD3  相似文献   

6.
8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红 《疾病控制杂志》2000,4(3):244-245
目的 探讨某院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和药敏的变化特点。方法 比较90年代前期组与90年代后期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的异同点。结果 90年代前期组与90年代后期组皮肤、口腔粘膜、脐部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体温异常、呕吐、喂养困难、腹胀、脐部炎症是两组主要的临床表现。表葡、金葡始终是主要的致病菌,但90年代后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率明显上升。青霉素、红霉素及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7.
8.
新生儿败血症45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三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新牛儿败血症的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为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未使用抗生素前,无菌抽取患儿静脉血3~5 mL,迅速注入PF培养瓶内,送细菌培养室进行血培养,阳性时转种血平板,阴性标本培养6 d时盲转,ATB鉴定仪及其配套鉴定、药敏板条,质控用近代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结果]162份血培养标本中45例阳性,阳性率27.8%;共分离到11种病原菌,其中G+菌为26株(57.8%);G-菌17株(占37.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4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氏菌1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中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为28%~52%,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中的头胞哌酮-舒巴坦钠敏感率也达到11%.[结论]本院新生儿感染病原体以G+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G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比例增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新生儿感染日益增加值得进一步探讨.在无血培养结果的前提下,万古霉索、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定+美洛西林钠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面色潮红4例,停止用药后,症状完全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症状。结论对新生儿败血症给予多巴胺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患儿体征逐渐恢复正常,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新生儿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81例(75%),精神反应不佳、拒乳或食欲差56例(51.9%)、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41例(38.0%)、循环不良或感染性休克38例(35.2%)、高血糖31例(28.7%)、皮肤水肿26例(24.1%)。108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65例,其中G+病原菌43例,葡萄球菌34例,G-病原菌22例,大肠埃希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早发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率高于晚发组(P〈0.01)。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无特异临床表现,最主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治疗需采取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血培养药敏试验可提供抗生素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serum immunoglobulin,Ig)M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胎龄为37~41孕周)纳入败血症组.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临床无感染征象足月新生儿2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试验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BACTEC 9050血培养仪,观察细菌生长结果和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败血症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56±0.11) g/L和(43.80±6.12) mg/L vs.(0.26±0.13) g/L和(8.35±2.39) 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0.69±0.13)g/L和(7.59±4.44)mg/L vs. (0.56±0.11)g/L和(43.80±6.12)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M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菌种变迁及药敏试验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自1998-01-2003-08期间收治的经血培养确诊的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5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败血症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而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种类与地理位置、年代变迁有密切关系,为了解近年来边远海岛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2000年至今在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我院1994年~1998年新生儿败血症68例,对其病原菌及耐药性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4例,女24例;0~7天23例,~21天36例,~28天9例;胎龄<37周8例(11.78%)。低体重儿12例(17.64%)。1.2 细菌培养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8例(41.18%)、表皮葡萄球菌24例(35.29%)、缓病链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围生期高危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本院6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性患儿75例为对照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胎膜早破>18 h、早产儿低体重儿及胎心晚期减速是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败血症患儿体温不升或发热、反应差、腹泻、腹胀、黄疸退而复现或加重、新生儿硬肿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败血症组患儿外周血WBC>20×109或WBC<5×109、I/T≥0.2、PLT<100×109及快速C-反应蛋白(C-reactcve protein, CRP)>8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胎心晚期减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胎膜早破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高危因素。血培养联合应用外周WBC、I/T、PLT、CRP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近6年来87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并发症多,末梢血象、C反应蛋白均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血培养仍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但阳性率不高.病原菌以葡萄球菌(72.41%)为主.目前病原菌普遍敏感的抗生素有头孢唑啉、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结论 对拟诊病例开展L型血培养,以提高诊断率.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认识水平。方法 分析30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转归等。同时选取78例早产儿细菌性败血症患儿,比较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中早产儿25例(83.3%),低出生体重儿28例(93.3%)。发病危险因素有:广谱抗生素应用29例(96.7%)、气管插管18例(60.0%)、中心静脉置管14例(46.7%)等。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暂停、呼吸浅促等。与早产儿细菌性败血症病例对比,真菌性败血症组降钙素原升高者少,血小板下降者更多(P<0.01)。9例行G试验,8例(88.9%)阳性。病原菌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19株(63.3%),非白色念珠菌11株(36.7%)。药敏结果: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保持敏感,但对氟康唑14例敏感,2例中介,3例耐药。非白色念珠菌对所测试药物均敏感。治疗转归:共25例患儿治愈,治愈率83.3%。结论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G试验及降钙素原、血小板计数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部分菌株存在耐药。治疗需按照药敏选择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败血症新生儿,根据新生儿家长意愿分为两组各51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治疗3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败血症1 86例血培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治疗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c本文对1992~1998年我科收治的186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作一临床分析。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3例\女对削,其中孕周<张周者58例(刀’兄),钴~4O周100例(54%),>4O周28例(1%)c分娩方式:顺产128例(69%),剖腹产43例(2%),钳产匕例(8%);丰水混浊者32例(17%),母亲在孕期有“感冒”史21例,梅毒1例。合并症:脐炎46例(3.1%),脓疤疹19例(1.7%),肺炎31例(223%),新生儿窒息19例(1%),尿布皮炎10例(2%),急性上呼吸…  相似文献   

20.
王振营 《工企医刊》1994,7(3):17-19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对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败血症占其内收治病人的一定比例,为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与临床的关系及耐药情况,现将我院1989年10月~1993年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