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胃癌缩小手术与扩大手术治疗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缩小手术的适应征。方法:对138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缩小与扩大手术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1%,其中Ⅰ站为3.9%,Ⅱ站为.3%,1cm以下癌灶无淋巴结转移,1.5cm以上凹陷型早期胃癌开始出现淋巴结转移。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8.3%,其中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8.3%Ⅱ站为1cm大小的癌灶开始发现淋巴结转移。随访5年以上的109例中的 33  相似文献   

2.
54例早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早期胃癌54例,Ⅰ型5例;Ⅱ、Ⅲ各6例,Ⅱ19例、Ⅲ1例、Ⅱ Ⅲ1例、Ⅱ Ⅱ4例;Ⅲ型12例。54例均作R_2术式,7例有淋巴结转移,第1站转移率为12.96%,第站转移率为3.7%.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为94.5%,其中粘摸内癌5年生存率100%.粘膜下癌为87.5%。本文着重讨论早期胃癌诊断应重视癌前病变的纤维胃镜随访观察。对早癌的手术治疗.术前如能确定为粘膜内癌.可行R1术式。否则以R2术式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G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33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9%,其中黏膜内癌(M癌)和黏膜下层癌(SM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25.6%,直径≤2.0cm和>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0%和25.8%,脉管瘤栓阳性和脉管瘤栓阴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0.0%和1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cm、黏膜下层浸润和脉管瘤栓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黏膜内癌、无脉管瘤栓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小。  相似文献   

4.
 探讨食管粘膜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关因素及特点,制定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最佳方案.方法:手术切除食管粘膜下癌52例,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分组病理检查,术后进行长期随诊.结果:本组食管粘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3.1%(12/52),发生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转移率越高,其次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形态类型等因素有关.跳跃式转移发生率高,转移淋巴结大部分≤1cm,可能是食管粘膜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论:对早期食管癌应行食管次全切除术,并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367例经手术和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胃癌.除11例(2.9%)无明显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形态分型上Ⅰ型7.1%,Ⅱa型8.9%,Ⅱb型6%,Ⅱc型38.2%,Ⅲ型25.4%,混合型18%,癌灶直径≤1cm的小胃癌和微小胃癌78例(21.2%).胃癌浸润至粘膜层的36.7%,粘膜下层63.2%。局部有淋巴结转移者11.4%,78例小胃癌和微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8.9%.作者认为应该进一步放宽胃镜检查指征.本文中形似溃疡的Ⅱc或Ⅲ型早期胃癌占63.6%(如包括有溃疡的混合型则更高),这类病人应强调多次复查和病灶的多块多方向活检.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3例外科手术切除的早期胃癌,统计不同时期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103例早期胃癌中黏膜内癌(M)31例,仅有1例(3%)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SM)有6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7%,其中SM1:16.1%,SM2:34%,SM3:35%;肿瘤最大直径超过2cm的淋巴结转移率(20%)较直径≤2cm者(8.8%)高;肉眼类型中Ⅱ型最多见,并淋巴结转移率也最高;组织类型中高分化腺癌最多,其次为低分化腺癌;且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的大小、肉眼所见及组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现仍为第一大恶性肿瘤 ,死亡率高达 17 30 / 10万[1] 。因此对胃癌的治疗方面的研究很多 ,现只对与胃癌手术有关的近况进行以下综述。1 早期胃癌1 1 早期胃癌的转移 对于早期胃癌转移问题的研究已非常明确 ,国内报道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率为8 4 %~ 2 0 1% ,其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2 %~5% ,主要发生在凹陷型 (Ⅱc,Ⅲ ,Ⅱc+Ⅲ )癌灶中 ,直径 1 5cm以上者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 3 9% ,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 1 3% ;直径 1 0cm以下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18 3% ,主要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116例早期胃癌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1.21%(13/116),其中,上部、中部和下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57%(2/7)、0(0/2)和10.28%(11/107).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2%(2/51)和18.18%(12/66).长径<1、1~2和≥2 cm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3%(1/38)、5.13%(2/39)和25.64%(10/39).分化型胃癌与未分化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5%(2/52)和17.19%(11/64).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和N2的转移率分别为11.21%(13/116)和3.45%(4/116).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径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1984年至1993年6月手术治疗64例早期胃癌,并将治愈因素分析如下.1 临床病理资料 本组男56例、女8例,年龄23岁~72岁.癌灶在胃C区25例,M区7例,A区32例.三区癌灶位于小弯侧共61例占95.3%.无微小癌,癌灶大小为0.7cm~8.1cm.分型:Ⅰ型12例、Ⅱa6例Ⅱb7例、Ⅱc20例、Ⅱa Ⅱb4例、Ⅱc十Ⅲ型6例、Ⅲ型5例、溃疡恶变4例.术后病理:粘膜内癌33例,粘膜下癌31例,淋巴转移分别为6.9%及16.1%.第一站转移5例、第二站转移2例.3例癌旁淋巴管及血管癌浸润.  相似文献   

10.
食管粘膜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彤  侯宁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2):162-163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癌 (MEC )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2 4例MEC的临床及病理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MEC的 3 ,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 %( 2 1/ 2 4) ,83 .3 %( 10 / 12 )和 85 .7%( 6/ 7)。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受累只发生在癌肿侵及固有膜或粘膜肌层者 ,其发生率均为 4.2 %( 1/ 2 4) ,MEC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3年生存率为零 ( 0 / 2 )。结论 MEC的预后与早期胃癌相似 ,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3例外科手术切除的早期胃癌,统计不同时期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103例早期胃癌中黏膜内癌(M)31例,仅有1例(3%)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SM)有6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7%,其中SM1:16.1%,SM2:34%,SM3:35%;肿瘤最大直径超过2cn的淋巴结转移率(20%)较直径≤2cm者(8.8%)高;肉眼类型中Ⅱ型最多见,并淋巴结转移率也最高;组织类型中高分化腺癌最多,其次为低分化腺癌;且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的大小、肉眼所见及组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淋巴结的合理清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早期胃癌的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浆膜正常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4%,反应型为20.2%,两者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浆膜正常型患者中,黏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且局限于第1站(N1);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0%,且局限于(N1 No.7)。浆膜反应型患者中,m癌、sm癌第2站(N2)转移率分别为3.0%和26.1%。结论:浆膜分型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是较实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斌  秦建武 《中国肿瘤》2015,24(6):452-455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术式术后残癌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对在外院行不同术式治疗后来我院行二次手术的共1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总结分析.147例均行患侧侧颈淋巴结探查活检,如冰冻证实淋巴结转移,则行侧颈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结果]再次术式: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切除134例,行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125例.总的残癌率为26.53% (39/147),行肿物切除的残癌率为34.00% (17/50),行部分切除的残癌率为34.78%(16/46),行次全切除的残癌率为15.79%(6/38),行腺叶切除的13例患者未见明确癌残留.患侧Ⅵ区淋巴结总转移率50.4% (63/125).侧方淋巴结总转移率42.86%(63/1 47),且侧方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肿瘤外侵相关(P<0.05).因初次手术引起的声带麻痹率为9.52%(14/147).[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局部切除术后肿瘤残留率高,应尽可能避免该术式应用.部分切除后补充手术是必要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处理,需至少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加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同时探查患侧侧颈淋巴结,根据冰冻结果决定是否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黏膜内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接受根治性D2切除术的212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212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3%(7/212),其中肿瘤最大径≤2cm和>2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和7.5%;分化型与和分化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和7.1%;有脉管瘤栓和无脉管瘤栓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0.0%和2.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cm、未分化型腺癌和脉管瘤栓是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分化型腺癌和无脉管瘤栓的黏膜内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小,可作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74例术后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对各临床病理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确定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4.9%(11/74)。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27.6%)明显高于黏膜内癌(6.7%)(P=0.020);未分化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27.6%)明显高于分化型(6.8%)(P=0.042);肿瘤最大径≤2 cm、〉2-4 cm、〉4 cm 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P=0.038)。采用Log istic回归进行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2.688,P=0.047)和浸润深度(OR=4.508,P=0.044)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最大径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这可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Huang BJ  Lu C  Xu HM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93-296
目的 合理选择早期胃癌不同淋巴结清除术式。方法 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25例早期胃癌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各站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不同淋巴结清除术的效率,并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4.8%,转移度为3.0%。胃下部癌第1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4.5%,各号淋巴结均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以No.7、8a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No.1、9、11P、12a和14v淋巴结几乎无转移。胃中部癌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3.8%,No.1、3、5、6淋巴结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仅№.7、8a淋巴结有转移。大癌灶(〉3.0cm)、黏膜下癌、低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阳性者的第Ⅰ、Ⅱ站淋巴结转移率较小癌灶(≤3.0cm)、黏膜内癌、高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单纯D,或D1+No.7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癌灶直径≤1.0cm或黏膜内癌;D1+No.7、8a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早期胃中、下部癌中直径〉1.0cm、凹陷型、黏膜下癌,其中癌灶直径〉3.0cm、淋巴管癌栓阳性者应加行No.1、9淋巴结清除;标准D:、D,淋巴结清除术应尽量避免施行。  相似文献   

17.
胃癌的治疗成绩近十年来有很大提高,但对于预后良好的早期胃癌的手术尚存在几个问题。金沢大学癌研究所外科自1975年至1979年间,在224例胃癌切除中,早期胃癌103例(42.2%)共131个病灶。依据癌灶内有无溃疡分为UI(-)和UI(+)组。UI(-)组,除Ⅱ_c(糜烂癌)2例外,全部为分化型癌,几乎都是Ⅱ_a,Ⅱ_a+Ⅱ_c等隆起性病变。UI(+)组,约半数是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等未分化型癌,呈Ⅱ_c、Ⅱ_c+Ⅲ的形态,但伴有溃疡的Ⅱ_a+Ⅱ_c癌全部向粘膜下层深部浸润。Ⅱ_b型早期胃癌的13个病灶中,有10个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年患者黏膜内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风险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 tion,ESD)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胃癌根治术、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25例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内癌。根据年龄(≤40岁和>40岁)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总结青年组临床病理特征和ESD治疗安全性。  结果  在所有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中,青年组患者30例(9.2%)。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黏膜内癌多发生于女性,病理类型以未分化型和混合型为主,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符合ESD适应证的分化型黏膜内癌的患者中,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符合ESD相对适应证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的患者中,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25.0%。  结论  青年患者黏膜内早期胃癌病理分化程度差,侵袭性更强,分化型黏膜内癌可考虑ESD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张彤  侯宁 《中国癌症杂志》1999,9(4):293-296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癌和粘膜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对我院1980 年~1995 年间24 例粘膜癌和24 例粘膜下癌的临床、病理、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多因素用COX模型。 结果 粘膜癌和粘膜下癌的3、5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87-5% ,83-3% ,85-7% 和58-3 % ,45-5% ,45-5% 。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 和29-2 % 。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P<0-01 ,手术切缘阳性P<0-05 ,家族史P<0-05。 结论 粘膜癌和粘膜下癌有不同的预后和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手术未彻底切除肿瘤、有家族史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侧区转移(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Ⅱb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性颈清扫(Ⅱ~Ⅴ区)的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3例,颈清扫淋巴结标本按颈部分区(Ⅱa、Ⅱb、Ⅲ、Ⅳ、Ⅴ)收集并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83例中,Ⅱ、Ⅲ、Ⅳ及Ⅴ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2%(45/83)、69.9%(58/83)、73.5%(61/83)和15.7%(13/83),Ⅱa区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8%(43/83)和14.5%(12/83)。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Ⅳ区同时转移与否是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37.5%vs.5.1%,OR=10.8,P=0.032)。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低,术中冰冻或术前CT提示Ⅱa~Ⅳ区非同时阳性时,cN1b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需常规行Ⅱb区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