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附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经肝动脉途径介入栓塞肝血管瘤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26例肝血管瘤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30-68岁,中位年龄44岁。肝左叶9例,右叶7例,两叶均有者10例;肝内单发病灶6例,多发者20例。有上腹隐痛、闷胀不适、贫血及腹部包块等症状者8例,无症状18例,均为查体时行B超探及。全部病例经B超、CT、核素扫描、肝动脉造影确诊。采用DSA设备,以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栓塞。其中,9例行2次栓塞,17例为1次栓塞。栓塞材料采用超液态碘油 平阳霉紊 明胶海绵混合乳剂。结果 随访3个月~3年,8例有症状者均逐渐减轻、消失;CT复查示病灶内碘油沉积尚致密,范围不同程度缩小,部分显示钙化斑,16例缩小10%,6例缩小32.7%。结论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微创伤、操作安全、简便、恢复快,可重复治疗;肝动脉造影对临床鉴别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7例直径大于5cm的巨大CHL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47.3岁。使用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根据病灶大小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2%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制成乳剂12.5~22.5mL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9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治疗成功,术后6个月全部瘤体直径均小于4cm,25例肝血管瘤体积缩小大于50%,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巨大CHL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应作为巨大CHL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麦福 《医学信息》2010,23(16):2644-2644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38例,男13例,女25例。肝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5-18cm,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在监视器下缓慢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总有效率92%,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复查病例瘤体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缩小,并发症少。结论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组38例,男13例,女25例.肝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5-18cm,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在监视器下缓慢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总有效率92%,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复查病例瘤体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缩小,并发症少.结论 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凯 《医学信息》2009,22(9):1828-1829
目的 研究肝血管瘤的DSA表现及瘤血管栓塞的治疗价值.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用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制成的乳剂行瘤血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38例,随访6-24个月.结果 瘤体形态呈"爆米花状"、"半弧形"及"环行",染色时间呈"早出晚归"征象;栓塞治疗后随访25例,14例缩小50%以上;8例缩小50%以内;3例大小无变化,复查彩超瘤体内血流信号均减弱.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瘤血管栓塞是一种理想的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子宫肌瘤65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血供来源后,超选至两侧子宫动脉,缓慢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或PVA微粒栓塞治疗.结果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3.2%,月经增多,痛经,尿频、尿急,贫血等1-3个月内恢复正常.并发症:除栓塞综合征外,可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腰腿痛,可自行恢复.治疗后3-6个月肌瘤缩小率在30%-68%之间.中短期疗效较稳定,末见复发.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其分支栓塞,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丹丹 《医学信息》2009,22(8):1533-1535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尤其是35岁以上育龄妇女带瘤者为20%~25%,但大部分病人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而未进行诊疗.经皮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介入治疗新技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安全,具有可保留子宫、损伤小、不需开腹,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小等优点,从而得到了患者的认可[1].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通过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病人22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结合手术切除治疗小儿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68例小儿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确诊后行手术切除大部分瘤体,应用平阳霉素作残余病变瘤体内注射1-3次。术前将配好的平阳霉素分点注射进肿瘤组织内,注射时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瘤的范围决定注射剂量,待注射瘤体面积减小后行手术切除。结果68例中,治愈57例(83.8%),基本治愈8例(11.8%),无效3例(4.496),有效率占病例总数的95.6%。未见发生药物过敏或中毒现象。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可以配合手术用于不能全部切除的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96例子宫肌瘤病人,经股动脉穿刺分别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颗粒,阻断其血供,并加强临床护理。结果196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均顺利完成。术后1~3月随防,188例月经量减少或恢复正常,B超显示肌瘤缩小并与术前对比,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62%;8例症状无明显改善,行妇科手术切除。10例未孕者有4例怀孕生子。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创伤小,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是护理的主要环节。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CO2气腹下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一定气腹压力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47.9岁。均以持续入肝血流阻断法(CPM)阻断入肝血流,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33-2.00kPa(1015mmHg),迅速完成切肝,监测术后第1、3、5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出院后随访半个月。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225min,平均手术时间138.8min(标准差48.7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5-45min,平均阻断时间32.0min(标准差6.0min);术中出血量200-1500ml,平均出血量575.0ml(标准差562.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住院时间6.0d(标准差2.2d)。出院后随访半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所有患者均无发热、黄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腹腔积液;术后2周复查肝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一定的气腹压力范围内,入肝血流阻断时间适当,CO2气腹下入肝血流阻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悬峰  张建东  肖海   《医学信息》2019,(17):170-173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4月我院存档的2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石蜡标本,行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形态,并结合患者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共2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标本,其中女性18例,男性7例;病灶位于左肝叶10例,右肝叶12例,左、右肝叶均有者3例,分布无明显规律;血管瘤单发20例,多发5例;病灶最大径4~10 cm。CT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缘尚清楚;动脉期呈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向心性强化;平衡期和延迟期肿瘤持续向心性强化,且强化程度减低。MRI表现为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病灶边缘清晰。肝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质地柔软的肿物,切面无包膜,呈腔隙状;病变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由大量不规则形扩张的血管组成,管腔大小、形状不一。结论 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不明显,以女性多见,单发为主;病变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异常血管腔组成,管腔内衬单层扁平内皮细胞,周围环绕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肝切除术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细胞肝癌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肝炎性假瘤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转移性腺癌、鳞癌各1例,差分化腺癌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肝脏病灶占位直径1.5~10.0cm。结果 15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2例行手助腹腔镜探查游离后开腹切除,1例腹腔镜游离肝脏后小切口进腹肝切除。其中右肝段或局部切除术10例,左肝外叶切除术8例。手术时间115—400min,术中出血量(527.5±325.4)ml。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0±3.7)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收集肝动脉闭塞7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9.6岁(标准差11.0岁)。肝动脉闭塞原因:肝动脉插管所致6例,外科手术1例。对患者均进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显示肝动脉侧支循环。结果肝总动脉近端完全闭塞7例,均可见侧支循环形成,肝脏侧支循环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6例,起源于胃左动脉1例。结论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并供应肝脏;DSA能清晰显示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并为介入治疗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TACE治疗Child-Pugh分级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主要研究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二甲双胍治疗、服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是否接受肝癌手术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既往有无发生酮症或高渗、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胰岛素治疗及有无动静脉瘘等相关数据。观察术前后Child-Pugh分级变化,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无发生酮症或高渗、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胰岛素治疗及有无动静脉瘘手术前后Child-Pugh分级肝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治疗(P=0.006)、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P=0.037)及有无动静脉瘘(P=0.003)与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变化相关。结论胰岛素治疗、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及有无动静脉瘘是影响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We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 due to a giant hepatic hemangioma associated with Kasabach-Merritt syndrome. A 67-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upper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appetite loss. The medical history was not relevant to the current disorder. Initial laboratory test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serum platelet count, 9.9 × 10?/μL; serum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12 μg/mL; prothrombin time, 1.26; and serum fibrinogen, 111 mg/dL. Computed tomography demonstrated homogenous low-density areas, 15 cm in diameter, in the left lobe of the liver. Common hepatic arteriography revealed a hypervascular tumor with pooling of contrast medium in the delayed phase. The portal venous phase of supramesenteric arteriography revealed obstruction and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We diagnosed 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 due to a giant hepatic hemangioma associated with Kasabach-Merritt syndrome. Laparotomy was performed, and the liver was found to be markedly enlarged. After mobilization of the left lobe, left hepatectomy was performed with intermittent clamping. After resection,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revealed recovery of the portal venous flow. The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shrank. 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 the surgical specimen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a giant benign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16 days after operation. Laboratory data and complications improved after 2 months.  相似文献   

18.
联合超声学指标无创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区别于肝纤维化(S0-3)及早期肝硬化(S4)的超声学指标,建立一个无创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模型,并评估模型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肝穿刺活检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99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2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1.83岁。均行超声检查。收集的指标包括反映肝、脾的大小和血流动力学的指标,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找出有意义的指标,建立一个诊断模型。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及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等。结果脾脏的厚径和脾动脉收缩期峰速/舒张期末流速之比(S/D)2个指标最后经筛选进入了模型,该数学模型诊断早期肝硬化(S4)指数(ECI)=logit P(y=肝硬化)=-14.965+1.401×脾脏厚径+2.883×脾动脉S/D,选取合适的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78.10%。结论超声学指标的数学模型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