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与X线片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78例(108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1~77岁;女65例(89膝),男13例(19膝).对所有病例进行严重性指数(Lequesne膝关节指数)问卷调查,计算严重性指数,并将病例分成轻度组(Lequesne指数≤8)和重度组(Lequesne指数>8).摄负重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髌股关节Skyline位X线片,分部位观察评价关节间隙狭窄、骨赘生成、软骨下骨硬化、软骨下囊变,测量下肢力线角及外侧髌股角.对膝骨关节炎严重性与各X线表现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膝骨关节炎轻度组和重度组在外侧胫股关节间隙、内侧髌股关节间隙狭窄程度、内侧胫骨骨赘、内侧股骨骨赘、外侧胫骨骨赘、外侧股骨骨赘、内侧滑车骨赘、外侧髌骨骨赘、外侧滑车骨赘、胫骨髁问骨赘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侧股骨骨赘的相伴概率(0.009)最小,Wald值最大(6.779),提示外侧股骨骨赞为判断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最重要的放射学表现.结论:评价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时,关节间隙狭窄与骨赘生成是最有意义的X线表现,其中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内侧髌股关节间隙狭窄、内侧胫骨骨赘、内侧股骨骨赘、外侧胫骨骨赘、外侧股骨骨赘、内侧滑车骨赘、外侧髌骨骨赘、外侧滑车骨赘、胫骨髁问骨赘更加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孔针刀加手法治疗退变性膝关节炎48例,收到显著疗效,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16例,女32例,年龄在46~78岁间。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5年,单膝36,双膝12,均出现患膝肿痛,跛行难蹲,屈伸受限,麦氏征阳性,在髌底、髌尖,髌股关节内、外上缘明显压痛,膝内侧压痛点者26例,膝外侧压痛点22例,胫骨结节压痛点18例,膝弹响32例,浮髌试验阳性21例,多有膝扭跌和劳累受寒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入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TKA治疗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内侧髌旁入路组(51例)和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5(3.52±0.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均明显大于经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结论 与经内侧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TKA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早期膝关节功能好的优势,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4.
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o E  Dai J  Chen D  Lin H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55-357
目的提高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67例经关节镜证实为病理性内侧滑膜皱襞膝关节的术前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标准。结果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有以下主要临床表现:(1)患者均有膝痛和髌内侧压痛;(2)可触及痛性索条;(3)“压迫股内髁膝关节屈伸试验”阳性;(4)麦氏征阳性。结论(1)膝痛及髌内侧压痛伴有“压迫股内髁膝关节屈伸试验”阳性、触及痛性索条、麦氏征阳性中的任一项,即可初步诊断为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2)膝痛及髌内侧压痛伴有“压迫股内髁膝关节屈伸试验”阳性、触及痛性索条、麦氏征阳性中的二项或三项,即可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患者(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并行“+”形松解外侧支持带,常规髌骨置换,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假体。比较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测量股骨胫骨角(FTA)和伸膝迟滞。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年。HSS评分从术前25~63分提高到术后1年75~94分。VAS评分从术前5~8分下降至术后1年0~3分。FTA从术前161°~173°改善至术后1年173°~175°。术前有10°~25°的伸膝迟滞,术后基本消失。结论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结合外侧结构的松解作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侧髌旁入路与外侧髌旁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7-12行TKA治疗的5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其中24例采用外侧髌旁入路(外侧组),29例采用内侧髌旁入路(内侧组)。结果 5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36)个月。内侧组2例出现足背皮肤感觉减退,积极康复锻炼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膝关节内侧不稳,予以支具保护后症状改善。外侧组1例残存膝关节不稳,行肌肉锻炼后症状明显改善。外侧组膝关节HS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内侧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内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股胫关节外翻角、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髌旁入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能够有效重塑下肢力线、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同时可最大程度减小损伤和减轻疼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膝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膝部髌前潜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03—2013-03采用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膝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膝部潜行髌前软组织缺损5例。结果术后5例皮瓣完全成活。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创面愈合好,皮瓣外形美观,皮瓣供区无并发症,髌骨滑动及膝关节活动性好,对膝关节内侧组织损伤小。结论采用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膝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膝部髌前软组织缺损,易于切取,填充后外观饱满,髌骨滑动及膝关节活动性好,对膝关节内侧组织损伤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C型臂透视下定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58例(63膝),男26例28膝,女32例35膝;年龄16~47岁,平均(21.8±7.16)岁。采用膝关节镜联合C臂机透视下定位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对其进行影像学评价:Q角、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Insall-Salvati指数、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0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0.20±4.19)°,外侧髌股角(3.52±1.33)°,髌骨外移率(0.35±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87.46±4.04)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28±3.3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联合"C"型臂透视下定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P物质(substanceP,SP)在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单纯半月板撕裂膝关节滑膜中不同部位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分析NGF和SP在膝OA(13例次)及单纯半月板撕裂患者(6例次)膝关节不同部位滑膜中的表达。用Gless神经纤维染色法观察滑膜内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NGF主要在滑膜的血管壁平滑肌层表达,OA膝内下方滑膜的NGF阳性血管率(67.2%)明显高于外侧滑膜(47.6%,P<0.05)和髌上囊处滑膜(29.9%)的表达以及单纯半月板撕裂膝关节内下方(38.9%)、外侧(41.0%)、髌上囊处(32.2%)滑膜的表达(P<0.01)。SP在滑膜血管壁上表达,OA膝内下方滑膜SP的表达(61.7%)明显高于外侧滑膜的表达(46.5%,P<0.05)和在髌上囊滑膜(31.6%)的表达以及单纯半月板撕裂膝关节内下方(43.1%)、外侧(40.5%)和髌上囊(33.2%)处滑膜的表达(P<0.01)。滑膜内的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在血管周围尤为明显,形成血管周围神经网。结论NGF和SP在膝OA滑膜内下方的表达明显高于它们在滑膜其它处的表达,与临床观察到的膝OA患者膝内下方疼痛和压痛部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髌骨半脱位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130膝)髌骨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40例;年龄10~48岁,平均23岁。患者髌骨的形态均为WibergⅡ、Ⅲ型,其中伴有外侧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者58例108膝,高位髌骨23例46膝,外伤后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张力不良10例10膝。Q角20°~40°。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髌外侧支持带充分松解(130膝);髌内侧支持带紧缩、股内侧肌移位至髌骨前内侧(12膝);髌骨外侧部分切除(17膝);胫骨结节前、内侧移位(46膝),平均内移1.0cm、前移1.2cm;缝匠肌前移(11膝),半腱肌前移(13膝);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髌内侧支持带紧缩(31膝)。术中见全部病例髌外侧支持带均明显增厚。结果随访3~180个月,根据Insall等评分系统评估分析疗效,术后疗效优78膝,良33膝,可12膝,差7膝。患者术后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解除膝前痛效果显著。结论根据病因及病理改变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髌骨半脱位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BMI分级、膝关节KSS评分与膝骨关节炎(O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年龄在50岁以上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OA患者214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出BMI.按照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标准划分为体重过轻、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四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前膝关节KSS评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探讨BMI与膝OA发病的关联性.结果 (1)本组患者总人数214人,其中男88例,女126例,性别比例男:女=0.70;年龄50~85岁,平均68岁,其中,60~69岁组和70~79岁组最多,分别为90例和85例,各占总人数的42.06%和39.72%;(2)本组老年严重膝OA患者BMI与膝关节KSS评分呈低度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35,P〈0.05),两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各BMI分组中年龄无明显差异;(3)本组老年严重膝OA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BMI超重人数比例大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2=7.91,P〈0.05);(4)本组老年严重膝OA患者中,随着BMI的增加,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945,P〈0.05).本组患者中以Ⅲ级及Ⅳ级为主;(5)本组老年严重膝OA患者中,随着膝关节KSS评分的降低,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944,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中以膝关节KSS评分差(<60分)为主.结论 体重指数与膝OA呈低度线性相关,两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说明体重指数是老年严重膝OA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并非其严重化的主要因素;膝OA发病中男女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本病;肥胖程度对膝OA发病的影响较大,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是膝OA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施行TKA并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8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9例,女119例;年龄39~89岁,平均71.2岁。按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为4组:非肥胖组(BMI≤25.0 kg/m2)38例45膝,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0±8.2)岁;超重组(BMI 25.1~27.0 kg/m2)40例48膝,男10例,女30例,平均年龄(72.6±7.4)岁;肥胖组(BMI 27.1~30.0 kg/m2)37例43膝,男7例,女30例,平均年龄(70.4±6.0)岁;病理性肥胖组(BMI〉30.0 kg/m2)33例39膝,男3例,女30例,平均年龄(71.7±6.4)岁。分别记录各组术前和随访时KSS评分,膝前痛及手术时髌骨软骨损坏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后KS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大幅提高,优良率97.1%。在膝评分方面,术前及术后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0.789,术后P=0.133);在膝功能评分中,肥胖组的术前功能评分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0.036,术后P=0.225)。术后膝前痛发生率为9.7%(17/175),其中14膝为Ⅰ级,3膝为Ⅱ级。各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4,P=0.862)。发生膝前痛的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7.4±3.6)kg/m2,无膝前痛的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7.5±4.4)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P=0.951)。各组髌骨软骨损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70,P=0.314)。结论 :不同BMI患者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都有大幅提高,都能从TKA手术中获益,并且肥胖患者术后疗效可以与非肥胖患者一样好。  相似文献   

13.
高寒地区城市汉族人群膝骨关节炎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寒地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内年龄在41~70岁的具有常住户口的汉族人群,分期分批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X线摄片。结果共有522名被调查者合格,男253名,女269名,平均年龄53.4岁,诊断膝关节炎者共100人,平均患病率19.16%,男性为11.07%,女性为26.77%。各年龄组以61~65岁组患病率最高,为36.07%,膝关节各个部位患病率,内侧胫股关节(20.5%)>外侧胫股关节(13.31%)>髌股关节(8.91%)。左右两侧无明显的差异。双侧同时出现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8.39%,11.11%和6.32%。工作姿势即站、蹲、坐、弯腰以及烟酒和日常饮食习惯与本病缺乏相关性。结论高寒地区城市汉族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且以61~70岁为最高,其患病率与姿势及烟酒和日常饮食习惯无关;膝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异常为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是两类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同时具备这两类病变手术指征的患者较少,目前针对这类患者的研究甚少。 目的:探讨先后行腰椎手术及单侧/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2006年5月至2013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及膝骨关节炎先后行腰椎手术及TKA患者10例,年龄58~72岁,平均(63.7±5.2)岁;女9例,男1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行腰椎及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分析本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HSS评分、手术情况、预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随访时间6~85个月,平均(45.5±27.2)个月。10例患者中,8例先行腰椎手术,2例先行TKA;8例分2次住院完成手术治疗,2例通过1次住院完成手术治疗;2例腰椎退变严重侧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病变严重侧的偏向一致,8例偏向相反;5例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其中3例腰椎侧凸的偏向与膝骨关节炎严重侧的偏向一致,另2例偏向相反;术前膝骨关节炎严重侧HSS评分与矢状面腰椎序列不存在相关性(P=0.527),术前膝骨关节炎严重侧伸直受限角度与矢状面腰椎序列亦不存在相关性(P=0.460)。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于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可先后行腰椎手术及TKA治疗,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做好医患沟通,进行恰当的疗效预估。  相似文献   

15.
臀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导致膝骨性关节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松解术对预防臀肌挛缩症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生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臀肌挛缩导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2例,男15例,女37例;年龄15~45岁,平均35岁;左侧18例,右侧30例,双侧4例。本组52例均进行臀肌挛缩松解术。术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客观结果进行评估。结果:52例均获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5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8.12±0.78)分改善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91.23±0.47)分,术后评分提高(t=31.269,P〈0.01)。结论:臀肌松解术能有效缓解臀肌挛缩症及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臀肌挛缩症的患者,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臀肌挛缩对膝关节的力学影响,减缓膝关节的早期退变,预防膝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6.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步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步态特征.方法 通过VICON步态分析仪对2005年3月~2006年4月期间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22例患者术前、术后步态进行分析.结果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步态参数及关节屈曲角度在6个月以内明显改善,术后1年患者步态仍未达到正常人群的水准.结论 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步态分析能够准确地描述患者真实的步态.  相似文献   

17.
李琦  段王平  曹晓明  郭恒  王磊  卫小春 《中国骨伤》2011,24(11):911-914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体重指数与双下肢力线的关系。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集因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内翻患者78例,男17例,女61例;年龄41-85岁,平均68.1岁。体重指数采用普通成年人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分类标准分为3组:正常组,BMI〈24.0,男3例,女11例,14例28膝,平均年龄(69.5±4.7)岁;超重组,24.0≤BMI〈28.0,男4例,女25例,共29例58膝,平均年龄(66.4±7.9)岁;肥胖组,BMI≥28.0,男10例,女25例,共35例70膝,平均年龄(69.1±8.3)岁。采用躯体x线测量系统测量平卧位和负重位的双下肢力线角度。结果:正常组与超重组患者,平卧位及负重住下肢力线膝内翻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平卧位膝内翻角度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重位膝内翻角度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与平卧位和负重位膝内翻角无明显相关性。3组负重位膝内翻角度均大于平卧位。结论:肥胖骨关节炎患者负重位时膝内翻角度增大,提示肥胖是导致下肢力线内翻角度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Seventy-two cemen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ies were performed on 52 patients who were 55 years old or younger. Results on 68 knees in 50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of 9.92 years are reported.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50.7 years (range, 30–55) at the time of surgery. The diagnosis was osteoarthritis in 37 knees,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29 knee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 2 knees. The average preoperative Knee Society knee score was 23, and the average follow-up knee score was 97. All knees were rated as good or excellent for knee score. The average latest function score was 75 (preoperative, 36). Both knees in one patient required revision for loose components. This review demonstrates that cemen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younger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can attain results comparable to the excellent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older age group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本组52例中,男9例,女43例,年龄43~79岁,平均66岁。原发病变:骨性关节炎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程度:10°~20°有39例,20°-40°有9例,40°~60°有3例,600~900有1例;同时合并膝外翻畸形6例,膝内翻畸形26例。49例行常规后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术,3例行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测量,46例屈曲畸形患者得以完全矫正,4例残留〈5°的屈曲,1例残留5°~10°的屈曲,1例残留10°~15°的屈曲。随访时间6个月~12年,平均7.8年。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31分提高至79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29分提高至82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彻底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适当增加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的切骨,是矫正屈曲畸形的有效方法,其中松解后关节囊、重建后隐窝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肌骨超声(MSUS)观察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部软组织前后的变化,为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肌骨超声学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受试者50例并给予针刀松解术1次。以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2周为前后对照,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记录治疗前后痛疼(VAS)评分、膝关节周径;通过MSUS检查观察患膝关节腔积液量以及关节周围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膝关节疼痛指数6.850±1.417,治疗后2.790±1.299,疗后低于疗前;治疗前患者膝关节周径(407.320±45.151) mm,治疗后(391.240±41.129) mm,疗后周径小于疗前。肌骨超声下观察关节积液量治疗后治愈47膝,好转19膝,无效2膝;滑膜厚度治疗后治愈43膝,好转17膝,无效8膝。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积液量以及滑膜厚度在MSUS下的表现与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相一致,提示MSUS在观察针刀治疗KOA前后软组织变化上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