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门地区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荆门地区2011年各报告单位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1 166份,分别统计报告单位、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项目并分析。结果:1 166例中自医疗机构的报告占98.8%;ADR患者男女比例相当;静滴引起的ADR占86.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9.1%,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发生的ADR最多;消化系统的ADR最多,占33.2%;评价结果为可能的ADR最多,占44.5%;百万人口ADR的发生率为393例。结论:各报告单位要不断提高报告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我院上报的2004-2006年的27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73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3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最多,占36.42%;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3.81%;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56.8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占44.06%。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结果:15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发生ADR的比例高,达44.08%;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95.39%;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5.26%;ADR的临床表现多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8.42%。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开展有效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尽力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对荆门地区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前3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为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荆门地区2014年各单位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 303份ADR报告,通过患者基本情况、报告单位、ADR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回溯2011~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 303例ADR报告中,以医疗机构的报告为主,占99.8%;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占81.0%;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43.7%,以头孢菌素所致ADR最多;引起免疫系统的ADR最多,占38.1%;严重ADR病例较2013年增加1.4%;市ADR中心评价结果为“很可能”的ADR最多,占72.7%;百万人口ADR的发生比例为767例。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重点关注新的严重ADR,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鼓励主动上报ADR并保证上报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并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79.64%)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微生物药与营养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7例(24.36%)和59例(21.4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27.15%)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的ADR11例(4.0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报的7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共计43例,占总例数的55.1%;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重视和开展ADR的检测工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13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13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引发ADR最多(87.05%);静脉给药引起ADR最常见(89.9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0.29%)、其次是胃肠道反应(17.2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1.51%)等。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ADR报告与监测意识,进一步做好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收集的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上报科室、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72例ADR涉及的药品有45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6例,48.65%);β-内酰胺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5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46例,63.89%);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22.34%)。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141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141例ADR报告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8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46.1%,其次为中药制剂29例,占20.6%;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3.7%;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占75.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占52.5%,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度上报的16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6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12类104种,其中60岁以上人群ADR构成比38.04%;静脉给药ADR构成比66.92%;抗感染药ADR构成比25.00%;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ADR构成比39.26%。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逐步提高ADR报告的质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上报的28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为126例,占43.9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150例,占52.2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3例,占25.4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98例次,占总共302例次数的32.4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为进一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质量,加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ADR监测的汇总分析报告和质量指标,及各年为更好开展ADR监测工作所采取措施的效果.结果 我院采取了成立监测组织,构建监测网络;把监测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开展多层次培训与宣传,提高ADR报告质量;监测工作为临床服务;开发院内网络上报系统,简化上报程序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ADR监测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上升,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结论 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楼颂羔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12):652-66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0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ADR中,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48.0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见,占44.1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05%,其中注射剂占90.32%;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占62.62%;涉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46.12%。结论:应加强中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提高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收集到的162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ADR,主要存在给药剂型集中、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以及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等特点。结论:医疗工作者应协同做好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276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 2003软件对ADR病例的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ADR报告中,男125例(45.3%),女151例(54.7%);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比例较高,为193例(69.93%);以注射剂出现的ADR为多,167例(60.51%);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引起的ADR比例较高,65例(23.55%);引起ADR的药品前10位中有9个为抗菌药;严重的ADR共3例(1.0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5例(18.71%),其次为全身性损害,35例(11.90%);填报ADR报告的以药师为主(61.23%),其次为护士(32.61%),医生较少(6.1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并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为基层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ADR监测的汇总分析报告和质量指标,及各年为更好开展ADR监测工作所采取措施的效果。结果:我院采取了成立监测组织,构建监测网络;把监测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开展多层次培训与宣传,提高ADR报告质量;监测工作为临床服务;开发院内网络上报系统,简化上报程序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ADR监测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上升,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结论: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