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ICU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57例危重患者按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PN+EN)29例和肠内营养组(EN)28例,对比观察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天数的不同。结果 PN+EN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危重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危重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裂解反应(HLA-DR)的表达、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肠外营养(PN)+EN组和EN组各30例。各组分别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3、7、15天检测患者HLA-DR表达和IL-10、CRP水平。结果 EN组HLA-DR表达水平为(94.130±7.247)%高于TPN组的(74.130±6.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IL-10、CRP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对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最小,为首选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556例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肠内营养(EN)组36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 PN)组45例、肠外营养(PN)组201例、对照组2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营养支持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免疫、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1)营养及免疫状态:治疗后各营养支持组患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N组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PN组血红蛋白较EN组升高(p<0.05);治疗后EN组、EN PN组总蛋白均较PN组升高(p<0.05)。(2)肝肾功能:治疗后PN组ALT、AST和CR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EN PN组C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各营养组BUN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肠外营养对患者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营养支持应用于ICU危重症老年患者对肠道功能和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07~2020-10收治的121例ICU危重症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61例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给予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肠道功能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ICU住院时间,耐受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LB、TRF、PA、耐受率均高于对照组,D-乳酸、DAO、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营养支持对ICU危重症老年患者干预,可改善肠道功能、营养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9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ALB值、PAB值、TF值无明显差异(P>0.05),EN组的排气时间、营养相关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胃癌术后营养状态效果相似,但肠内营养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负担小,感染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组、完全肠内营养(TEN)支持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d7患者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且每天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营养指标比较:经EN+PN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亦有升高(P<0.05);而TEN和TPN支持后,各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三组对比,EN+PN支持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比较:EN+PN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和PN组(P<0.05).结论:EN+PN支持更符合生理状态,有更好的代谢效应,能改善危重症病例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促炎因子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其中EN组44例,PN组43例。EN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EN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PN组,EN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尿L/M比值均明显降低,且EN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N组。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较肠外营养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显著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和全身免疫炎症反应程度,保护肠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倩予 《河北医药》2002,24(7):559-56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最佳途径。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48h内开始分别经肠内营养(EN)同肠外营养(PN)途径进行同等热量营养支持,2周后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和营养费用。结果 EN和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 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两组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张小卫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33-334
目的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者中应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从我院的危重患者者中随机选取58例,在给予营养支持时分别采取PN(肠外营养)和EN+PN(肠内加肠外营养)的方式,每组各29例,组别分别为肠外组和肠内外组,统计并发症情况及营养指标,并注重讨论肠内外组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肠外组的并发症情况较肠内外组严重(P<0.05),31.0%(9/29)产生高血糖症,20.6%(6/29)发生腹泻,41.3%(12/29)出现感染,肠内外组的比例依次为20.6%(6/29)、17.2%(5/29)、10.3%(3/29);肠内外组的营养指标较肠外组的检测值高(P<0.05)。结论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者的应用中可保护消化系统,起到快速加强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憬  秦建伟  邵永丰 《江苏医药》2007,33(11):1124-1125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7 d,于术前及术后第8天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N组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降低及白细胞、转氨酶升高的幅度均显著小于PN组(P<0.01).EN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PN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较PN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分为两组,其中30例接受全静脉营养支持为对照组,另30例接受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ALB为(42.38±5.96)g/L、PA为(0.39±0.07)g/L、HB(9.98±1.25)g/dL,MIS评分为(4.27±1.50)分;对照组分别为(39.57±8.49)g/L、(0.29±0.06)g/L、(8.87±1.38)g/dL、(5.85±0.84)分,研究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可更好地维持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急性胰腺炎(SAP)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肠外静脉营养(T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PN EN)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42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4.8%,死亡10例,死亡率为23.8%。其中,T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33.3%;PN E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死亡率为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03,P=0.121;χ2=2.100,P=0.147)。但TPN组营养支持时间为20~64d,平均(30.7±12.1)d;PN EN组为14~30d,平均(20.2±5.1)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8,P=0.000)。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虽不能显著改善重型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但可显著缩短营养支持时间。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1组(EN)和肠内营养2组(EN2).手术前后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统计住院天数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术后8天,EN组免疫指标恢复与PN组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EN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PN组;EN1组和EN2组两者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别,EN1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EN2组.结论 EN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EN1可作为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吴利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65-566
目的观察并分析探讨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即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7例,术后第1天将其随机分为3组,肠内营养支持组19例(简称EN组),肠外营养支持组19例(简称PN组),场内外联合营养支持19例(简称EN-PN组);EN组在术后的24h内通过术中放置的螺旋鼻肠管输注生理盐水500mL,48h后输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初始速度维持30 mL/h,最高不高于120mL/h,注入量达到1000 mL/d至1500 mL/d后维持,输入的温度、速度以及用量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体液和热量不足者采用葡萄糖盐水进行补充;PN组术后24 h经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混和液,该肠外营养混和液为我院自行配制;EN-PN组在术后24 h首先给予PN支持,待回复肠鸣音之后给予EN支持,在逐步减少PN支持用量的同时逐步增加EN支持用量,1周后自然过渡至全肠内营养支持;3组患者的热量和氮量基本一样;对比分析3组患者营养支持其间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其它的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①3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之后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均显著提高,但是PN组和EN组、EN-PN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PN组(55.04±6.84)h、EN组(39.22±4.26)h、EN-PN组(51.13±5.61)h,EN组显著遭遇PN组和EN-PN组(P<0.05);③并发症:3组患者均有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吻合口瘘,但是3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这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可以显著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EN-PN支持)能够满足患者的病理要求和生理需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营养支持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肠内肠外营养(EN+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药物利用分析方法对珠海市人民医院2010-09~2011-08重症监护科营养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并选取此期间该科患者119例,分别按EN组32例、EN+PN组55例、PN组3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考察其营养支持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sALB)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DDs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人血白蛋白(5 g)、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3组患者的Hb及sALB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N组降低最多。PN组与EN组、PN组与EN+PN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N组与EN+PN组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用药时机基本与指南相符。结论本院重症监护科营养支持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EN或EN+PN的营养治疗效果优于PN,重症监护患者应积极采用EN。  相似文献   

16.
肠外肠内高营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徽  秦谊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47-354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其中,45例给予EN/PN支持治疗4周.结果:EN/PN支持治疗后临床痊愈15例(33.3%),好转23例(51.1%),无效7例(15.3%),总有效率84.4%.EN/PN支持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EN及PN作为一类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可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在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0d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G、IgM、IgA、CD_3、CD_4、CD_8、CD_4/CD_8;治疗前后PaO_2与PaCO_2变化、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IBW%、TSF、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EN组IBW%、TSF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TLC、CD_3、CD_4、CD_4/CD_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EN组TLC、CD_4、CD_4/CD_8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PaO_2、PaC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EN组优于TPN组,机械通气10d内EN组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均能改善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的最佳模式。方法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进行肠内序贯营养(PN+EN)、早期肠内营养(TEN)、全肠外营养(TPN)方案营养支持,对比3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和并发症等。结果 PN+EN患者营养指标恢复较好;TPN组患者费用高且术后对肝功能影响较大;TEN组发生腹痛、腹胀、一过性肠梗阻的并发症高于其余2组。结论恰当的PN+EN治疗是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最佳营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2种,是临床危重症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原因致患者不能进食而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患病过程中其脏器  相似文献   

20.
袁晓斌  刘志琴  程燕子 《今日药学》2011,21(11):693-696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营养支持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肠内肠外营养(EN+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药物利用分析方法对珠海市人民医院2010-09~2011-08重症监护科营养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并选取此期间该科患者119例,分别按EN组32例、EN+PN组55例、PN组3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考察其营养支持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sALB)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DDs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人血白蛋白(5 g)、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3组患者的Hb及sALB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N组降低最多。PN组与EN组、PN组与EN+PN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N组与EN+PN组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用药时机基本与指南相符。结论本院重症监护科营养支持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EN或EN+PN的营养治疗效果优于PN,重症监护患者应积极采用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