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抗CCP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或住院的RA患者104例(RA组),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76例(非RA组)及同期来本院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的抗CCP抗体、RF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RA组的抗CCP抗体阳性率、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对照组(P<0.05);RA组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RF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度高于RF(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7.4%,但灵敏度较单独RF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含量与RF浓度呈正相关(r=-0.413).结论 抗CCP抗体检测可作为诊断RA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临床诊断RA的灵敏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刘阳  王荣 《医药论坛杂志》2023,(6):106-109+113
目的 研究并发SS对RA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46例首次诊断为RA的病人进行队列研究,将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S进行分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别收集患者的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ANA滴度,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及晨僵,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间质性肺病等并发症,然后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SS的RA患者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ANA滴度>1∶320,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均较单纯的RA患者均显著提高(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也显著升高(P<0.05)。同时,并发SS的RA患者晨僵,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间质性肺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并发SS可以使RA患者的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ANA滴度,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升高,且可引起晨僵,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间质性肺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韦薇  钱雅琴  侯彦强 《贵州医药》2007,31(5):401-403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RA患者68例,非RA其他风湿病患者90例同时检测AKA,RF和抗CCP抗体,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RF和抗-CCP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结果 RA组中3种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69.1%)明显高于AKA(33.8%,P<0.01),与R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0.9%,P>0.05);抗CCP抗体和AKA特异性(94.4%,93.3%)较高,与R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4.4%,P<0.01);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敏感性达89.7%.结论 RF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抗CCP抗体对RA有适度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对诊断RA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抗瓜氨酸化蛋白/肽抗体(ACPA)即第三代抗环瓜氨酸肽(CCP3)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30例早期RA患者(RA组)、32例骨性关节炎(O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OA和AS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抗MCV抗体、抗CCP3抗体及RF水平.分析3种抗体、疾病活动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RA患者治疗后水平的变化.结果:RA组3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及OA和AS组(P<0.01).抗MCV抗体、抗CCP3抗体及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67%、66.67%、63.33%,特异性分别为96.77%、95.16%、83.87%.RF与抗MCV抗体、抗MCV抗体与抗CCP3抗体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3.33%、80.00%.RA患者DAS28、ESR、CRP、抗MCV抗体及R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或P<0.01).结论:抗MCV抗体对RA早期诊断价值较高.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抗MCV抗体及RF对判断RA疾病活动性有重要意义.3种抗体均具有鉴别RA与OA、AS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电化学发光自动化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效能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44例和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8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F).结果 RA组血清抗CCP抗体和RF水平均明显高于非RA组.抗CCP抗体检测敏感度为94.4%,RF为8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抗CCP抗体检测特异度为97.5%,明显高于RF的88.9%(P=0.046).抗CCP抗体浓度与RF、ESR和CRP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抗CCP抗体与传统的RF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似的敏感性.全自动高通量的电化学发光法可作为抗CCP抗体常规检测的一个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RA组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对RA诊断敏感性为56.6%,RF阳性率对RA诊断敏感性为61.4%,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5.1%、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RA组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56.6%明显高于对照组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抗CCP抗体与ESR、CRP、RF间呈正相关(r=0.531、0.524、0.574,均P〈0.05)。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璐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253-225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57例(RA组),对照组为排除与类风湿相关疾病健康体检者,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和类风湿因子(RF),用罗氏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抗体,并对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RA组患者血清hs-CRP、RF、抗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单项指标检测hs-CRP、RF、抗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7%、54.4%、73.7%,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1.2%,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项指标检测hs-CRP、RF、抗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4.9%、2.4%,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3%,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提高R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男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达的差异,及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关节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4例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测定;依双手腕关节病变X线表现分为Ⅰ、Ⅱ、Ⅲ、Ⅳ期(并分别赋予1、2、3、4分),并将抗CCP抗体分别与RF、关节病变X线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男女组患者抗CCP抗体和RF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清抗CCP抗体和RF成正相关(P〈0.01);抗CCP抗体与受累关节积分成正相关(P〈0.01)。结论①抗CCP抗体和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无性别差异;②抗CCP抗体联合RF检测RA,可能优于单独检测。此外抗CCP抗体可能作为早期预测关节破坏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1)195例RA患者中RF阳性率为81.0%,抗CCP抗体阳性率为58.5%,均明显高于SLE组。(2)RA病人中RF阴性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RF阳性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抗CCP抗体是类风湿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与RF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司家峰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63-2264
【摘要】目的血清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及RF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08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38例非RA风湿病患者(非RA组)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简称抗CCP)、抗AKA抗体(简称抗AKA)水平,并与类风湿因子(RF)比较。结果抗CCP抗体的阳性率在RA中为80.6%,在非RA中为3.4%,3种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CCP81.5%;AKA42.6%;RF74.1%。抗CCP抗体与AKA、RF之间显著相关(P〈0.01)。严重关节侵蚀、关节肿痛RA患者,抗CCP抗体水平高于形轻微关节侵蚀、关节肿痛RA患者,两组比较,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抗CCP抗体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有望替代AKA与经典指标RF联合检测。认为抗CCP和抗AKA有助于不典型RA(特别是RF阴性的RA)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RF对RA诊断不足。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免疫球蛋白G(IgG)、C3、C4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RA患者(RA组)、130例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非RA组)、60例健康人(对照组)同时进行RF,抗CCP,AKA,IgG,C3、C4检测。结果RA组抗CCP、RF、AK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P〈0.05);RA组Ig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A组C3、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体内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紊乱,联合检测免疫学指标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功能状态、骨侵蚀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活动期RA患者84例,健康对照21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OPG水平,同时记录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OPG水平与RA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OPG为(63±1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10)pg/ml(P<0.05)。RA血清OPG水平与年龄、健康评估问卷(HAQ)呈正相关关系,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疾病活动、骨侵蚀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OPG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与患者的年龄、功能状态相关,与疾病活动无明显相关关系;血清OPG水平与自身抗体RF、抗-CCP抗体、ANA相关,提示OPG参与了RA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及免疫散射法同时检测90例(临床已确诊为RA患者48例、其他疾病患者22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结果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72.92%,特异性为97.61%:类风湿因子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5.42%,特异性为71.4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平行试验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5%,特异性为69.72%。结论抗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RA诊断标准的患者93例为RA组,其他自身免疫病组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检测其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在RA中的灵敏度分别为88.2%、78.5%、20.4%,特异度分别为60.8%、90.8%、96.7%,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低于RF,特异度高于RF(P〈O.05);抗RA33抗体的灵敏度低于RF、抗CCP抗体,特异度高于RF(P〈0.05),其特异度与抗CCP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8.0%。结论联合检测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可以提高对RA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凤 《北方药学》2013,(1):63-64
目的:评价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5例和135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间接荧光法检测AKA,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RF,使用化学发光检测抗CCP抗体,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AKA、RF敏感性分别为0.84、0.58、0.73,特异性分别为0.96、0.89、0.9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3、0.77、0.84。结论:抗CCP抗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AKA、RF,AKA作为一个新的诊断指标与抗CCP抗体、RF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合理地选择检测项目,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年龄≥60岁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RA)及69例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NER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相比,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及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率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增高比率ERA组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增快及血小板增高比率,ERA组较NER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在诊断老年类风湿关节的特异性优于RF,在一定程度上抗CCP抗体、AKA有助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CRP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356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50例,进行相关实验指标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F、抗CCP抗体、AKA在RA患者中阳性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抗CCP抗体阳性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RF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AKA有助于R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且抗CCP抗体和RA疾病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水平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类风湿关节炎(RA)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多关节肿痛患者83例,男12例,女71例,行双手及双腕关节MRI扫描,均采用自旋回波(SE)、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抗CCP抗体的水平。结果初诊及随诊中病情进展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RA诊断标准可确诊的患者69例,其中抗CCP抗体阳性者51例,阳性率为74%。43例RA患者MRI显示滑膜炎,其中,滑膜炎组38例有骨髓水肿,29例有骨质破坏。结论 MRI扫描结合抗CCP抗体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