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价值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83例临床疑似肠梗阻的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行多平面重建成像,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3例中66例手术,对照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84.8%,包括:肠道肿瘤24例,粘连性肠梗阻17例,肠扭转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脐疝2例,腹股沟疝3例,阑尾炎2例,腹腔脓肿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变,提高了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证实的肠梗阻的螺旋CT影像资料,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100%,对肠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及病因判断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中肠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21例(包括阑尾炎脓肿形成1例,肠憩室炎1例),闭孔疝1例,腹股沟疝2例,肠系膜血管栓塞1例,后腹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侵犯肠壁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在显示肠梗阻的存在与否、确定肠梗阻部位以及梗阻原因判断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肠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最扫描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拟诊肠梗阻的患者经肛门灌注适量3%泛影葡胺,运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行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60例中49例手术,对照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存在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为89.8%,包括:肠道肿瘤38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肠扭转、腹股沟疝、肿瘤压迫各1例,胃肠道穿孔2例及胆漏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提高肠梗阻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及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机械性肠梗阻的60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结果结合60例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结合MPR技术对机械性肠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3.3%,包括:肠道肿瘤21例,肠(系膜)炎性病变7例,肠粘连12例,肠(系膜)扭转9例,肠套叠2例,粪石性肠梗阻4例,肠系膜来源肿瘤1例,腹壁疝1例,结肠多发穿孔1例、结肠多发息肉2例。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MPR技术对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及性质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罕少见病因肠梗阻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证实的罕少见病因肠梗阻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CT检查包括全腹部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 14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其梗阻原因分别为腹茧症2例、乙状结肠周围疝2例、闭孔疝3例、肠石1例、胆石6例.结论 MSCT检查除了能明确诊断肠梗阻外,还能明确导致肠梗阻的罕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GT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小肠梗阻病例进行了上下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并将CT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1例小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良性病变29例(包括胆石性梗阻,腹外疝或腹内疝,粘连性肠梗阻,肠气肿,炎性纤维性息肉,粪便纤维素性梗阻,肠套叠伴良性病变,小肠克罗恩病),恶性病变12例(包括胃癌术后转移,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肠套叠伴恶性病变).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梗阻病因39例(95.1%),误诊漏诊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梗阻病因的有效且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9例经手术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5例行三维后处理重建.由2位高年资放射医师用盲法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根据CT图像上"移行带"区肠壁的厚度、密度和强化程度,肠管管腔和肠系膜区的形态和密度改变,结合病史,分析肠梗阻的病因.结果 CT提示病因诊断46例,占94%,包括肠粘连13例、肿瘤11例、疝4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胆石2例、胃石2例、结肠内容物阻塞4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和阑尾炎阑尾脓肿3例.病因诊断不明或误诊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易嵌顿并发肠梗阻腹外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并发肠梗阻的螺旋CT表现。结果 24例中,根据疝所在的位置,螺旋CT诊断腹股沟斜疝16例(右侧10例、左侧6例),腹股沟直疝1例,股疝3例(右侧2例、左侧1例),闭孔疝2例(右侧),腹壁切口疝2例。疝囊内容物均为小肠,伴大网膜7例(腹股沟斜疝6例、腹股沟直疝1例)。小肠不全梗阻11例,完全性梗阻13例,腹腔积液3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能明确腹外疝并发肠梗阻的部位及程度,而且能为临床提供疝内容物的种类、大小、与周围解剖关系等精细信息,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肠道急腹症病因诊断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道急腹症病例资料行64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重组方法为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46例病例中,肠道肿瘤22例、肠道炎性病变11例、憩室5例、淋巴瘤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肠坏死1例、麻痹性肠梗阻伴全内脏转位1例、单纯性肠扭转1例、腹壁疝及闭孔疝各1例;其中64层螺旋CT准确诊断(定位定性)40例,诊断符合率87.0%,4例结肠癌误诊为炎性病变,漏诊脂肪瘤及肠穿孔各1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图像对肠道病变显示直观、准确,对肠道急腹症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表面遮盖显示(SSD)、透亮显示(Raysum)等后处理,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6%,包括肠肿瘤18例,肠粘连2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胆石3例。结论MPR、CTVC、SSD和Raysum检查机械性肠梗阻各有优缺点,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助于病变的检出与病变的定位、定性。MPR技术应为首选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22例扫描前60min分次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1000~1500ml,余12例因腹张、呕吐频繁等原因未服甘露醇溶液。均行平扫+三期增强扫描。成像方法包括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MPR)、容积再现法(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成像。结果:在34例临床怀疑肠梗阻病例中,经MSCT检查明确为肠梗阻者27例,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4例,较高位小肠梗阻2例,11例为不同部位的结肠梗阻。其中炎性病变9例、粘连8例、肠道原发肿瘤7例、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2例、腹股沟斜疝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闭袢性肠梗阻及肠缺血、肠绞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内疝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分型,扩大影像学诊断本病的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腹内疝的MSCT表现。结果:18例术前MSCT均表现为小肠梗阻,7例发生肠管绞窄。11例诊断为腹内疝,包括十二指肠旁疝3例,网膜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粘连束带疝6例。术后证实18例均有小肠梗阻,其中,十二指肠旁疝4例,网膜孔疝1例,肠系膜裂孔疝1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术后形成腹内疝有肠粘连束带疝9例,胃切除术吻合口后疝1例。闭襻性肠梗阻和肠系膜及其血管的绞窄是腹内疝的病理基础,也构成了CT诊断的共性征象,腹内疝的解剖分型则是CT诊断的个性特征。结论:肠粘连束带疝将成为腹内疝分类中新的分型,MSCT能较准确诊断腹内疝,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梗阻的诊断及其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2013年期间55例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55例肠梗阻患者中,MSCT正确报告52例梗阻部位,准确率为94%;梗阻原因有50例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相同,其符合率为91%,其中有17例粘连性梗阻,11例肠道肿瘤,4例肠扭转,3例肠系膜血管栓塞,3例肠套叠,3例粪石性梗阻,1例结石性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动力性肠梗阻,1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小肠内疝。结论 MSCT能快速准确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MSCT及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诊肠梗阻的189例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后处理,分别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程度作出诊断,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逐一对照。比较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2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在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图像诊断肠梗阻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和95.6%,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但诊断一致性进一步提高(K值分别为0.61、0.76),2种方法间信心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诊断肠梗阻符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用MPR技术能够增加肠梗阻的诊断信心,并可使不同阅片者间诊断一致性增加。MPR技术是肠梗阻诊断的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张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内镜诊断或怀疑小肠疾病患者40例行低张+MSCT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0例中,小肠癌15例,其中1例因病变范围较小而漏诊,其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4.5%、90.5及96.5%;淋巴瘤6例;小肠Crohn病9例,小肠间质瘤4例,小肠血管瘤1例,小肠结核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例,阴性3例。结论:MSCT低张小肠造影技术操作简便、易行,患者耐受性良好,能显示肠镜不能通过的狭窄段。MPR、MIP后重建对于小肠疾病的术前定位、定性以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64层CT冠状位重组图像对肠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64层CT冠状位重组图像对肠梗阻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男40岁,女60岁,平均年龄51岁)可疑肠梗阻患者,每位患者均行增强扫描。2位医生独立对CT定位像,CT横断位,以及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可信度分为1~5级。结果:25例除外肠梗阻,7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2位医生利用CT定位像、横断位、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诊断肠梗阻的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8%和83%,90%和86%,91.5%和87%。CT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诊断可信度高于横断位。结论:64层CT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冠状位图像可增加诊断可信度,对诊断肠梗阻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水造影成像在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口服甘露醇混合液充盈小肠,低张灌水充盈结肠,16层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增强扫描图像行回顾性重组,获得冠状面、矢状面或曲面重组图像,就肿瘤的部位、浸润范围、周围淋巴结及实质脏器侵犯等进行分析。结果:19例肠道淋巴瘤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mm),原发性16例,继发性3例;空肠1例,回肠9例,结肠9例;CT表现分为浸润增厚型(9例),息肉肿块型(6例),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型(3例),肠系膜型(1例)。CT表现为病变肠管壁黏膜下层的不规则性增厚,黏膜面多示连续,浆膜层边缘较光整,肠管保持一定的柔软度和扩张度,病灶轻中度强化为主。定位、定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84.2%。结论:肠道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低张肠道水造影成像能清楚显示肿瘤本身特征及周围组织关系,是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较理想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同像素冠状位重建对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MSCT同体素冠状位重建在诊断非创伤性急腹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怀疑急腹症患者,男8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5岁。扫描参数,横断面层厚6mm,重建层厚0.6mm,螺距1.2,准直64mm×0.6mm,120Kvp 60~130mAs。每个患者均行平扫+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腹部。由3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横断位、冠状位图像及横断位+冠状位图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由3位阅片者诊断决定。结果:150例患者,30例为肠道痉挛,120例经手术或结肠镜检查证实,包括胰腺炎20例,胆囊炎8例,克罗恩病7例,结核腹膜炎2例,缺血性结肠炎18例,腹外疝3例,腹内疝2例,阑尾炎19例,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6例,肠梗阻35例,3位阅片人使用横断位、冠状位、横断位结合冠状位观察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0%,85.9%,66.7%。91%,86.7%,96.4%,72.2%。97.5%,93.3%,98.3%,90.3%。使用横断位结合冠状位扫描较单独使用横断位诊断急腹症,后者优于前者。冠状位重建图像对诊断有辅助作用。结论:64排螺旋CT横断位结合冠状位重建在诊断非创伤性急腹症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冠状位重建图像在诊断急腹症方面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A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继发性改变的11例患者,均经DSA或手术证实。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对SMAT的CTA表现及肠系膜、肠管等的继发性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例CT增强扫描表现均为肠系膜上动脉增粗和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可见肠腔扩张、积气、积液和/或液-气平面7例,肠壁变薄2例,肠壁增厚及强化程度减低或不强化8例;肠系膜水肿5例,肠系膜积液2例;气体集聚2例,分别位于肠壁、肠系膜内及腹腔。结论:MSCT能够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继发病变进行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并能判断肠管缺血的程度,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是诊断肠系膜血管栓塞性病变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成人小肠梗阻(small bowel obstruction,SBO)少见病因的MSCT表现,提高对SBO病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由少见病因引起的成人SB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着重于病因分析。结果:17例中,梗阻病因为十二指肠旁疝3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1例,小肠套叠2例,植物粪石8例,胆结石2例及左侧闭孔疝1例。所有病因均具有特征性CT表现。结论:认识SBO的少见病因及其CT表现,对提高SBO病因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