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生后24h内孕周<34周、出生体质量≤1500g,无消化系统畸形的3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达足量喂养时间(10.25±2.56)d,静脉营养时间(8.60±1.24)d,平均住院时间22d,出院前能自己吸吮进奶,在一般室温中体温稳定,体质量以每天10~30g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已达2000g以上。结论对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早期予以改善喂养环境、肠道内营养、药物干预等护理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低体温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体质量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2组体温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方法将84例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体重增量、奶量摄入、睡眠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增量、奶量摄入、睡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温不稳定、喂养不耐受、继发感染、呼吸暂定或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低出生体质量儿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其奶摄入量、改善其睡眠,并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静 《安徽医药》2017,21(7):1351-1353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住院并分娩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97例,按照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规健康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通过对婴儿进行随访12月,比较两间体格发育情况以及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 通过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各项指标的时间、组间以及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的整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各项指标随着时间的进展,均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的体质量和头围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总平均发育商,发现实验组在6月龄、9月龄以及12月龄时均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体格发育以及神经心理发育,有助于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系出生体质量1000~1499g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早产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可严重损害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身体健康,长时期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造成死亡。通过呼吸管理、体温管理、安全喂养、预防感染等临床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或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爱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65-3166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指出生体质量在1 000~1 499 g的早产儿,身体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生存能力低下,病死率高.我院于2009年1~11月,收治15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合理治疗,精心护理,均救治成功,正常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晓瑜 《江苏医药》2012,38(14):1736
近年来随着早产儿抢救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也逐步提高,但其生存质量并不理想,尤其在认知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早期综合干预护理可以促进早产儿认知发育[1],我们对早产儿进行追踪家访,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高危儿随访联合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残障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 我院收治的围产期高危儿63例,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同时选取足月健康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婴儿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等发育指标以及发育商等神经功能指标的差异。比较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结果:未干预组的高危儿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均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79.2%,高于未干预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神经发育状况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指导,能有效的提高高危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 <32周 ,出生体重≤ 15 0 0克的早产儿。在新生儿中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最高。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 ,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影响很大。下面谈一下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患儿 4 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9例 ,胎龄 2 8~ 30周 18例 ,30~ 32周 2 2例。死亡 16例。2 护理体会2 .1 维持体温稳定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调节功能极差。对中性环境温度要求很高 ,容易发生体温过低 ,环境温度过高又易发热。所以我们将初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立即穿上单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相关并发症、死亡原因及降低其伤残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十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8例VLBWI和E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早期干预且资料齐全的56例用DDST发育筛查量表进行监测,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VLBWI和EL-BWI体质量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主要并发症有呼吸暂停、低体温、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血糖异常、高胆红素血症等;主要死亡原因有RDS、脑室内出血、感染、肺出血。56例早期干预患儿婴幼儿时期身高、体重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的超过2/3,发育商(DQ值)在中下水平及以下者仅占23.2%。结论对于VLBWI和ELBWI,应早期密切监护,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早期干预及出院后继续干预,以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分娩的94例低出生体质量儿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则行早期干预,同时选取47例正常足月婴儿为参考组,比较三组婴儿6个月后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发育商等情况。结果 6个月后比较观察组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发育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和参考组婴儿比较则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给予低出生体质量儿有效的早期干预可有效的促进其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方法整理我院90例低出生体质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完成后的生长情况。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体质量发育较快,增长数量较多,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的生长发育效果,特别是患者的体质量方面影响较大,在临床护理当中可以推广这种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病重儿的影响.方法 将于NICU住院的104例早产儿按收住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制订护理计划,并且患儿父母及亲属参与计划的实施:优化治疗环境、减轻疼痛、鸟巢式护理、实施非营养性吸吮、早期抚触等.比较两组体质量、进奶量、平均住院天数、神经行为发育测定评分和适应性行为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体质量(t=3.805、5.076)、进奶量(t=3.385、8.117)、平均住院天数(t=3.426)、神经行为发育测定评分(可安慰性、前臂弹回、手握持)(t=6.632、8.326、8.856)和适应性行为评分(t=8.995、5.794、7.216、6.838、4.831、4.508)优于对照组.结论 发育支持护理可以促进早产儿及危重儿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五胞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治疗、护理与消毒隔离为今后治疗护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护理方法。方法对五胞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治疗护理、保护性隔离,肺表面活性药物CPAP、机械通气及支持疗法的应用。结果五胞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73d均康复出院。结论成功救治五胞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关键在于及时保暖,保证能量供给,严防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准确判断疾病变化的能力及熟练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5.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胎龄26~37周,体质量〈1500g的活产新生婴儿,国内报道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死率高达23%。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以及危重儿转运技术的完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得到成功救治。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16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治愈率87.6%。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1999年6月1日一妊娠未满28周的孕妇出现早产,顺娩一女婴.体重1000g,身长36 cm,四肢活动自如,右手为六指,皮肤红润,哭声极低弱,吸吮力极弱.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该新生儿顺利度过围产期,发育良好. 2 护理 2.1 保暖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产热少,散热多,体温对ELBW的预后影响较大.婴儿娩出后尽快以温而干燥的软毛巾将其擦干,在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床上处理口腔、脐带、出产房后将新生儿置入暖箱,温度调至37℃~39℃,湿度55%~69%.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与方法 1988~1998年我院共收治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使用先进的监护仪器和科学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成活率,现将监护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988年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54例,其中男36例,女18例。体重:1500g10例;<1500g39例;<1000g5例。体温肛探27℃~35%,均有硬肿,34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和肺出血,病死率61%。1998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体重:1500g20例。少数体温不升和有硬肿,4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和肺出血,病死率15%。 1.2监测和护理 1.2.1 保温(1)创造适宜环境,使婴儿体温保持36℃以上,室温应保持24~C~26℃,晨间护理时可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应保持35%~65%,以防止皮肤及呼吸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体重的维持和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护理中新生儿个体化的发育支持及评估护理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及评估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及评估护理模式对患儿进奶、排便、体质量增长、体格发育等方面的影响,记录两组对象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儿进奶、排便、体质量增长的所需时间和体格发育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后遗症出现率相对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及评估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何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营养需求、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及喂养方法的选择,旨在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智力发育的效果。方法 147例高危新生儿接受1年的体格发育监测,智力发育检查、早期训练指导。采用我国标准化的儿心精神发育量表观察智力的变化。结果 4~5个月,智力发育落后率为15.48%,经康复训练后,12个月复查时,智力落后发生率为4.76%。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训练指导能有效地提高高危儿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