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3~1:5[1,2]。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不引起特殊的症状或体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及黄疸,与胆囊炎性病变无特异性区别,早期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原发性胆囊癌预后极差,是由于确立诊断的时间较晚,大多已形成局部肝脏浸润、周围或远处的转移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26例胆囊癌的CT表现,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层螺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MSCT表现,以期提高对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认识.方法 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行MSCT三期扫描,分析所有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收集65例中,43例共发现淋巴结201枚,其中32例中183枚淋巴结符合MSCT转移的诊断标准;11例发现<1 cm淋巴结18枚,其中阳性3枚,准确性为87%;CT的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83%.胆囊癌淋巴结转移以肝门和胰头十二指肠旁最为多见,其强化方式与原发肿瘤一致.结论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方式,MSCT扫描可以明确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术前分期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是消化系统中较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以中老年女性相对多见,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术前诊断率很低[1-4]。笔者收集经螺旋CT检查,并全部经病理证实(经手术、活检或腹水中找到癌细胞)的21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0年2月~2005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35~81岁,平均约51·5岁。临床主要表现有上腹部疼痛不适17例,腹痛伴黄疸8例,4例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食欲不振及消瘦6例,4例无明显症状,系体检发现。1·2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美国GE-His-peedCT/I,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常圆孔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健康成年人和40例颌面部外伤病人(病变未波及圆孔)进行MSCT颌面部轴位薄层扫描后,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显示(VR),并对圆孔在轴位及重组图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及测量.结果 正常圆孔79.0%在MSCT轴位图像呈矢状走行的管状结构;圆孔长度(6.9±1.8) mm,前口宽度(2.7±0.5) mm,后口宽度(2.8±0.6) mm.圆孔前口至颧弓下缘中点距离(40.4±2.1) mm,至眶外缘的距离(37±1.9) mm.12%轻度凸入蝶窦,7%圆孔明显陷于蝶窦腔内.圆孔前口至翼管前口及腭大孔的距离分别为(10.4±2.3) mm及(32.4±3.8) mm.圆孔的形态、走行及其周围毗邻结构可在VR三维切割图像中得到立体直观地显示.结论 MSCT可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圆孔及其周围邻近骨性结构,为颌面外科手术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中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肺撕裂伤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38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54个肺叶,其中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7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12例。CT表现为肺气囊肿10例,肺气液囊肿25例,肺血肿9例,条状蜂窝样改变4例,3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36例(其中多发肋骨骨折31例),血气胸15例,胸壁皮下广泛积气10例,纵膈内积气6例,心包内积气3例,胸椎或腰椎骨折14例,锁骨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4例,20例伴有颅脑或腹部损伤20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17例胆囊癌。结果 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 10例 ,胆囊壁弥漫增厚型 5例 ,腔内结节型 2例。肝脏受侵犯 7例 ,淋巴结转移 5例 ,肝内、外胆管扩张 5例 ,腹水 2例 ,11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 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MPR、MIP及CPR等后处理。结果胆囊癌CT直接征象表现为:胆囊壁肥厚型11例、结节型14例、肿块型23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间接征象有:合并胆囊结石26例、邻近侵犯17例、肝脏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15例、胆道梗阻13例。39例术前诊断与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种方法重组对早期发现胆囊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双期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三维重建预测胆囊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 40例临床和超声检查疑为胆囊癌的患者接受前瞻性MSCT双期扫描,其中剖腹探查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切除术35例.剖腹探查患者MSCT双期扫描的图像行3D容积再现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根据其表现进行分期、评估血管侵犯情况和血管解剖、预测手术可切除性,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根据CT表现,13例为可切除,22例为不可切除. 手术可切除17例,不可切除18例.CT分期偏高4例.手术可切除敏感性为76.5%, 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为81.8%,准确性为88.6%.肝脏、血管、胆管侵犯,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CT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100%.CT显示9例血管变异,6例在根治性切除术中证实.结论 MSCT双期扫描三维重建有助于预测胆囊癌手术可切除性和制定根治性手术血管入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机械性眼球损伤的CT影像特征,并评估CT检查在机械性眼球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机械性眼球损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根据患者横断面、冠状面以及三维后处理图像观察和统计眼球损伤的部位、程度及范围.结果 眼球挫伤56例,眼球破裂伤43例,眼球穿孔伤21例,共124只眼球损伤.眼球体积改变、眼球变形、眼环部分增厚或不连续、前房加深或变浅、玻璃体内斑片状密度增高、晶状体形态不整及脱位或脱出、球内或眶内异物及眶壁或颅面骨骨折是机械性眼球损伤的常见CT表现及伴随表现.结论 机械性眼球损伤CT检查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在诊断小肝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检验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triple-phase helical CT,THCT)在小肝癌(SHC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分析100例SHCC患者的CT图像。采用高质量扫描模式,扫描参数为:层厚5mm,螺距3;增强3期扫描(以下简称3期扫描(分别为平扫、注射对比剂后20-25s动脉期扫描、45-50s门静脉期扫描、3min延迟期扫描,120kV,270-300mA。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流率为3ml/s(剂量为1.2-1.5ml/kg)。通过放射科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的医学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分析SHCC的CT图像,确定肿瘤强化特点。分析SHCC强化特点与其组织学分类和分级间的关系。统计学分析CMH 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SHCC在3期扫描上81例为典型表现,即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为低密度或等密度;19例为非典型表现。SHCC3期扫描检出率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X^2值为211.953,P=0.001),以延迟期检出率最高。SHCC中以梁型较多,与其他分类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604)。SHCC在病理组织分级上差异无显著意义(X^2值为2.133,P=0.144)。结论:大多数的SHCC在3期扫描上呈典型表现。SHCC定性诊断主要靠增强的动态变化特点,延迟期检出率最高,薄层THCT扫描能提高SHCC检出率,综合3期扫描的表现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附件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MSCT对附件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附件结核的MSCT表现。结果:10例中9例有盆腔积液,其中少量3例;盆腔包裹性积液4例,大量腹水2例;附件区软组织增厚8例;软组织包块4例,囊实性、囊性各2例,附件区斑点状钙化2例;腹膜、大网膜增厚、盆腔脏器粘连7例;盆腔淋巴结肿大4例;下腹及盆腔肠壁肿胀增厚4例。结论:结核性的盆腔炎肿瘤标记物CA-125可有升高,包块形态不规则,张力不高,占位效应不明显,很少形成规则的圆形,囊壁较厚,部分可见钙化;盆腔积液总是累及子宫直肠窝,腹膜增厚多为弥漫性均匀性增厚,腹膜增厚患者盆腔积液的密度相对较高。多数附件结核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癌是老年人群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结肠癌被认为起源于腺瘤性息肉,结肠筛选检查可发现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瘤,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螺旋CT结肠成像术(CT Colonography,CTC)因操作简便、无创伤,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结肠筛选检查方法。特别是,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应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CTC的图像质量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CTC对于发现1cm以上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结肠镜近似,在结肠检查中显示了显著优势。本文重点介绍CTC检查技术、进展和在结肠癌筛选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确定与评价MSCT肛缘的解剖定位与测量方法,从而为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从2009年8月始连续选取48例因怀疑其他疾病而行腹盆腔CT检查的成年患者,按性别或年龄进行分组.男性组23例,女性组25例;低年组24例患者28~50岁,平均41岁,高年组24例患者52~81岁,平均64岁.于患者肛缘处用浸有碘对比剂的棉球作标记后行64层螺旋CT扫描,于MPR法得到的矢状面图像上分别测量耻骨联合下缘到肛缘(棉球)的距离(La)、骶5椎体下缘到肛缘的距离(Lb)、小骨盆下口与肛缘的距离(Lc)、肛门外括约肌基底襻的下缘与棉球的距离(Ld).分别计算La、Lb、Lc与Ld的平均值、标准差(s)与95%、80%可信区间.以±1.96 s或±1.28 s的范围<5 mm为满足临床需要的标准.将满足标准的距离分别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2组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Ld值为(9.8±1.2)mm,其±1.96 s和±1.28 s分别为4.8 mm和3.0 mm,符合要求,且测量方便.男性组和女性组Ld分别为(10.0±1.2)和(9.6±1.2)mm,低年组和高年组Ld分别为(9.6±1.2)和(9.9±1.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基底襻下缘在MSCT上可清楚显示,其与肛缘之间的距离恒定,且测量方便,将其作为CT图像上直肠肿瘤与肛缘距离测量的解剖标志,误差可在0.5 cm以内.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本文收集MSCTA血管成像44例,其中脑动脉血管MSCTA成像11例,肺动脉血管MSCTA成像21例,主动脉血管MSCTA成像6例,肝动脉血管MSCTA成像5例,髂动脉血管MSCTA成像1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ml,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3.5ml/s。扫描延迟时间按照经验值,脑动脉15~20s,肺动脉10~15s,主动脉、肝动脉、及髂动脉等20~25s。扫描后原始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做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部份病例做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结果:11例脑血管MSCTA正常6例,肺动脉MSCTA(CTPA)21例,正常15例,5例肝动脉MSCTA,正常2例;脑血管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1例;肺动脉栓塞6例;胸主动脉夹层3例:升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肝动脉瘤1例,肝癌1例,肝血管瘤1例;1例右髂总动脉瘤。结论:多层螺旋CT 3D血管成像(3D-MSCTA)可清晰显示各部位的三维血管形态,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旋转图像,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病灶的整体形态,对指导临床手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华支睾吸虫病的多层螺旋C T表现。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65例肝华支睾吸虫病的多层螺旋C 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5例肝华支睾吸虫病均有肝内胆管呈囊状及杵状扩张,其中38例肝华支睾吸虫病扩张胆管内可见点状软组织密度虫体影,占58%(38/65),13例胆囊内见点片状沉积物样及团状虫体影,占20%(13/65)。合并胆管结石6例,占9.2%(6/65)。合并胆囊结石8例,占12.3%(8/65)。合并胆管炎8例,占12.3%(8/65)。合并胆囊炎5例,占7.6%(5/65)。合并肝脓肿3例,占4.6%(3/65)。65例胆总管均未见扩张。多平面重建可更仔细的观察肝胆管扩张情况。结论肝内胆管呈囊状及杵状扩张,而胆总管无扩张是肝华支睾吸虫病的特征性CT表现。扩张胆管内点状及胆囊内沉积物样或团状虫体影,是肝华支睾吸虫病的特异征象。多平面重组可更细致观察肝胆管扩张情况和细节,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GT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小肠梗阻病例进行了上下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并将CT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1例小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良性病变29例(包括胆石性梗阻,腹外疝或腹内疝,粘连性肠梗阻,肠气肿,炎性纤维性息肉,粪便纤维素性梗阻,肠套叠伴良性病变,小肠克罗恩病),恶性病变12例(包括胃癌术后转移,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肠套叠伴恶性病变).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梗阻病因39例(95.1%),误诊漏诊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梗阻病因的有效且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肝癌(SHCC)在螺旋CT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螺旋CT扫描中呈不典型表现的SHCC 22例共24个病灶的CT征象。结果:22例共发现24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其中10个病灶在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略高密度或中心性斑点状强化;2个病灶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为等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7个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低密度;5个病灶动脉期病灶边缘有环形强化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仍有持续强化。结论:SHCC在螺旋CT扫描中有多种不典型表现,病灶的血供情况、病理学基础等是产生不典型表现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