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阶段综合个体心理干预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美沙酮个体心理干预组(研究组)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组间治疗保持率、治疗12个月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家庭支持量表的差异。结果:分阶段综合个体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治疗保持率,治疗12个月后两组对比抑郁、焦虑、家庭支持量表评分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心理干预能通过坚定海洛因成瘾者的戒毒愿望与信心,改善不良情绪,使患者在家庭关系方面都得到改善,帮助海洛因成瘾者彻底戒毒,真正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39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在入组时和维持治疗一个月后进行自评测查。结果:患者入组时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维持治疗一个月后和全国常模因子分,维持治疗一个月后SCL-90仍有多个因子分显著升高。SDS表明入组时患者抑郁发生率为93.4%,维持治疗一个月后为85.3%,两者无显著差异(χ2=2.403,P=0.121)。SAS表明入组时患者焦虑发生率为47.8%,维持治疗一个月后为34.6%,入组时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维持治疗一个月(χ2=4.499,P=0.034)。结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应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69名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的海洛因依赖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MMT治疗前SDS、SAS和SCL-90各因子分、阳性项目均分及总分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常模(P〈0.01),MMT治疗后与治疗前上述各项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SDS、SAS、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阳性项目均分仍非常显著地高于常模(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MMT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较正常人群明显严重,在MMT过程中,应加强社会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开展综合心理干预,探讨其效果。方法:治疗前,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13)对2006年10月-2009年6月在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和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治的海洛因成瘾患者405例进行筛选,将筛选出有抑郁症状的199例患者,根据抑郁评分均衡分分为对照组(n=99)和干预组(n=100),对照组仅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干预组除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外,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疗、集体治疗等。心理干预治疗由门诊专科医务人员负责,每星期两次,为期6个月。6个月后再次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的抑郁情绪好转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和综合心理干预的有效结合,可以减轻海洛因患者的抑郁症状,对预防复吸和保持操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综合干预对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者偷吸原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维持治疗者偷吸海洛因的主要原因,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偷吸原因的影响。方法:把门诊在治的药物维持治疗者79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39人与对照组40人。对干预组进行美沙酮剂量干预、心理干预、家庭干预、奖惩激励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单纯美沙酮药物治疗。二组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干预前及综合干预12个月后偷吸原因问卷调查。结果:药物维持治疗期间受治疗人员偷吸海洛因的主要原因为“为打发无聊时间”。综合干预后,干预组受“毒友的影响”由46.1%下降到26.9%,对照组由20%上升到32.2%。干预组家庭支持程度提高,对照组家庭支持无明显变化。结论:综合干预可以影响偷吸原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对海洛因心理渴求的程度和发展规律。方法:应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制定心理渴求程度量表对海洛因依赖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剂量、依从性高低三类情况下对海洛因的心理渴求程度进行调查和比较,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海洛因依赖者VAS评分入组前和入组后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入组后15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之间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依从性组和低依从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程度在随着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其中在治疗初期下降最明显;服药依从性高者心理渴求程度明显低于服药依从性低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美沙酮剂量的高低对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程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2周.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14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7d及14d 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可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昆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A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汉族海洛因依赖者多巴胺D2受体基因-141C Ins/Del多态性与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心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81例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多巴胺D2受体基因-141C Ins/Del基因多态,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心理因子的关系.结果:Del+组(-141C Del/Del,-141C Ins/Del)与Del-组(-141C Ina/Ins)两组间SCL-90各个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2受体基因-141C Ins/Del多态性与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心理症状间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美沙酮维持治疗偷吸原因调查及针对性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偷吸海洛因的原因,评估针对性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在治疗期间尿检阳性或自述有偷吸行为的120例门诊维持治疗患者进行偷吸原因调查;同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以针对性干预+美沙酮维持治疗,对照组仅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家庭功能和维持治疗情况,评估针对性干预的疗效。结果:心理因素、毒友引诱、身体不适是造成偷吸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治疗依从性和服药率有所提高。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偷吸毒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偷吸原因干预可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美沙酮维持合并心理、家庭干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美沙酮维持治疗+心理、家庭干预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维持治疗的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9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美沙酮+心理、家庭干预(A组,30例)、心理、家庭干预(B组,30例)和对照(C组,30例)3组。比较组间治疗保持率的差异及美沙酮+心理、家庭干预组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比较,美沙酮+心理、家庭干预组治疗保持率高(P<0.001);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P<0.05)。维持剂量20-70 mg.d-1。结论:美沙酮+心理、家庭干预对提高海洛因依赖者治疗保持率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轻微。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剂量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到个体化,并足量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患者及其配偶采取同步心理干预方法,分析由此对乳腺癌化疗负性情绪及胃肠道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及其配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FACT-B)实行综合评定,同时记录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经过治疗之后的SAS、SD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2)干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3)干预组在情感状况领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及其配偶同步心理干预可改善化疗负性情绪和胃肠道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麻醉与单纯局部麻醉进行乳腺肿物切除,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方法将400例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镇静组(S组300例)和局麻组(L组100例),s组再随机分为s1组(100例)、s2组(100例)、s3组(100例)。局麻组采用单纯局部麻醉,镇静组应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麻醉。术前1d、术后3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测评。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示,局麻组和镇静组术前无差别,镇静组内也无差别(P〉0.05)。术后,局麻组和镇静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评分明显高于镇静组,镇静组组内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1组的评分高于s2和s3组。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测评显示,术前镇静组与局麻组在偏执、恐怖、敌对、躯体化等各分量表的得分无差异(P〉0.05),术后镇静组的分数明显低于局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内的差别有意义(P〈0.05),s1组的评分高于s2和S3组。结论在乳腺肿物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麻醉的患者比单纯应用局部麻醉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反应发生率及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6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正常人群60例为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进行调查;实验组给予3个月的心理干预后再次评估,并与心理干预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实验组抑郁发生率为66.6%(40例),焦虑发生率为68.3%(41例);心理干预前实验组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后实验组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焦虑反应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及联合氟西汀治疗拒绝上学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符合拒绝上学诊断标准的患者95例,年龄8~18岁。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CBT组(n=47)、CBT+氟西汀组(n=48),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记录每组的返校率。结果:CBT组治疗前后SAS和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返校率74.5%;CBT+氟西汀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返校率83.3%。两组间返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和CBT联合氟西汀均可以有效治疗拒绝上学,氟西汀不能提高CBT治疗拒绝上学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鼻腔内低强度激光照射(ILILT)与心理联合治疗对海洛因成瘾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分成3组,ILILT组、综合组和对照组,前两组分别运用我国自制的低强度激光照射仪对被试进行3个疗程的鼻腔激光照射,同时综合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障碍消除心理治疗,以同期参加所内常规治疗的30名海洛因成瘾者组成对照组。使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CL-90进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ILILT组与对照组在失眠(F=1.74,P<0.05),烦躁(F=3.68),疼痛(F=4.12),胃肠不适(F=5.04,P<0.01)方面差异呈显著性;综合组在各项得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呈显著性,其中,SDS:F=2.03,P<0.05),SAS、SCL-90两项F分别为4.98,5.24,P<0.01;综合组与ILILT组在疼痛,肠胃不适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但SAS(t=3.24,P<0.05),SDS(t=0.37,P<0.05),SCL-90(t=2.19,P<0.01)得分上差异呈显著性。显示心理治疗对烦躁、抑郁等情绪心理特征问题有较好的作用,但对疼痛,肠胃不适这样的生理问题作用不大。结论:ILILT对改善稽延性戒断症状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心理症状疗效不明显,联合心理治疗则对心理障碍有较好的疗效,证明联合ILILT、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对药物成瘾者的身心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帮助降低引发复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评价无器质性心脏早搏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无器质性心脏早搏伴焦虑抑郁患者212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2组均给予美托洛尔,每次25~ 50 mg,2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氟西汀20~40 mg,1次/d(72例)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34例),1片/次,早晨及中午各服1次,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并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S:(39 ±9)分比(52±10)分;SDS:(39±10)分比(58 ±11)分;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S:(39±9)分比(53±10)分;SDS:(39±10)分比(58±9)分;P<0.01].对照组治疗后心悸、胸闷、气促、胸痛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30.2% (32/106)、42.6%(43/101)、46.0%( 23/50)、48.6%( 17/35),观察组改善率分别为84.9%( 90/106)、95.9% (93/97)、96.4% (53/55)、92.1%(35/3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心脏早搏的临床疗效为84.0%(89/10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 (57/106).观察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脏早搏患者伴有焦虑抑郁障碍,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早搏的发生,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情绪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颜  郭成军 《中国医药》2013,8(7):890-892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 104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48例)和中西医结合组(56例),分别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治疗+心可舒片1.24 g/次,3次/d),在初诊和用药2、4和8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抑郁及焦虑状态测评.结果 用药8周时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抑郁焦虑异常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自评量表(SDS):9.6% (5/48)比3.8% (2/56);焦虑自评量表(SAS):12.5% (6/48)比5.8% (3/56),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抑郁焦虑发生比例下降,而在其他时间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女性患者的抑郁比例在初诊时较男性高[20.8% (10/25)比8.3% (4/23),P<0.05];治疗8周后,女性抑郁焦虑症状在中西医结合组明显改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周随访时抑郁状态异常情况受性别和治疗方法的影响;而焦虑状态异常情况与性别相关性不强,但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变量.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冠心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状态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综合性心理治疗对改善放疗或化疗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7例放疗或化疗癌症患者分为2组,干预组40例患者在常规放疗或化疗基础上,应用认知疗法、心理疏导、松弛训练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放疗或化疗方法治疗。在干预前1周内、综合性心理治疗1个月后应用焦虑、抑郁测评量表(SAS、SDS)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SAS、SDS分值均比治疗前的SAS、SDS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SAS、SDS分值均比治疗前的SAS、SDS分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可改善放疗或化疗癌症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9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9例给予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9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9个月末,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再次复发率为18%,对照组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9.54,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复发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