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转归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转归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中老年人为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人群,此类疾病通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异常糖耐量等疾病.结肠镜查看显示: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全结肠1例(1.11%),直肠2例(2.22%),盲肠与升结肠4例(4.44%),横结肠7例(7.78%),左半结肠76例(84.44%),且病变累及多部位时呈现节段分布,1例(1.1 1%)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89例(98.89%)非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经2~4周治疗后再次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变好转或者消失.结论 临床需加强对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便血、下腹痛的重视度,且充分利于结肠镜进行检查,以便及早确诊,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确诊的20例老年人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腹泻。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结论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杨治中 《云南医药》2011,(4):453-454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壁血流灌注不足,局部循环障碍,引起结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本文将我院消化内科自2004~2010年结肠镜检查诊断的1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对2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血常规检查资料及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理检查黏膜下层坏死、出血和肉芽组织,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16例痊愈,3例好转,1例转外科手术.结论 中老年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肠镜检查是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良好,肠坏死患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且大于65岁和/或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其危险性增加[2].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收治的24例IC患者,对其临床、结肠镜特点及转归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结肠炎(简称,IC)是由于肠壁血液灌注不良所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本文分析了我院近5年确诊的2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永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特征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结肠镜检显示,以左半结肠及直肠好发,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8例(其中6例合并房颤,8例合并眼动脉分支栓塞),脑梗死患者5例,糖尿病3例,无相关疾病4例。误诊率高,有7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例误诊为痔疮出血病,1例误诊为肠道蛔虫症,2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总误诊率达24%。结论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较困难,早期行结肠镜是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肠病的有效手段,并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可辅以腹部CT或MRI、彩超、DSA等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宏义  朱超 《云南医药》2012,(6):604-606
缺血性结肠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1]。缺血性结肠炎(IC),又称结肠缺血,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本文通过对26例IC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其临床特征,从而为IC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镜检查分型为:一过型42例(91.30%)、狭窄型3例(6.52%)、坏疽型1例(2.17%);给予内科治疗的42例一过型和3例狭窄型患者,在治疗后患者的结肠病情都有所好转,经过复查肠镜检查,发现3例患者的肠腔较窄,4例患者的肠黏膜出现充血现象,35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还有1例年龄较大的坏疽型患者,因没有及时得到治疗,手术之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中毒性休克现象。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对于此病的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其中早期结肠镜检查方法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32例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基础疾病、结肠镜特征、病理学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的相关资料.结果 本组32例均伴有一种或几种基础疾病,以高血压最多,次为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 32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100%)、便血29例(90.63%)、腹泻17例(53.13%);结肠镜检:病变累及结肠脾曲12例(37.50%),乙状结肠l3例(40.63%),降结肠4例(12.50%),横结肠2例(6.25%);升结肠1例(3.13%).29例经内科治愈,2例重度狭窄型经外科手术治愈,1例坏疽型患者术后死亡.结论 提高认识,重视临床症状特点及相关基础疾病,尽早肠镜检查及活检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为临床及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01~2012-10收治的2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多见,多数患者伴随有心脑血管疾病。内镜下表现多为局限性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结论:及早应用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情况.方法 对10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肛门护理、生活饮食方式指导及出院后的回访指导,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共行保守治疗95例,手术6例.95例患者腹痛缓解时间约为1~18 d,平均(7.2±1.8)d,大便恢复至正常时间平均3~15 d,平均(8.1±1.9)d.临床治愈率为94%,2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通过对缺血性结肠炎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探讨缺血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1月~2011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IC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相关发病因素有年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痛、腹泻、便血是本病常见症状,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早期结肠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大部分非坏死型缺血性结肠炎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可以治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银杏达莫注射液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疗效肯定。坏死型缺血性结肠炎病情进展快,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差。结论 IC易发生于中老年人,少数病例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在临床上应重视中老年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腹痛、便血,及早行结肠镜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薛文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163-1164
<正>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导致结肠黏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现将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20例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50岁以上20例(80%),大多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结肠镜分型:一过型20例,狭窄型4例,坏死型1例。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应早期行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诊断。一过型、狭窄型内科保守治疗,坏死型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例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ICI相关性结肠炎的病程特点、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患者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ICI相关性结肠炎诊断年龄为48~70岁。6例患者在接受2~6次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疗程后,出现ICI相关性结肠炎,中位疗程为4.1个;首次抗PD-1/PD-L1治疗后,ICI相关性结肠炎起病时间为14~84 d,中位时间为53 d。6例患者中,4例为2级ICI相关性结肠炎,且病变在左半结肠,3级、4级各1例,病变范围均为全结肠。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而连续性的黏膜糜烂、充血和水肿,2例3~4级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镜下可见多发不规则溃疡。黏膜活检病理均表现为黏膜活动性炎症伴隐窝炎、隐窝脓肿。6例患者完成结肠镜后,均接...  相似文献   

17.
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结肠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临床与内镜下的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研究并分析4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及治疗等相关病历资料.结果 该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腹部剧痛、腹泻和血便,内镜下表现为局限性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经治疗,33例痊愈,7例明显好转,2例死亡.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肠镜检查可及时确诊缺血性结肠炎,通过合理的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结肠炎2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colitis ,IC)系结肠局限性缺血性病变 ,国内报道少。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率的日益增长以及辅助检查技术的进展 ,IC发病率也逐渐增多。我们总结分析了 1989年 8月~ 2 0 0 1年 12月于我院诊断明确的IC 2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0例 ,女 16例 ;年龄5 8~ 78岁 ,平均 6 3 2岁。病程 3小时~ 4个月。本组均经临床、钡灌肠、电子结肠镜、病理组织学确诊 ,其中一过型 2 3例 ,狭窄型 2例 ,坏死型 1例。1.2 临床表现 腹痛 2 3例 (占 88 5 % ) ,轻至中度…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云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2-172,176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表现及病理学检查。方法:对2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病理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89.3%),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占75%。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阶段性分布,结肠黏膜充血、糜烂坏死及黏膜下出血。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泻、血便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