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腹泻患儿粪便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肠道微生态与小儿健康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儿童微生态环境尚不稳定,抗生素的应用,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越来越多,其中真菌引起的小儿腹泻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了解宁乡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8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检出阳性率为40.8%,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结论对腹泻患儿粪便作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有利于临床对该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RV)检测结果。方法留取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检测RV,对检测结果按不同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婴幼儿粪便检出RV为48.5%,男女发病之比为2.4∶1,男性阳性率为48.7%,男女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高发病年龄段是3个月~2岁,占总阳性90.9%;RV感染明显增多时间是10月份至次年2月份,占全年发病总人数86.6%,高峰时间是11月、12月、1月3个月,占全年发病率总数76.8%。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检测粪便RV是临床诊断和对症治疗婴幼儿RV肠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以52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测定其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315例,阳性率为60.6%。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与<6个月婴儿组、2~6岁幼儿组作比较(χ2检验)P<0.05及P<0.01,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同一年龄组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较敏感的方法,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腹泻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84-3685
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RV)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的特征。方法: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分别在秋、冬、春季节,对212份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RV检测。结果:在212份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67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31.60%;其中1~2月份检出35例RV阳性粪便,占52.24%(35/67);0.5~2岁年龄段RV阳性56例,占88.06%(59/67);检出男性RV阳性49例,阳性率为32.23%(49/152);女性RV阳性18例,阳性率为30.00%(18/42)。结论:我院由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每年春季的1~2月份,0.5~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来某院就诊婴幼儿腹泻大便中A群轮状病毒(RV)感染和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其发病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试剂盒,检测2012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门诊和住院部送检的腹泻婴幼儿大便标本共5841例,从年龄、性别、感染季节三个方面统计分析A群轮状病毒感染差异显著性。结果:5841例腹泻婴儿中,RV感染阳性率为33.6%;RV感染的对象主要为半岁到2岁婴幼儿,占75%;每年的第四季度为高峰期。结论:加强腹泻婴幼儿大便中选择性的人类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护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轮状病毒腹泻63例,本组患儿根据具体病情给予液体疗法,积极行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高热患儿给予退热剂,同时给予病毒唑。在给予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科学精心护理:调整患儿饮食、严密观察患儿病情等护理。结果本组患儿治疗后对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显效39例,有效2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有效的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RV)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79份轮状病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48.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婴幼儿易感,秋冬季为高发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9.
梁巍  邵永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29-230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中粪便轮状病毒(RV)检出状况。方法以107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即金标免疫层析法,测定其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敏感的方法,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49例,阳性率为45.4%。将1~6月婴幼儿组、6月~1岁、1~2岁与2~4岁幼儿组作比较(χ2检验)P<0.05及P<0.01,表明1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同一年龄组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小儿腹泻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对照组35例患者在经过常规护理之后,26例痊愈,6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1.43%;观察组35例患者在经过个性化护理之后,30例痊愈,5例有效,总有效率10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会理有助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杭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RV),进行分析,并了解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56例急性病毒性肠炎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人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156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感染86例(55.1%),均为A组,人轮状病毒的感染对象主要为6~24月龄的婴幼儿,男女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是杭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且好发于2岁以内婴幼儿,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且临床表现较非轮状病毒感染组重。  相似文献   

12.
贺时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29-230
目的观察益生菌在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预防组35例。两组患儿均选择头孢克肟或阿莫西林口服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5~7d,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与其他药物间隔2h单独口服,每日2次,每次1g,共服5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腹泻发生率。并经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感染性腹泻。结果预防组在治疗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例,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1例,发生率为36.67%,预防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8,P〈0.05)。结论益生菌在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口服大蒜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大蒜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分别将急性腹泻62例,迁延性或慢性腹泻40例分为大蒜素组、抗生素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大蒜素、抗生素、大蒜素+抗生素治疗。结果:大蒜素组与抗生素组临床表现及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本组、抗生素组与联合组比较,其临床表现及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大蒜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则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小儿轮状病毒(RV)性腹泻的发病规律和血清型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01年9月~2003年8月期间5岁以下的腹泻住院病儿的粪标本,进行病毒抗原鉴定和血清分型。结果721份小儿腹泻粪标本,轮状病毒阳性为345例(47.85%);年龄在7~18个月时发病率最高为239例(69.28%);10月份~1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为248例(71.88%);血清型分型以G3型199例(60.49%)为主,其次是G1型74例(22.49%);少见的血清型G9型3例(0.90%)。在对G血清分型标本中的80份进行P血清分型,其中P[4]型29株,P[8]型11株,P[4]、[8]混合型8株。G型和P型的组合型是P[4]G3、P[8]G3、P[4]G1等29例(36.25%)为主,P[8]G1和P[4]G2为6例,仅占8.20%。出现2例(0.60%)P[4]G9少见组合型。结论苏州地区2001年9月~2003年8月间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是以G3型流行毒株为主,全国则以G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我院门诊和儿科的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腹泻婴幼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平均阳性率为64.4%。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口服锌制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思密达与锌制剂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给予口服思密达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锌制剂,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73.3%,平均止泻时间分别为(48.92±3.02)d和(100.23±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与锌制剂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腹泻患儿大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按照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检测疑似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结果对254例疑似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的检测,共检出94例患儿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7.01%。从不同年龄段上来分析,0-2岁的幼儿患病率最高,其中0~1岁的阳性检出率为44.09%,1~2岁的阳性检出率为35.48%,明显高于2~10岁的人群。按不同月份来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主要高发于10~12月份和1~3份,检出阳性率为45.19%和42.86%,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之一,且轮状病毒主要好发于0~2岁幼儿,同时以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8.
黄义樵  周颖 《北方药学》2011,8(12):77-77
目的:为了执行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分析小儿腹泻病的用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某院儿科住院的以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262例用药情况.结果:治疗用药基本合理,也存在滥用抗茼药物、重复使用止泻收敛药及助消化药.结论:对不合理用药的医生,医院要进行干预,并保证患儿用药的安...  相似文献   

19.
宝乐安和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宝乐安和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设宝乐安和思密达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宝乐安和思密达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宝乐安和思密达联合治疗组退热时间、粪便性状、便次及化验检查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宝乐安和思密达联合是治疗小儿腹泻有效并易于被接受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常规给予抗炎、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蒙脱石散口服。对照组仅加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5天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急性腹泻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腹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