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大多数ITP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代偿增生,同时伴有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本文将1999~2004年我院收治ITP患儿47例骨髓像及血象的改变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5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男:女=1.43,中位年龄31个月,2岁以下占47.06%;急性型占91.37%,慢性型占8.63%。2、47.84%有前驱感染病史,31.76%在发病前1~4周有预防接种史。3、病原学检查阳性率73.81%,其中HPVB1945.24%。4、预防接种疫苗中乙肝疫苗34.57%,百白破疫苗24.69%,麻疹疫苗8.64%。5、临床表现94.12%以轻、中度皮肤粘膜出血为主,重度出血仅占5.88%。6、就诊时血小板数量:平均22.47×109/L,≤20×109/L占56.47%。7、骨髓常规涂片巨核细胞总数增多的占77.06%,分类中成熟无血小板产生的巨核细胞数>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数>成熟有血小板产生的巨核细胞数>裸核巨核细胞数。8、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97.42%血小板在2周内达正常,复发率4.29%。9、疫苗相关ITP的中位年龄6月,就诊时平均血小板数量22.3×109/L,95.06%患儿为轻中度出血;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者占75.68%;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85.71%,其中HPVB19占64.29%;93.83%患儿治疗后平均4.90天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复发率3.7%。结论1、小儿ITP患者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2、病毒感染与小儿ITP关系密切,HPVB19在小儿ITP发病中有重要意义。3、疫苗相关的ITP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除发病年龄小外临床特点与其他ITP相似,相关疫苗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多见,应引起注意。4、HPVB19阳性患儿临床特点与一般ITP大致相同。5、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ITP疗效显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有严重出血或血小板极低的患儿止血效果明显,可以避免血小板输注和相关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呈多样性,疗效也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将我院近4年收治的92例ITP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患儿年龄从新生儿到14岁以下,其中新生儿1例,3岁以下58例,占63.0%,4~6岁26例,占28.3%,7~14岁8例,占8.7%,男44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1∶1.2。入院时轻度出血13例,占14.1%;中度出血63例,占68.5%;重度出血12例,占13.0%;极重度出血4例,占4.4%,其中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颅内出血1例。所有病例都有皮肤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IT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年龄、诱因、出血情况及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婴幼儿发病多见,其中年龄1个月~1岁者37例(29.6%),~3岁者38例(30.4%),≤3岁占所有病例数的60%;(2)起病诱因不明者67例(53.6%),诱因明确58例(46.4%),12例(9.6%)发病前1个月内有预防接种史;(3)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使出血症状很快消失;治疗后3、7 d的血小板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儿童ITP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期多见;(2)约半数患儿有前驱感染史,疫苗接种后ITP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3)泼尼松、泼尼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以及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3种方法治疗儿童ITP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1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骨髓检查是确诊ITP的重要手段 ,骨髓标本的采集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 ,在小儿ITP特别是重症病例运用的安全性值得关注。我科自1 997年起 ,采用胸骨穿刺采集骨髓 ,现就 1 999年 1月至 2 0 0 4年 5月接受胸骨穿刺的 90例ITP患儿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对象和方法1 对象  1 999年 1月至 2 0 0 4年 5月我科接受胸骨穿刺的ITP患儿共 9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 986年杭州会议所制定的ITP诊断和分型分度标准[1 ] ,其中男 4 8例 ,女 4 2例 ,5 2例 ( 5 7 8%) ,3~ 6岁 1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儿的临床和骨髓细胞学资料。结果小儿ITP以男孩和急性型多见。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占40%,肠炎占6.7%,无明显诱因者占46.7%。患儿均有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计数(15~41)×109/L。150例患儿中,显效70例(46.7%),良效51例(34.0%),进步18例(12.0%),无效11例(7.3%),总有效率为92.7%。显效者中急性型明显多于慢性型(P<0.001);进步者中急性型明显少于慢性型(P<0.001);良效、无效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前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者疗效明显优于计数正常或减少者(P<0.01)。结论小儿ITP通常起病急,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一定关系,常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前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多少有助于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骨髓巨核细胞数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行骨髓检查的642例原发性ITP患儿资料,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和(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疗效判定依据血小板计数高低和出血症状改善分为:完全有效、有效、无效。患儿在使用激素治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应用SPSS 12.0软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核细胞正常组(64例)中位年龄小于巨核细胞增多组(5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6,P=0.045)。巨核细胞正常组入院时血小板中位数高于巨核细胞增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4,P=0.019)。两组不同分型间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2,P=0.491)。巨核细胞正常组经治疗后有效率低于巨核细胞增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7,P0.001)。结论原发性ITP患儿入院时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者血小板数高于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有助于判定疗效,但与患儿是否发展为慢性ITP无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1 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rn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同时,骨髓巨核细胞成熟受阻,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B淋巴细胞在上述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9.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是一组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粒、红系统无改变的出血性疾病。本病自1980年Hirsh等首次报道之后,国内温氏等(1,2)有少量报道,小儿病例报道尚少。现将我院1986年至1997年5月期间收治的11例报告如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卫.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经外周血、骨髓涂片及有关检查,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的诊断标准”,’,”,排除了AA、MDS、ITP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确诊为AATP。男7例,女4例。年龄3~13岁(平均5.8岁)。起病至确诊时间为3天~8年。8…  相似文献   

10.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们应用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5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科收治的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患儿 15例 ,均符合难治性ITP诊断标准[1] 和脾切除指征。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9~ 14岁 ;病程 3~ 6年 ;栓塞治疗前末梢血小板 (10~ 2 0 )× 10 9/L 8例 ,(2 1~ 30 )× 10 9/L 7例。对照组 8例为同期收治的难治性ITP脾切除患儿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9~ 14岁 ;病程 5~ 8年 ;术前血小板平均 2 …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联合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2例 ,采用α 干扰素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例ITP患儿的诊断符合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ITP诊断标准。急性型 6例 ,慢性型 6型。年龄 3个月~ 12岁 ,病程 3天~ 4年 ,血小板 <10× 10 9 L者 1例 ,10~ 2 5× 10 9 L者 5例 ,2 5~ 5 0× 10 9 L者 5例 ,5 0~ 10 0× 10 9 L者 1例 ;骨髓为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 ,血小板少见。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慢性ITP6例曾接受皮质激素、维生素C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骨髓检查是确诊ITP的重要手段,骨髓标本的采集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在小儿ITP特别是重症病例运用的安全性值得关注。我科自1997年起,采用胸骨穿刺采集骨髓,现就1999年1月至2004年5月接受胸骨穿刺的90例ITP患儿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成人发病屡有报告,但有关小儿病例报告较少,我院自1991年-1996年收治本病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并符合朱跃军等[1]提出的诊断标准。男3例,女2例,年龄7-12岁;起病至确诊时...  相似文献   

1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继发于感染、疫苗接种后,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慢性ITP一般指病程持续12个月以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于儿童,现将我院儿科自1990年~1994年底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难治性ITI>1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岁7例,~7岁6例,~11岁3例,以幼儿及学龄期儿童多见(sl·25%)。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16个月。16例ITP患儿人院时血小板计数多在60X10’/I。以下,全部病例均有骨髓化验,具有典型的I’-fl--3骨髓象。而且均为急性型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停药后2个月复发者,最少复发2次…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2年对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行小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效满意。本文急性型7例,慢性型1例,女5例,男3例,年龄1~14岁,病程3d~4a,临床诊断按1986年杭州会议标准,8例有皮肤粘膜淤斑、淤点,2例伴鼻衄,1例伴牙龈出血,肝肿大2例2~3cm,脾肿大1例(肋下3cm),骨髓巨核细胞大部分增多,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目前治疗多用皮质激素及 或丙种球蛋白。我们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伍用抗病毒药治疗 2 4例 ,与对照组 19例比较 ,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ITP患儿 43例 ,为 1995年至 2 0 0 1年在我科住院的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8年山东荣成全国小儿血液会议标准[1 ] 。1、一般情况 :43例ITP患儿中 ,男 2 2例 ,女 2 1例。汉族 3 9例 ,维族 2例 ,哈族 2例。发病年龄自 2个月至 12岁。急性型 3 6例 ,慢性型 7例 (包括反复发作超过 6个月 2例 )。发病季节以冬春多见 …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由于体内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被坏。血小板参数测定能够反映骨髓的代偿情况,有助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动态观察了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以急性最为多见。约20%~25%的急性ITP将发展成慢性难治性ITP[1]。初治ITP患儿治疗反应与疾病预后是否有关,对此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64例病例来源于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及出院后随访6月以上患儿。所有病例都为初诊初治,均符合ITP诊断标准[2],除外同时合并呼吸系统或其它系统感染者。记录资料包括:诊断时年龄、性别、治疗措施、治疗反应和实验室检查。2治疗方法血小板(PLT)<15×109/L伴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规律、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1.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2002~2003年住院ITP病例。分型并记录性别、年龄、血小板数、出血程度、诊断和治疗结果,比较急性与慢性、难治性ITP病例资料。2.对病程达0.5年以上患儿发信随访。3.总结死亡病例资料。结果ITP患儿262例,其中急性ITP 235例(89.7%),慢性24例(9.2%),难治性3例(1.15%)。1.急性组<6岁高发(81%),常有明显诱因,治疗恢复快。2.慢性、难治性组>6岁较多(33%),无明显诱因,治疗有效率低,恢复时间长。3.发病多为血小板重度、极重度减少(83.5%),临床多为轻度出血(70.2%)。4.随访66例:急性ITP18例6个月后确诊为慢性ITP;2例随访时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10%)慢性/难治性ITP病程6~12个月自行缓解。5.死亡1例,为慢性型,长期服用激素造成肾上腺皮质危象死亡。结论1.儿童ITP以急性为主,恢复快,预后好。2.部分慢性、难治性ITP患儿有自愈可能。3.切忌过度治疗。4.疗效不佳者需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