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以外的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临床分离的19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判定依据NCCLS(2004版)。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逐年升高,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丁胺卡那、米诺环素以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6种抗生素耐药率高达65%~92%。结论:连续监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单用及其与蒲公英伍用治疗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60例MRCNS感染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静滴万古霉素并同期服用蒲公英汤、仅静滴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和经济学效果。结果:两组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的实际用药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5); A组成本低于B组,A组单位有效率所需成本(C/E1)和单位细菌清除率所需成本(C/E2)均低于B组。结论:A组治疗方案药物经济学效果优于B组。  相似文献   

3.
败血症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的重症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其血培养病原菌种的构成和耐药性发生较大变化,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率不断上升.1998年6月~2000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经血培养确诊的败血症病儿69例,其中32例(46.4%)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败血症.现就其临床特征、药敏试验结果和治疗等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治疗及耐药性监测提供指导。方法对临床分离MRCNS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CNS感染率逐年上升,并表现多重耐药性。结论加强MRCNS感染及耐药性的监控,对临床治疗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②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E/9050)、ATB细菌鉴定仪,对40例MRCNS感染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进行细菌鉴定;应用ATB药敏系统,测定MRCNS对青霉素等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③结果 40株MRCNS中溶血葡萄球菌17株(42.5%),表皮葡萄球菌15株(37.5%),其他葡萄球菌8株(20.0%)。药敏结果显示MRCNS多重耐药,万古霉素及其他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MRCNS感染的首选药物。④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红霉素耐药erm基因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erm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应用兼并引物扩增MRCNS菌的erm基因。结果:55株MRCNS菌中有45株检出erm基因。结论:MRCNS菌获得erm基因的红霉索耐药率为81.8%。  相似文献   

7.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为了解该菌的耐药情况,进而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对88株葡萄球菌进行了耐甲氧西林及耐其它14种常用抗生素和产β-内酰胺酶的测定。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7.6%;耐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最高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率为92.9%,最低的是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39.4%,说明产酶与耐药之间有一定关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提示这2种药可作为临床治疗该类菌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药现状,分析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8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药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基因,并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头孢西丁纸片法阳性64株,检出率为74.4%;mecA基因阳性58株,阳性率为67.4%;其中有1株头孢西丁纸片法阴性而mecA基因阳性,7株头孢西丁纸片法阳性而mecA基因阴性。结论:本地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状况严重;头孢西丁纸片法与PCR检测mecA基因一致率90.7%;PCR检测mecA基因可快速准确判定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耐药性状况及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苯唑青霉素法筛选MRCNS株,K-B法测定其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MRCNS基因同源性.结果 39株...  相似文献   

10.
刘加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84-1885
目的总结我院送检标本中感染凝固酶阴性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的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以期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病人感染中有所帮助及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至2003年住院病人送检标本,统计感染凝固酶阴性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的情况,并同时进行抗生素耐药分析。结果凝固酶阴性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2000年检出47株,2001年为57株,2002年为67株,2003年为68株。并分别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的46.0%,50.4%,53.1%及54.4%。凝固酶阴性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均在80%左右,或80%以上,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凝固酶阴性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每年检出率有增高现象,但增高不很明显。从资料显示说明,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每年均有较明显增高。对于感染这类菌的病人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对于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应认为耐药,治疗时应参照抗菌谱结果。万古霉素是较为理想的抗生素,由于凝固酶阴性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耐药率每年均有增高现象及多种抗生素均产生高耐药,给医院感染造成很大压力,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E)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46株MRSA和121株 MRSE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6株 MRSA和121株 MRSE的分布主要以痰标本为主(44.5%和42.9%),其次为尿液(15.7%和16.5%)。MRSA和 MRSE对苯唑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92.56%、100.00%和96.70%,其次为红霉素(85.62%和88.43%),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耐药率为0.00%。结论医院感染 MRSA和 MRSE对所测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医院应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定期进行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和流行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ecA基因;应用VITEK2检测抗菌药物对MRCNS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50株MRCNS进行分子同源性检测。结果:MRCNS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48%~80%,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15%~17%,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PFGE结果显示,50株MRCNS中分离自ICU病房的3株溶血葡萄球菌和血液科病房的2株溶血葡萄球菌100%同源,其余菌株则显示出大小不一的同源性或无同源性。结论:MRCNS对多种抗菌药物较高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相同病房可增加医院感染传播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4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发多器官系统受损,其中累及2~3个器官者39例(81.3%),累及4个器官者6例(12.5%),累及5个器官者3例(6.3%)。年龄3岁以下占64.6%。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8例中治愈44例占91.7%,死亡4例占8.3%。其死亡率比国内外报道低。  相似文献   

14.
葡萄球菌属的分离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1 974株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以观察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现状。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结果 临床分离到的葡萄球菌中 ,MRSA的分离率为 2 0 .8% (66/ 31 7) ,MRCNS的分离率为 66 .9% (1 1 0 9/ 1 657) ,MRSA主要来源于生殖道分泌物、痰、伤口分泌物 ,分别占 2 7.3 % ,2 2 .7% ,1 8.2 % ;血液标本中MRSA和MRCNS分别占总分离数的 0 .2 5 %和 4 .9% ,而MRSA只占 0 .2 5 %。MRSA和MRCNS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86 .2 %、47.6 %、50 .8%、61 .3 %、54 .5 %、83 .3 %、66 .1 %和 84.9%、37.5 %、45 .9%、53 .7%、58.2 %、84.9%、67.6 % ;MSCNS中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33 .0 %、64 .1 %、58.5 %、2 7.8%均高于MSSA的 1 4 .6 %、42 .8%、41 .5 %、1 7.7% ,但对于MSS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重视对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合理使用糖肽类抗生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将7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减方。对照组36例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安全有效,可以缩短病程及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满足高效、安全、方便、价廉的要求下探讨法莫替丁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DU合并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经胃镜确诊为DU合并Hp感染的患者,经服用法莫替丁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2周,6周后进行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结果:HP根除率为90.2%,溃疡的愈合率为90.2%。结论:此法是一种高效、安全、方便、价廉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辛开苦降法治疗气郁痰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RE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并进一步证实辛开苦降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有效提高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MTL)水平,进而探讨中药辛开苦降法治疗RE的可能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一种有效的基本法则,以及本法则的组方用药情况。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75例合格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辛开苦降方药(张氏通降和胃方);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就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效改善症状,提高MTL,但中药组具有起效快、安全、不易复发等特点,优于西药组。结论: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辛开苦降法可以明显减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变程度,并且可以提高MTL的水平,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可以降低西药治疗的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肠炎平对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方法:100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肠炎平颗粒和常规西药治疗,疗程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肠炎平颗粒能有效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并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携带的mecR1和mec1基因的突变缺失情况,并探讨这种突变和缺失对mecA基因表达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使用PCR法检测mecA基因和调控基因mecR1和mec1,然后对mec1基因测序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N315株(Genbank登录号:BA000018)携带的mec1基因比对。结果在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表皮葡萄球菌和37株溶血葡萄球菌中检测到mecA基因,但有6株表皮葡萄球菌和4株溶血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仅能用引物mecA2-F、mecA2-R而不能用引物mecAl-F、mecAl-R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完整mecR1基因要多于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P〈0.001),但表皮葡萄球菌与溶血葡萄球菌携带的完整mecR1基因并无差别(P〉0.0125)。mec1基因的缺失突变严重,在155株葡萄球菌中仅有14株(占9%)携带野生型mec1基因,202位点(C→T)的点突变发生在36株中。结论mecA的基因表达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可能主要来自mecR1基因的诱导而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则来自其他因素;mec1基因的突变缺失在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能存在一种能绕开mec1基因的抑制作用而使mecA基因表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儿童哮喘合并结核感染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实  容天弼 《海南医学》2001,12(12):8-9
目的 了解儿童哮喘合并结核感染的频率与临床特征。方法 对330例哮喘患儿进行了PPD及TB抗体检测。结果 结核感染31例(9.4%),其中TB抗体阳性19例(61.3%),采用INH加RFP治疗3—6月,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哮喘合并TB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多样,应引起足够重视,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