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及比较,判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否会对血管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方法选取77名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及77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PA)患者,年龄分别为EH组45±6岁;PA组48±9岁,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PA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EH组相比明显增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与血浆醛固酮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厚,说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管损害较原发性高血压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探讨不同级别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65例,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60例。按高血压水平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应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双侧颈动脉IMT,分析颈动脉与原发高血压分级的关系。结果 1级高血压组,IMT(0.83±0.17)mm,2级高血压组(1.38±0.15)mm,3级高血压组(1.6±0.35)mm,正常对照组(0.48±0.1)mm,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分级呈正相关。结论随着高血压分级水平的增高,IMT逐步增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探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NC)44例、糖耐量正常的单纯肥胖组(Ob)42例、新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对象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空腹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并同时行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OGTT中0、30、60、120min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值,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高分辨率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结果IMT值T2DM组较NC组(P<0.01)及O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初发T2DM患者,IMT与年龄、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2hPG)及ISI呈正相关(P<0.05~0.01);与BMI、腰围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后,IMT与BMI、腰围、TC、LDL-C及ISI无显著相关,与2hPG呈显著相关(r=0.461,P<0.001)。结论2hPG是初发T2DM人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与血浆脂联素水平( APN)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IMT分别为高血压内膜正常组、高血压内膜增厚组,另收集门诊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的血糖( FBG)、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PN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IMT。结果组间比较,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与内膜增厚组血浆LDL-C、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DL-C、TC水平在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与内膜增厚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TG、HDL-C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血压内膜增厚组APN低于高血压内膜正常组[(2.36±0.27) vs (3.28±0.25) mmol/L,P<0.01)]及对照组[(2.36±0.27)vs(4.25±0.22) mmol/L,P<0.01)];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低于对照组( 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IMT与APN ( r=-0.232, P=0.028)呈负相关;与LDL-C ( r=0.207, P=0.036)呈正相关;与HDL-C、TC、TG、FBG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 IMT与APN水平呈负相关, IMT增厚与低APN血症可能都与高血压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人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检测42例青年高血压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结果:青年高血压组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IMT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即有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功能损害的出现早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国产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11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给予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根据血压的反应加用小剂量的氢氯噻嗪,6个月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11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8周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米沙坦治疗6个月后,IMT≥0.9 mm患者的IMT有明显变薄趋势〔治疗前(1.07±0.24)mm,治疗后(0.96±0.17)mm,P<0.01〕;IMT<0.9 mm患者的IMT也有变薄的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国产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方案除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外,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临床分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脂的关系,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189例高血压患者按国际标准分为1、2、3级3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采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实验室检查。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左、右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厚和增加,且不同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相关指标随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而上升,其中TCHO和HDL在不同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左、右颈动脉IMT厚度均与血脂水平均成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榆赴高血压患者双侧颈动脉IMT可为临床对动脉血管早期病变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病情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2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及血脂康对其的影响,探讨血脂康调脂以外的动脉血管功能保护作用.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TM),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以血脂康口服,12周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 6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IMT有明显变薄趋势[治疗前(1.13±0.21)mm,治疗后(0.95±0.13)mm,P<0.01].结论 国产调脂药血脂康具有较好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改善血管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将1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动态脉压水平分组:工组,动态脉压≤40mmHg,II组,40mmHg〈动态脉压≤60mmHg,III组,60mmHg〈动态脉压≤80mmHg,IV组,动态脉压〉80mmHg;对入选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结果4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IMT随动态脉压的增加明显增加;动态脉压与IMT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脉压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的改变,及二者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0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EDD及颈动脉IMT和斑块。分析肱动脉EDD与颈动脉IMT相关性。结果颈动脉IMT,E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斑块检出率E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EH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颈动脉IMT与肱动脉EDD呈显著负相关(r=-0.646,P<0.01)。结论 EH患者早期即存在肱动脉EDD减低及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IMT增厚与肱动脉EDD减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4例入院的病人行常规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二维模式下重复测量三次颈动脉IMT厚度并取平均值后观察与高血压有无直接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显著大于血压正常者,IMT增厚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IMT无增厚组,IMT增厚与高血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通过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临床检测及预防高血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64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血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22例)、全期型高血压组(B组,22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C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N组,21例)。分别检测脉压(P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PP与血HCY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CIMT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结论PP及血HCY升高可能是造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同期接受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进行血脂检查,并记录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组IMT值为1.29±0.23 mm,对照组IMT值为0.88±0.12 mm,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测量颈动脉IMT,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医学综述》2019,(2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电生理科住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梗死组(观察组)和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心肌梗死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所有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利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检测血脂水平,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 3±21. 4)分比(6. 7±2. 4)分,(3. 4±2. 1)分比(1. 1±0. 8)分],颈动脉IMT大于对照组[(1. 45±0. 34) mm比(1. 14±0. 15) mm](P <0. 05)。观察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24 h、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对照组(P <0. 05)。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 648,P <0. 001; r=0. 809,P=0. 001),颈动脉IMT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 643,P <0. 001; r=0. 580,P=0. 001),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 844,P <0. 001; r=0. 602,P <0. 001)。结论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梗死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更高,颈动脉IMT更大,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更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Gensini评分与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颈动脉IM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并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将331例35~75岁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及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JNC-7的血压分类标准,比较对照组、高血压前期组(Pre-HT)、糖耐量异常组(IGT)和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组(Pre-HT+IGT)的生化指标变化、平均IMT、颈动脉内径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压、血脂、尿酸等因素在高血压前期、糖耐量异常组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Pre-HT+IGT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颈动脉内径缩小(P<0.05);Pre-HT组与IGT组之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狭窄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用颈部血管B超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来预测冠心病的方法。方法:对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分别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后壁IMT,并检测有无粥样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尿酸。以双侧IMT值、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尿酸、年龄、性别为自变量,冠心病发生与否为应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1)左侧IMT老前辈了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冠心病组的左侧IMT较非冠心病组的左侧IMT厚0.0289cm。右侧IMT增厚率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病的发病率增高。这种预测冠心病的正确率为88.9%。结论:可以用颈部血管B超测量左、右侧内中膜厚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研究军事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患病率及飞行人员MS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CAIMT)的关系。方法对1032名平均年龄23~51(33.32±8.47)岁的现役军事飞行人员依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的标准进行MS的评估,粗算患病率;并从中随机选取MS组32人,非MS组32人,进行CAIMT的研究。结果粗算现役军事飞行人员MS患病率为4.84%;关于CAIMT的研究,MS组CAIMT值明显高于非MS组俨〈0.05),CAIMT≥0.9mm组与CAIMT〈0.9mm组在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CAIMT增厚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现役军事飞行人员MS患病率粗算为4.84%;MS与CAIMT关系密切,腰围为本研究人群CA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直径的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317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和直径(D),求得比值(r),分别与双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和阻力指数(RI)进行比较。结果双侧IMT对Vmax、Vmin和RI有一定的影响(P〈0.05)。r与远端血管血流Vmax、Vmin呈正相关。结论监测脑梗死患者的IMT和r可以了解远段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H型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4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斑块位置及类型,计算斑块积分并测量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病程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构成比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Hcy、空腹血糖(FBG)、HDL-C、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有相关性.结论: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非确诊糖尿病患者,根据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56例,糖耐量受损组69例,新发2型糖尿病级147例.采用超声检查3组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值(1.12±0.18)mm及糖耐量受损组颈动脉内中膜值(0.98±0.21)mm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值(0.51±0.13)mm,(P<0.05).2型糖尿病组与糖耐量受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耐量受损及新发2型糖尿病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提示糖耐量受损患者已经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