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在膝部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及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8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回顾资料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2周、3和6个月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能够促进膝部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辅助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关节镜下对14例新鲜胫骨髁间嵴骨折行断端清理和器械复位,用单枚空心螺丝钉固定,其中2例粉碎性骨折辅以克氏针短期固定,2例陈旧性骨折并畸形愈合者镜下行髁间窝成形及前交叉韧带皱缩术,强调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4-12个月,X线片复查提示平均4个月骨折骨性愈合.16例患者全部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好,参照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87.5%.结论 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创伤小,操作精确,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合并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手术松解方式及术后康复方法。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例(16膝)烧伤后合并膝关节僵硬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9~54(平均33.2)岁。僵硬时间8~26(平均12.6)个月。术前屈曲度5°-50°(平均26.2±11.9)°。术前HSS膝关节功能评分46—72(平均55.8±6.9)分。对僵硬膝关节实施关节松解术,分离关节内粘连,切断挛缩和纤维化的股中间肌,游离深浅筋膜层增加皮肤延展性。术中将膝关节松解至屈曲角度90。以上,用翻转的筋膜瓣在屈膝90°位缝合深筋膜层,皮下组织和皮肤原位缝合,不行植皮手术。术后将膝关节固定在不导致髌前皮肤发白缺血的最大屈曲位,固定72h,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皮肤覆盖、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8~36(平均25.7)个月。结果膝关节屈曲度110°~135°(平均122.2±11.0)°,和手术前相比增加96.0°(P〈O.01),皮肤延展性增加,可以满足关节屈曲度增加的需要。随访结束时HSS膝关节功能评分93—100(平均97.5)分,比术前增加41.7分(P〈0.01),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烧伤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关节松解术,可以采取挛缩带松解和深浅筋膜间游离但不予植皮的方式进行,术后短期屈曲位固定和积极的康复治疗是改善皮肤延展性和关节功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3例行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3例均进行了人工关节重建,观察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达到90.7%,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切口(mini open)联合膝关节镜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确诊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关节镜辅助下联合窝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治疗骨折,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予伸直位支具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随访指标包括: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IKDC功能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提示骨折复位良好,无骨折不愈合,行后抽屉试验及反Lachman试验阴性;3例患者诉上下台阶关节稍不适、研磨感,考虑与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有关、余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至伤前正常水平.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53.2分,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96.3分,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数据行两组对照 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从术前全部明显异常(D级)改善至术后正常(A级) 17膝、接近正常(B级) 1膝.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联合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该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膝关节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带线锚钉治疗,术后给予膝关节屈曲30°石膏固定4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后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7~11个月随访,平均9.2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分别为:(59.4±8.1)分,(86.4±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分别为:(86.8±13.5)°(139.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分别为:(50.6±6.1)分,(92.8±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内固定可靠,安全有效,可早期有效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8例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下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例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1~39岁,平均24.1岁,左膝5例,右膝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HSS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8例均获随访,随访12~4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4周时,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较术前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前HSS评分:38±6.9,术后4周HSS评分,97±1.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6个月、1年、2年、4年较术后4周时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至末次复诊均未见复发。结论血管瘤极易漏诊误诊,术前仔细查体,结合磁共振及彩超检查有助于提高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关节镜诊治本病疗效确切,关节功能得以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疼痛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开展膝关节镜手术356膝(76例双膝),随访3-25个月(平均10.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术后出现疼痛并发症者24膝,占6.74%,其中术后3个月疼痛减轻或消失者17膝,随访超过3个月仍感疼痛者7膝,占1.97%。结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手术操作技术水平,熟悉关节内解剖,正确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术后合理用药,是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107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50例,女57例;年龄13~85岁,平均43岁。骨折AO分型:A型17例,B型42例,C型48例;软组织损伤分型:C0 15例,CI 27例,CII 38例,CIII 27例。关节软骨损伤:重49例,轻40例,无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3~26天,平均6天。其中肱骨下端骨折66例,尺骨鹰嘴骨折4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钢板螺钉88例,张力带19例。术后肘关节功能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标准评定,对年龄、性别、骨折AO分型、软组织损伤分型、关节软骨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治疗方式、关节面复位质量、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早期:术后30天;延迟:≥术后30天)、术后并发症10个因素对肘关节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07例切口I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57~7.68个月,平均(6.19±0.33)个月。骨折于术后3~6个月获临床愈合。术后出现肘关节活动度80°患者4例,异位骨化2例,神经损伤4例,固定物松动1例。肘关节功能按照HSS评分:优47例,良31例,可14例,差15例,优良率为72.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关节软骨损伤、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共3个因素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年龄两个因素是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关节软骨损伤、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均可明显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术前调整患者身体状态,进行康复宣教,早期给予患者对症心理疏导,术中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并确保牢固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以便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特制半关节假体置换在儿童膝关节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特制半关节假体置换用于儿童膝关节恶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1999年至2002年底,对17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儿童进行了半关节假体置换。其中胫骨上端8例,股骨下端9例。骨肉瘤11例,尤肉瘤6例。手术时的年龄为8~13岁,病变范围6—13cm.所有患进行术前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并保证规范的化疗。术前根据平片、CT和MRI等确定病变范围,测量关节大小,设计半关节假体,假体略长于截骨段1~2cm。假体设有重建髌韧带及侧副韧带的孔洞,并可植骨,生物重建髌韧带及双侧副韧带。术后石膏外固定6~8周,之后支具保护,限制活动,关节屈伸度在0-60度以内,锻炼相关肌肉的功能,并同时进行术后规范化疗。结果随访8—42个月,昕有患均成功地进行了半关节假体置换,保留关节对侧正常骨骺。除2例患儿分别在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死于肺转移外,其余患均可在支具保护下行走,膝关节活动范围在60度以内,对患肢功能均感到满意.6例患随访超过3年,其身高增加了6—11cm,患肢短缩2.6~4.8cm。仅有1例局部复发,再行肿瘤切除术.2例患并发皮肤坏死,经清创和皮瓣移植后愈合。1例出现骨折,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1例外伤后膝关节脱位,行手术复位。已有2例行再次手术延长,再次手术时骨骺已闭合,取出半关节假体,行特制全关节假体置换术,并纠正肢体不等长。在随访期内,3例患在支具保护下行走时出现膝关节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半关节假体应用于儿童膝关节恶性骨肿瘤患,具有保留正常骨骺,最大限度延长患肢长度,可再次手术纠正肢体不等长,关节强度大,松动发生率低的优点,并为成年后行全关节置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