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金纳多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 6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金纳多治疗组 38例 ,对照组 30例 ,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金纳多治疗组显效率为 89 5 % ,对照组为 76 7% (P <0 0 5 )。金纳多治疗后血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第一时相聚集率 (Ⅰ°M)、血小板第二时相聚集率 (Ⅱ°M)均降低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金纳多通过拮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而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发病 7d内脑梗死患者 180例 ,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 (90例 ) :用灯盏细辛注射液 4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2周 ;对照组 (90例 )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3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 ,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灯盏细辛组治疗后不仅总有效率 (88 89%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8 89% ) (P <0 0 5 ) ,而且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而对照组则不明显。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以降低血脂 ,改善血液流变学 ,有效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尼莫地平、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14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14d,治疗前后2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及肝肾功能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CHOL、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3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拮抗血小板的聚集,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3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拮抗血小板的聚集,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对照组 2 5例及 5 1例糖尿病患者 ,并依据有无合并脑梗死而分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这些变化在脑梗死组更显著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并发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糖 ,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行他汀类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治疗,对照组行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比2组治疗2周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高、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沉方程K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较单一药物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尼莫地平、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14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14d,治疗前后2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及肝肾功能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CHOL、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高龄大面积脑梗死的综合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以脑保护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高龄大面积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6 0岁以上经头颅 CT或 MRI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 2 8例 ,对照组 2 6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 82 .14 % ,明显高于对照组 4 2 .31% (P <0 .0 1) ;死亡率治疗组 7.14 % ,对照组 2 6 .93%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高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赛莱乐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 观察赛莱乐和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 (30例 )用赛莱乐 2 0 0mg ,每日 1次静滴 ,共 2周 ,和降纤酶 1 0U、5U、5U ,隔日 1次静滴 ;对照组(30例 )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0 0ml,每日 1次静滴 ,共 2周 ,降纤酶 1 0U、5U、5U ,隔日 1次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9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50 %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 (均P<0 0 1 )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下降 (均P <0 0 1 ) ,且较对照组尤为明显 (P <0 0 5) ;而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亦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1 ) ,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赛莱乐和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降纤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赛莱乐(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治疗组静滴赛莱乐200mg,30例为对照组静滴706代血浆、丹参40ml,每天1次,持续2周,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 赛莱乐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0.01),而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患者(CSVD)血脂、血小板聚集率、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CSVD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63表达水平(0.2±0.1)%,CD62P表达水平(1.4±0.8)%均优于对照组(0.4±0.2)%、(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A水平(83.8±21.2)%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0±18.1)%高于对照组的(65.5±21.9)%、(37.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3-05—2014-05于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脂水平和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血脂水平和凝血情况、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血脂水平和凝血情况、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0,P=0.037 7)。2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血流变,降低病情进展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球病合并脑梗死(DC1)患者颈动脉、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对58例DC1患者(DC1组)及36例非糖尿病不合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并作血糖、血脂和Fg含量测定。结果 DC1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79.3%)、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1MT)和CCA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斑块发生部化以CCA分叉处及颈内动脉(ICA)入口和起始处最多(86.0%);以软斑为主(62.5%)。脑梗死部位与出现斑块的颈动脉存在同侧相关性(P〈0.01)。DC1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Fg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 DC1患者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Fg水平异常,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血糖等异常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CT findings, 83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consisted of cases with occlusion of the cerebral arterial main trunks and the other of those with occlusion of the penetrating arteries. The HCT and the whole blood viscosity were higher in the former group, whereas the 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was higher in the latter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hysiopathology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arg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ubcortex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mall infarction in the deep cerebral structures. Besid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blood viscosity has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ize of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former group. It was presumed that the HCT and the blood viscosity should be reduced immediately for treating the larger cerebral infarction, but to lower the 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for treating the small infarction in the deep cerebral structures would be of benefit.  相似文献   

17.
灯盏生脉胶囊防治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效果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把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生脉胶囊。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再发率、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CRP水平。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71.6%。1 a后的再发率非别为5.83%和26.89%。2组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再发,其部分原因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CRP水平的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美国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82.5%,对照组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缺血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急性脑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动态观察了54例急性脑出血和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浆渗透压,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头颅CT的改变。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死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渗透压,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浓度无明显差异,脑梗死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31例脑出血患者治疗两周后复查头颅CT,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新的脑梗死 灶,此4例患者平均年龄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脑出血组(P<0.01),结论:脑出血和脑死是发生于脑血管病变基础上的两个相关联的病变,二者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脑出血发生及演变过程中可继发病脑梗死,而该过程中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能与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脑出血治疗过程 应强调沦的脑功能监测,尽量有脑出血急性期后早期改善脑循环并同时给予脑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