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自动、精确地测量出不同程度代偿头位的检查装置。方法:根据人头、颈部生理活动特点,利用液态罗盘能精确记录不同轴向活动范围的性能,将其安装在头盔中研制成头位倾斜自动测量仪。测量仪主要由感应器(液态罗盘部)、头盔、数据处理器、稳压装置等组成。头、颈部活动时,活动范围的大小由埋置在头盔内的感应器感知,经数据线传向数据处理装置,即电子计算机,经过瞬间的数据处理而得出头颈部活动范围的结果,此结果与自制的带有刻度盘的头颈部可自由活动的模特型具进行比较,验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果:将模特型具头部配戴装有液态罗盘的头盔装置,转动前在自动测量仪上记录保存此时的检测数值,然后将模特头部按自身所带的刻度盘进行三维的不同角度扭转,再分别在自动测量仪上与刻度盘上记录扭转后的数值,转动后与转动前数据的差值即为头位的倾斜角度值,两项记录的差值≤1°。结论:该仪器能简单而精确地对人头、颈部活动进行三维空间方向的测量,且测量范围远较人体头颈部的生理活动范围大。已获国家实用发明专利(专利号:200820022027.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代偿头位测量仪。方法根据代偿头位发生机理及三维特点,应用厚度2.0mm透明有机玻璃,利用电脑雕刻技术,制成两侧及前方为量角器,上方安置一个带刻度(0°~360°)指南针的四方体,每个量角器中心安有微型轴承指针,计量单位为0°~90°,利用重力作用及指南针指向恒定的特点,将该正方体通过固定头套置于头顶可同时精确测量水平、旋转及垂直代偿头位度数。此仪器能准确、方便的对代偿头位进行定量测量,对代偿头位诊断、手术设计及疗效评价极为有用。结论代偿头位测量仪对代偿头位诊断、手术设计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有临床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大明  陈国策 《眼科学报》1995,11(4):227-229
目的:临床上上斜肌麻痹最常见,本文分析上斜肌麻痹代偿头位的原因、机理和规律。方法:所有病例行常规眼科检查、眼肌检查,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以及同视机双眼视觉功能检查。结果:本文报告上斜肌麻痹代偿头位的发生率为40.7%,并且与发病的年龄及病程长短相关。有代偿头位者基本具有双眼视觉功能。无代偿头位者丧失双眼视觉功能。结论:上斜肌麻痹是否出现代偿头位取决于:(1)双眼视觉功能。(2)发病年龄。(3)病程长短。本文结果表明发病年龄较大(>3岁)且病程短、有Ⅰ度以上双眼视功能者容易出现代偿头位。发病年龄小(<3岁),无代偿头位者,均已丧失双眼视觉功能。因此应重视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恢复双眼视觉功能的训练和治疗。眼科学报 1995;11:227—229。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采用调整Parks法手术量治疗有代偿头位(compensatory head posture,CHP)的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gmus,CN)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伴有CHP的CN患者,采用调整Parks方法的手术量行中间带移位术,当代偿头位为15°~25°、25°~30°、30°~40、>40时,从慢相侧到快相侧4条水平直肌手术量分别为7050 mm、6446mm、7557 mm、7658 mm.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CHP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单眼或双眼同时注视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和第一眼位视力均有显著提高.CHP基本消除者(CHP<10°)21例,明显改善者(CHP>10°)6例,无变化者1例,与术前相比疗效显著.3例伴水平斜视者全部矫正为正位.结论 调整Parks法手术量适用于治疗各种大小CHP的CN患者.  相似文献   

5.
该仪器是为临床上定量检查和测定代偿头位而设计的,可评定某些治疗效果,能同时客观准确地测量头部三维偏转的数量,制作容易,操作简便,是一种检查代偿头位的实用仪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位照相法测量水平方向双眼单视范围的可行性.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在受检者框架眼镜颞侧绑定放置10△基底向下三棱镜,在侧方一定范围内产生垂直复视.根据三棱镜距离眼镜光学中心的距离不同,产生不同大小的双眼单视范围.选择3名受检者,受检者均具备良好双眼视功能.在1、2、3 m距离,分别用三棱镜制造不同复视范围各11次,每名受检者均分别采用视标移动法和头位照相法测量水平方向双眼单视的范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两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检验.结果 2种方法均可测量水平方向双眼单视范围,视标移动法为14.3°±6.3°;头位照相法为15.5°±7.3°.2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43,P<0.01).在视标距离分别为1、2、3 m时,2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比较显示,不同距离、不同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P>05).结论 参照点头位照相法可以用于评估水平方向的双眼单视范围,其测量结果与移动视标法一致.  相似文献   

7.
伴有代偿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对33例伴有代偿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 ,上斜肌麻痹较为常见 ,其主要治疗为手术矫正。术后代偿头位的消失是其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部分患儿经手术矫正后头位消失 ,且部分可达到功能性治愈 ,而有的患儿术后残留小度数的垂直斜视度和代偿头位 ,仍可发生面、颈和脊柱的继发畸形。本文 2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均行手术矫正 ,术后残留代偿头位 ,经配戴三棱镜并随访观察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 ,患儿 ,男 ,3 5岁 ,歪头 3年。儿科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 :视力 :SC— 右 1 0 ,左 1 0 ;屈光状态 :右+1 75DS ,左 +1 75DS ;眼科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伴垂直代偿头位的手术矫正方法。方法1998~200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眼球震颤伴有垂直代偿头位患者12例,根据下颌内收或上抬的垂直头位测定中间带位置和头位扭转角度,采用双眼垂直肌后退和缩短术进行中间带移位。结果12例患者中(下颌上抬7例,下颌内收5例)有9例术后代偿头位完全改善,3例术后仍残留10°以上的垂直头位。结论通过双眼垂直肌等量后退和缩短进行中间带移位可以明显改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垂直代偿头位,并能提高正前方双眼视力。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及诊断患者女性,4岁,因“家长发现患儿自幼视物向右歪头伴眼球震颤”收入院。否认早产史、外伤史、手术史,否认其他眼病史、全身疾病史、家族遗传疾病史。术前眼科检查如下。视力:不理解。扩瞳验光:右眼+3.75 DS/-0.50 DC×180°,左眼+3.75 DS/-2.00 DC×20°。双眼眼前节(-),眼后节(-),眼B超:双眼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基于GMPE模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传统眼底彩色照相法(FCP)测量客观眼球旋转度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12/2021-03我院斜弱视门诊受检者,同一天用基于GMPE模块OCT与FCP两种方法测量客观眼球旋转度。FCP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手动定位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基于GMPE模块OCT软件自动定位黄斑和视盘中心测量FDA。结果:纳入55例受检者,OCT测量FDA分别为右-6.6°±4.5°和左-8.8°±4.7°,FCP测量FDA分别为右-6.6°±4.7°和左-8.4°±4.1°,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无差异(P右眼=0.90,P左眼=0.08)。外斜视患者OCT测量FDA分别为右-5.8°±4.9°和左-9.1°±4.5°,FCP测量FDA分别为右-5.7°±5.0°和左-8.6°±4.3°(P右眼=0.75,P左眼=0.15)。类似地,内斜视患者OCT测量FDA分别为右-9.0°±7.3°和左-11.3°±3.5°,而F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伴有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单纯下直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5/2018-07伴有明显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下直肌麻痹患者,手术前后患者面转程度的变化借助骨科量角器来检查,垂直、水平斜视度变化通过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来测量,旋转斜视度变化通过眼底对眼球客观旋转状态评估。下直肌缩短术是主要治疗方案。

结果:在15例研究对象中,有13例行下直肌缩短术或者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术后疗效好,下直肌运动不足明显改善,眼球运动协调,以面转为主的代偿头位消失,垂直、水平、旋转斜视得到矫正; 并得出:每缩短1 mm下直肌可矫正1.54±0.93°内旋斜视。而行下斜肌断腱术治疗的垂直斜视度小的患者,面转改善不理想,仍遗留眼球运动不协调。

结论:先天性单纯的下直肌麻痹以面转代偿头位为主,下直肌缩短术治疗效果好,轻度的过矫及欠矫不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与眼底照相法测量斜视患者客观眼球旋转角度的一致性,以及在低龄儿童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斜视手术的患者150例(>7岁组113例,≤7岁组37例),在术前同一天采用OCT与眼底照相法对双眼进行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fovea-disc angle,FDA)测量。OCT软件自动定位黄斑中心凹及视盘几何中心后自动测量并实时显示FDA值。眼底照相图片导入Adobe Photoshop软件,手动测量FDA夹角度数。将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7岁及≤7岁组中,OCT与眼底照相法测量结果经配对T检验,右眼及左眼两两比较,P<0.05,但同一种方法对于同一受检者右左眼间的测量结果比较,P<0.05。Person相关分析,>7岁与≤7岁组两种方法右左眼结果均呈强正相关(P<0.01)。Bland-Altman分析,>7岁与≤7岁组两种方法右左眼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OCT与眼底照相法3次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从直立到平躺眼压可发生有临床意义的升高,在青光眼患者中这种眼压变化更大。Buys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在白天眼压得到很好控制的进展性青光眼患者中,让其睡姿保持头抬高30°,观察其夜间眼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头高30°与平躺相比,眼压平均下降3.2mmHg。  相似文献   

15.
赵静  韩惠芳  孙卫锋 《眼科》2009,18(4):275-278
目的探讨治疗以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混合型代偿头位的手术矫正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3—2008年在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以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混合型代偿头位的患者11例。方法采用后退双眼慢相侧的一对配偶肌(内直肌后退6mm,外直肌后退8mm),同时加强快相侧的一对配偶肌(外直肌缩短9mm,内直肌缩短7ram)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6—20个月。主要指标双眼正前方注视视力,水平面转、下颌上抬或内收、头倾的程度。结果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双眼正前方注视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均≥2行。术后混合型代偿头位完全消失或≤100者9/11例,其中1例头位过矫。代偿头位扭转角≤15。者1例,仍残留25。水平面转头位者1例。结论通过单纯的减弱和加强水平肌肉的后退缩短手术进行中间带移位即可明显改善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混合性代偿头位,并能提高正前方双眼视力。(眼科,2009,18:275—27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在先天性眼球震颤术后残余代偿头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7-03/2012-10间本院28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术后残余代偿头位患儿,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20(平均8.7)岁。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所有患儿均配戴适当度数的压贴三棱镜减轻术后残余代偿头位,配镜后每2mo复查一次,询问是否有无头晕等不适症状,检查矫正视力,检查眼位及代偿头位改善情况。结果:患儿27例坚持随访,1例失访。(1)症状:26例患儿戴镜期间无头晕、视物变形等不适,戴镜舒适率为96%(26/27)。(2)视力改善情况:患儿矫正视力由戴镜前0.5±0.3上升至戴镜后0.6±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儿戴镜前残余代偿头位5°~35°,平均(9.6±2.2)°,戴镜后残余代偿头位2°~35°,平均(5.7±2.2)°,戴镜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儿残余代偿头位基本消失(<5°),占67%(18/27),8例改善(5°~10°),占30%(8/27),残余代偿头位改善率达96%(26/27)。结论:压贴三棱镜是一种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术后残余代偿头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外貌,增加自信心,最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马鹤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457-1457
1病例报告男,19岁。生后双眼视力差,眼球震颤,看正前方时面向右明显偏转,双眼向右转。未曾戴镜及其他治疗。4岁时右眼睑睁开变小,阳光下喜闭右眼。2a前(17岁)曾被拳头击伤右眼,当时无明显不适。5mo前出现右眼睛发红,有胀痛感,畏光,睁不开眼睛,在家点眼药无明显缓解,不久发现右眼看不见,具体时间不详。于2007-10中旬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指数/1m,矫正不应。右眼结膜睫状充血,角膜呈淡黄色,基质层见大量新生血管,前房常深,12~2两点、5~6点处周边房角可见红色出血,周边房角可见新生血管。虹膜萎缩,瞳孔中等散大,固定。晶状体浑浊,眼底窥不清。眼球软,有触痛。眼睑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分析计算法和梯度法测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在不同眼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就诊于眼科门诊的127例近视患者,采用近远距隐斜眼位得到计算法AC/A和近距附加+1.00D得到梯度法AC/A,比较计算法和梯度法AC/A在不同眼位中的差异。结果:计算法AC/A值高于近距+1.00D梯度法AC/A值(P<0.01);对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眼位组中比较发现,计算法AC/A和梯度法AC/A在不同眼位组中均有差异,内隐斜组AC/A最高,外隐斜组AC/A最低;对同一眼位组中的两种方法比较发现,在内隐斜组和正视组中计算法AC/A高于梯度法(均P<0.01),外隐斜组中两种方法测得AC/A值无差异(P>0.05)。结论:计算法AC/A高于梯度法AC/A,特别是在内隐斜患者和正视患者中使用计算法易得到高AC/A值,造成错误诊断,更推荐使用梯度法。  相似文献   

19.
吴新华  周清  陈剑  陈敏 《眼科新进展》2003,23(6):464-464
隐斜的测量是临床屈光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目前 ,临床采用的隐斜测量法主要有遮盖法、Maddox杆法、VonGraefe法等。其中Maddox杆法和VonGraefe法均可在配有旋转棱镜的综合验光仪上完成 ,操作简便、快速 ,在临床应用较多。我们比较了Maddox杆法和VonGraefe法测量隐斜的可重复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视光学门诊患者 36例 ,男 18例 ,女18例 ,年龄 11~ 5 0岁 ,平均 30岁。所有患者单眼最佳矫正视力 >0 .9,眼前后节无明显异常 ,无显斜 ,双眼三级视功能无异常 ,无眼部手术及外伤史 ,能理解并配合完…  相似文献   

20.
正常人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呈不规则的区域形态,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相差极大,因此面积测量法较直径测量法更能真实反映其大小。本文采用极坐标读数和图象分析系统的彩色密度分割法等计算机处理技术,在荧光血管造影图上,对45眼的 FAZ进行定量测定。得到 FAZ 的面积分别为0.44mm~2和0.43mm~2,经配对资料和均数比较,证明两者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极坐标读数计算机处理技术还能测量 FAZ 的周长,其结果为2.63mm,它较之图象分析法,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对 FAZ 的定量测定有利于在活体了解中心凹区变化的特征,将为探讨血管阻塞病与糖尿病等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提供动态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并为激光光凝治疗黄斑部疾病提供了局部解剖和组织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