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栋森  于群  卢培东 《中外医疗》2012,31(23):10-11
目的研究诊断以及外科治疗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办法。方法调查20例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仔细进行分析。结果这些病例相似于同期单发结直肠癌的病例,都是用同期的手术治疗,姑息性切除占10%,根治性切除占90%,5年的生存率超过一半。结论在手术前以及手术中,结直肠癌患者一定得进行常规的全程结肠镜检查,而且术中应该进行常规的解剖标本。治疗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根本原则就是根治性的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同期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22例(78.57%)。5年生存率为57.1%,10年分别为35.7%,与同期大肠单癌病例根治性切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效果与大肠单癌行根治性手术的效果相似,治疗原则是根治性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检索我院近22a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1460例,其中19例经病理确诊为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3%。男女之比为1:1.8。结果:同时性恶性肿瘤4例,异时性恶性肿瘤15例;同时性恶性肿瘤经手术治疗预后与单发恶性肿瘤相似,而异时性恶性肿瘤预后好于单发恶性肿瘤。这些对癌症普查及手术治疗都有指导作用。结论:上述研究对阐明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提高患5a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其中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22例。结果:本组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1.01%,双重癌20例,三重癌2例,共46个病灶。结论: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可发生在结直肠任何部位,结肠镜检查是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B超、x线、CT及MRI有助于诊断,术中应作全结肠直肠仔细探查,治疗按规范化根治性手术一次切除,尽量保留正常肠管,不必作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5.
多原发结直肠癌(MPCC)是指一个个体发生两个及以上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按发生时间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C)和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MC)。临床发病率各报道不一。因其自身特点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在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应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53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转归,以期提高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自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3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原发恶性肿瘤49例,三原发恶性肿瘤3例,四原发恶性肿瘤1例。共发现111个恶性肿瘤病灶,其中33个位于消化系统,29个位于呼吸系统,20个位于头颈部,11个位于乳腺,9个位于泌尿系统,6个位于妇科系统,其他3个发生于脑、血液系统。53例患者生存时间范围为2~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5.5%,49.2%。结论高发年龄为60~79岁,以双原发恶性肿瘤多见,好发部位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头颈部多见。均存在体质偏颇状态,以痰湿、血瘀证居多。治疗方式对其生存期有影响,第一原发肿瘤化疗与总生存期有关(P<0.05),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MCC)是结直肠癌中的一种特殊分类,在MCC发病过程中,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肥胖、吸烟、饮酒等)和结直肠癌手术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有助于MCC的治疗.导致M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复杂,其中林奇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发生通路在MCC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CC的治疗以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1975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大肠多原发癌11例进行临床分析显示:大肠多原发癌患者具有男性多,同时性癌多,病变部位以升结肠-横结肠-直肠区域多,腺癌多等临床特点。如能早期发现大肠第二、第三原发癌,并及时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免疫治疗,根据病情适当地配合放疗,将大大地提高大肠多原发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是指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或2个以上彼此无关系的原发恶性肿瘤.按照两个肿瘤发现的时间间隔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2种,同时或在6个月以内发生的为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synchronous multiple malignant neoplasms,SMPMN),6个月以上不同时点发生的为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metachronous multiple malignant neoplasms,MMPMN),其中SMPMN发生率较MMPMN低[1].近年来MPMN的发生有日趋增多之势,对于研究肿瘤的发生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对其日趋重视.本研究对我科诊治的170例MPM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PMN的发病特点、诊治原则及预后,以期提高对MPMN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谷子 《四川医学》2014,(9):1186-1188
目的 探讨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M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状况,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异时性多发性结直肠癌病例占同期所有收治结直肠癌的1.26%(15/1189),占多发性结直肠癌的36.59%(15/43),平均间隔时间为3.2年,均为肠镜随访发现,15例首次均行手术切除,再发癌以Dukes B期多见。结论 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突出,应重视术后肠镜复查,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与多原发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多原发癌又称重复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是指同一器官或系统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发癌病灶.全身各处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仪对7例多原发大肠癌共15个癌瘤细胞DNA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多原发大肠癌的起源机制。结果表明,7例多原发大肠癌中有4例多个癌瘤DNA含量相同;3例DNA含量不同。15个癌瘤中有4个为异倍体(26.7%);11个癌瘤为二倍体(73.3%)。这一结果提示:在同一大肠内的多个癌瘤至少在一部分病例中可能来自同一起源,其机理可能是由一原发灶经肠腔内转移所致。而DNA含量不同的病例结果支持肿瘤单独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为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30例食管多原发癌,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伴疼痛;影像学检查病变表现为食管多段不规则狭窄,病变范围以食管中段及下段最多。结论: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对食管多原发癌能作出全面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喉癌、下咽癌MP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喉癌MPC以肺癌(20.7%,6/29),下咽癌MPC以食道癌(24.1%,7/29)为最多见。本组MPC病理类型以鳞癌(占75.9%)最多见,有放、化疗史患者较易发生MPC(62.1%,18/29),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较易发生MPC(58.6%,17/29)。本组总的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9%、24.1%。其中积极治疗组3年生存率达50.0%,放弃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0,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3)。结论喉癌MPC以肺癌最多见,下咽癌MPC以食道癌最多见。有放、化疗史患者较易发生MPC。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较易发生MPC。细致的随访和复查、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有效地治疗可以提高MPC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对结直肠癌患者肠壁浸润程度价值,探讨其在结直肠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结直肠根治性手术病人68例,术前均进行全腹增强CT检查,分析肠壁浸润程度,重点研究浆膜层受累情况,结合病理分期,分析其对结直肠癌T分期价值.结果 与病理T分期比较,MSCT总诊断准确率为85...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原发性结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病人特征和腺瘤特征,探讨结直肠呈高度异型增生或早期癌变腺瘤的危险因素。方法:比较经整体结肠镜检查检出的259例腺瘤患者中结直肠呈高度异型增生或早期癌变腺瘤与结直肠呈低度异型增生腺瘤在病人特征、腺瘤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259例腺瘤患者年龄58.9±12.3岁,共切除376枚腺瘤或早期癌变腺瘤;75例病人(29.0%)发现99枚(26.3%)呈高度异型增生或早期癌变腺瘤。结论:多发腺瘤、大于1.0 cm的腺瘤、管状绒毛状或绒毛状腺瘤是高度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变腺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关系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 应用链酶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 2例结直肠癌及5例正常肠黏膜进行P选择素的检测。 结果 P选择素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 7.74 % ,其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组织分型、分化程度均无关,与癌性血栓形成及Dukes分期有关(P <0 .0 5 )。P选择素阳性者5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5 2 .38% ,(33.33±18.5 2 )月]均低于P选择素阴性者[80 .0 0 % ,(5 0 .83±15 .2 3)月,P <0 .0 5 ]。 结论 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转移潜能有关,对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