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对照.研究氨曲南(Aztreonam.AZ)和亚胺培南(Imipenem.IMP)对11种标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结果表明.AZ.IMP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甲羧肟.头孢氨噻类似,对11种标准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除酶K1对头孢氨噻相对水解率达25%外.其余均不超过15%.其余的青霉素类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除头孢西丁酶稳定性较好外.均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大多数相对水解率100%以上。抑酶结果表明.AZ或IMP对β-内酰胺酶抑制,除与β-内酰胺酶类型有关外.还与AZ或IMP本身浓度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β-内酰胺抗素生素对对照,研究美洛培南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拉氧头孢和头孢西丁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氨曲南对6种酶的稳定性较好,其相对水解率不超过13%;青霉素及一、二、三代头孢菌对6种酸疼 均不稳定,大多数相对水解率超过2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头孢唑肟对β内酰胺酶,特别是对CTX—M型超广谱酶的稳定性,并与临床常用β内酰胺抗生素比较。方法以超声破碎细菌得粗制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菌药物浓度,计算酶对底物水解率,并以头孢噻吩水解率为100%,计算其他被测药物的相对水解率。结果青霉素类以及第1代头孢对各型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均较差;14个酶中,11个对头孢呋辛的相对水解率在50%以下;第3代头孢菌素的酶稳定性较青霉素类及第1,2代头孢菌素增加;头孢唑肟、头孢他啶的酶稳定性最好,与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相当,大多数酶对其相对水解率〈10%,且对CTX—M型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美洛培南对各型酶均呈高度稳定;MIC值与酶稳定性结果一致。结论头孢唑肟对所测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相当,对CTX—M型酶的稳定性优于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相似文献   

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β-内酰胺抗生素为对照,研究美洛培南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3,TEM-4,TEM-5,SHV-2,SHV-4,SHV-5)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拉氧头孢和头孢西丁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氨曲南对6种酶的稳定性较好,其相对水解率不超过13%;青霉素及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对6种酶均不稳定,大多数相对水解率超过20%.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对6种β-内酰胺酶具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抑制剂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头孢布烯对20株临床分离产酶耐药菌和8株标准产酶菌株以及2株产头孢菌素酶菌株β-内酰胺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等5个头孢菌素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头孢布烯具有很强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它不被TEM-1、TEM-2、OXA-1、OXA-2、OXA-3、SHV-1、K1、D31 等酶水解,其相对水解率(RelativeHydrolysisRate,RHR)< 2% 。在20株临床分离产酶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中,有3 株可以缓慢水解头孢布烯,其RHR分别为7.9% 、6.8% 和11.1% .而另外17 株菌所产酶对头孢布烯的RHR均< 2% 。头孢布烯的相对水解率与头孢他啶相近,两者均为具有高度酶稳定性的头孢菌素,明显优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及头孢噻肟等其它4种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7种头孢菌素对11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实验用硝噻吩(Nitrocefin)作为底物,以分光光度法测定11种β-内酰胺酶的活性,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1种β-内酰胺酶对17种头孢菌素的相对水解率。除头孢菌素Ⅰ、呋肟头孢菌素、氨噻肟头孢  相似文献   

7.
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进行了以下5个方面研究。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1)联合药敏实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34株头孢他啶耐药菌,6株头孢他啶中敏菌及15株头孢他啶敏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使头孢他啶对32.7%(18/55)的阴沟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明显抗菌增效作用。96.4%(53/55)的阴沟肠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敏感。(2)酶稳定性实验:紫外测定法测定4株标准菌和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AmpC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及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水解率高,对第二代头  相似文献   

8.
Sulperazone等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lperazone与其它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结果表明:sulpeazone对12个标准酶中的11个酶均高度稳定,对TFM-1、TEM-2和SHV-1的稳定性较头孢酮显著增强,与头孢噻肟相同。对14个临床分离高度耐药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sulperazone的酶稳定性也较头孢酮显著加强,其中12个酶对sulperazone的相对水解率较头孢酮降低2.2~80.2倍。对6个超广谱酶,sulperazone具有较好的酶稳定性,对肺炎克雷伯氏菌No,1091、447、877和异型枸橼酸杆菌No.887的酶稳定性好于头孢酮和头孢噻肟,与头孢他啶和氨曲南接近。  相似文献   

9.
头孢呋辛/他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及抑酶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头孢呋辛(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中加入不同配比他唑巴坦后,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保护作用。方法以超声破碎细菌,得粗制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菌药物浓度,计算酶对底物水解率,并以头孢呋辛水解率为100%,计算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他唑巴坦的相对水解率和抑酶保护率。结果头孢呋辛中加入他唑巴坦后,β内酰胺酶对其水解率较单用头孢呋辛下降;对大多数菌株,相对水解率<30%,抑酶保护率>70%,3种配比与单用头孢呋辛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他唑巴坦有很好的抑酶作用,提高了头孢呋辛对革兰阴性杆菌所产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选用β-内酰胺酶量明显增加的耐药阴沟杆菌,用透析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与对酶稳定抗生素氨曲南和对酶不稳定抗生素头孢孟多相互作用过程,以研究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结果表明,产酶株对头孢孟多的耐药以酶对药物的水解为主;对氨曲南的耐药依据β-内酰胺酶与氨曲南的不同作用过程而不同。可以是酶对药物“牵制”和缓慢水解同时并存,也可能是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头孢氨噻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昆明市延安医院药剂科(650051)李仁秋头孢菌素是一类临床价值较高的合成广谱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范畴,因其分子结构中均具有7—氨基头孢烷酸(7—ACA)母核,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比大多数半合成青霉素稳定,临...  相似文献   

12.
SHV型β—内酰胺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4种SHV型β-内酰胺酶的动力学。以L-B作图法求取Km和Vmax。除SHV-1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肟没有水解作用外,SHV型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水解作用。头孢噻肟对SHV-2、SHV-4、SHV-5有较高的亲和力(低Km),但Vmax均不超过15%,SHV型酶的最适pH值为6.6-7.4;最适反应温度是34-40℃。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7种头孢菌素对11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实验用Nitrocefin作为底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1种β-内酰胺酶的活性;同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1种β-内酰胺酶对17种头孢菌素的相对水解率。实验结果表明,二种染色体介导的酶D-31、K-1的活性为高,分别为22.00μ/ml和145.00μ/ml,9种质粒介导的酶的活性为0.41~17.40μ/ml。在第一代头孢菌素中,环己烯头孢菌素对大多数酶稳定,其余则对不同种酶的稳定性差异很大。除羟苄四唑头孢菌素和氧哌羟苯唑头孢菌素外,所有受试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大多数酶均非常稳定。各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可作为新药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头孢克肟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头孢克肟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从分子学角度阐述了头孢克肟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力抗菌活性的作用机制,尽管头孢克肟对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渗透性不如头孢氨苄和头孢克洛,但由于头孢克肟对包括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在内的β-内酰胺酶极端稳定,使其比头孢菌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克肟对大肠才希氏菌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结合位 青霉素结合蛋白3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杀菌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1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使头孢克肟比其它头孢菌素的杀菌活性更强,由于头孢克肟对细菌靶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以及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所以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极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CEFTAZIDIME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ftazidime(CTD)对革蓝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本实验着重观察它对成都地区临床分离产酶菌株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和抑酶作用。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UV-260型(岛津)上测试。结果显示;九种头孢菌素中,CTD与头孢噻肟(CTX)对十一种标准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CTD对酶水解率除PSE-4、OXA-2和OXA-3外均低于CTX、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对酶稳定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CTD>CTX>CEA>CPZ 结果还表明:对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酶提取物的稳定性以CTD为最好,而对大肠杆菌酶提取物则以CTD和CTX两者为最好(P<0.01)。 抑酶结果表明。当CTD5μg/ml与CMD、CER(0.2mM)联合对标准β-内酰胺酶有明显地抑酶作用,对CER、CMD有保护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6种头孢菌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及评价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注射用头孢唑林钠6种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等6种头孢菌素对临床分离194株致病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41株,产β-内酰胺酶121株、非产酶73株)的MIC值。超声波破碎仪提取粗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抗生素对p内酰胺酶相对水解率。结果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头孢他啶4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临床分离194株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强于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唑林钠2种第二代头孢菌素。所有头孢菌素对临床分离的ESBLs菌株的耐药性均较非产酶株严重。β内酰胺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和头孢他啶对SHV-1、SHV-2、SHV-4、SHV-5、TEM-1、TEM-5和D31等β-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分别在40%~90%范围内,均较头孢呋辛和头孢唑林低。结论 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和头孢他啶等4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临床治疗分离菌株仍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也出现不少耐药菌株。建议临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时与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提高对耐药菌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三代广谱头孢菌素的应用,出现了新的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ESBLs主要来源于TEM及SHV系列,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是来源于TEM和SHV系列的酶,另外还报道了一些与头孢菌素酶相关的对所有头孢菌素包括头霉素类耐药的新酶。  相似文献   

18.
TEM型β—内酰胺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3种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TEM型β-内酰胺酶的动力学。以L-B作图法求取Km和Vmax。TEM-1、TEM-2对青霉类类有较强水解作用,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也有一定程度水解,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及其它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无水解作用;而TEM-5对青霉素类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解;TEM型酶的最适pH值为6.6-7.4,最适反应温度为35℃-40℃。不同TEM型酶其水解底物轮廓有较大差异,温度、pH值对酶活性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4种新一代-β内酰胺抗生素,氨曲南(AZ)、亚胺培南(IMI)、头孢噻肟(CTX)和哌拉西林(PIPC)对耐AZ阴沟杆菌及其敏感株的β-内酰胺酶诱导发现,IMI为强诱酶剂,CTX次之,AZ和PIPC较弱;药物对细菌诱酶能力还与细菌外膜通透性,是否发生组成型突变有关。进一步分析诱导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发现诱导酶与组成酶、基础酶性质相似,均属Richrnond-Sykes分类中1型酶。时间杀菌曲线表明,1/4MIC的AZ与1/4MIC的IMI联用于对两药均敏感的阴沟杆菌,产生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20.
<正>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先锋霉素类)属β—内酰胺类,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最迅速、新品种最多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分三大类(即三代)。一、第一代头孢菌素虽然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能被许多G~-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G~+菌具有较强的活性。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G~-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G~-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