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燕枝  胡惠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81-1882
室间隔缺损(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异常交通[1].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而VSD中约有9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2].目前,外科手术修补以及介入封堵两种方法应用较普遍.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俞梅  徐耕 《新医学》2012,43(3):141-145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传统的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治疗VSD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和致死率.近10年来经导管封堵治疗VSD得到迅速发展,且Amplatzer封堵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关闭肌部和膜周部VSD的封堵器.经导管封堵VSD术安全、有效,肌部和膜周部VSD的封堵治疗较外科手术并发症少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在VSD的介入治疗史上相继出现了Rashkind、Clamshell、CardioSEAL、Sideris等封堵器。2001年12月长海医院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公司生产的国产对称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2002年国外报道应用Amplatzer偏心型的膜周部VSD封堵器治疗偏心型VSD。自此镍钛合金封堵器以其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等优点,大大推动了VSD介入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6):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2):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应用国产双盘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封堵器治疗ASD的安全性和良好疗效已得到公认。我科于2006年11月14日对1例膜周部VSD合并ASD的病人进行经导管同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慧仙 《护理与康复》2006,5(6):471-472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而膜部缺损最多见,约70%[1].VSD伞片封堵术是治疗VSD的新方法,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1例VSD伞片封堵术后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抢救护理.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1].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2-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任香娣  彭艳  孙献梅 《护理研究》2007,21(3):239-241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的类型,其介入治疗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开始应用于膜部及膜周部VSD治疗,其治疗成功率与手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被广泛地应用,但封堵术中及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其预防及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院自2002年7月-2005年3月对13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介入治疗,现将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1]。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兴未艾,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的介入封堵治疗已普遍应用于临床[2],我院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的方法,指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VS-DO)成功18例。本文探讨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原则和TTE在VSDO中的研究价值。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02年6月~2004年3月,以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来我科检查,选取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5~35岁,平均20岁。仪器与方法:使用美国HP5500型及东芝Aplio彩…  相似文献   

11.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是室间隔缺损(VSD)自然闭合过程的关键阶段,属于VSD的一种特殊类型[1,2],合并假性膜部瘤VSD由于膜部瘤形态复杂、出口多、位置分散、破口与相邻组织关系及膜部瘤组织粘连牢固程度不同等,使其在具体封堵方法上具有特殊性[3,4],对于大入口多出口的室间隔膜部瘤应用对称或偏心型封堵器有时难以完全覆盖VSD。我院自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以来,积累了22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治疗经验,对其中36例大入口多出口的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封堵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4年8…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尽管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VSD已被人们所接受,但随着封堵器械和技术的日益完善,VSD的介入治疗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经心室穿刺封堵室间隔缺损已有报道。我院自2007年4月—2008年2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经心室穿刺封堵膜周部VSD 3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术中器械护士的配合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近年来对VSD封堵治疗成为一个热点,以往在介入术中均不能完全脱离放射线指导。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能从三维空间角度实时立体显示心脏结构,从而提供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多的信息,本研究探讨应用RT-3DE诊断和引导VSD封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对其分型方法很多,主要以缺损上缘所在位置为依据。从心脏外科角度看,VSD分型应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多数学者将VSD分为膜周部、漏斗部、肌部缺损,其中以膜周部最为多见,该型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我院2002年5月-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VSD5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解启莲  王震  张密林  高磊  朱晓丽  张源祥 《临床荟萃》2006,21(20):1510-1510
患儿,女性,1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大致正常,胸片示肺充血,符合室间隔缺损。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心尖长轴切面显示缺损5.1mm,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缺损约位于10点钟附近,左室面基底部缺损5.6mm,右室面出口为2.8mm,各瓣膜结构回声未见异常。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于2005年6月1日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及进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共19例膜周部VSD患者,采用国产或进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VSD封堵术17例,术后即刻行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封堵疗效,术后24h和1、3、6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室间隔封堵器,其中选用国产封堵器14例、进口Amplatzer封堵器3例。17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完全封堵率100%。术后24h及1、3、6个月随访时,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缓解,TTE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室间隔水平无分流,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封堵器对膜周部VSD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25%~40%,部分小的VSD患者6岁前可自然闭合,大部分需手术治疗。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心室与右心室的异常交通。总结我院ICU收治的16例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体外循环下儿童VSD修补术后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18.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籍振国  刘刚  刘坤申 《临床荟萃》2006,21(15):1093-1094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在存活的婴儿中发生率约占0.8%,其中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占32%[1],而膜周部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先天性VSD的90%[2].VSD,尤其是占比例较大的膜周部VSD由于紧邻三尖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房室结区位于室间隔膜周部后上方并在膜周部的后下缘分出左、右分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相对较多,操作时间长、过程复杂.以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自1988年以来,相继应用Rashkind双面伞封堵器、Lock蛤壳式封堵器、Sederis纽扣补片式封堵器、可控弹簧圈等技术成功封堵了VSD,但高并发症、低成功率、操作复杂及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应用.直到2000年国外研制Amplatzer新型VSD封堵器动物试验成功,2002年临床应用成功[3],2003年达到了技术成功率97%以上,并使VSD的介入治疗成为新的选择.VSD国外产品的不断成熟再加上国内同类产品的上市,使这一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展.我中心于2004年初采用此类国产封堵器开展了此项工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4例膜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直径3~10 mm,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1(7.6±1.9)mm,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通过室间隔建立轨道,用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治疗。结果:23例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放弃治疗,2例术后有微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VSD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安全,精湛的手术与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24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4例膜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直径3~10 mm,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1(7.6±1.9) mm,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通过室间隔建立轨道,用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治疗.结果:23例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放弃治疗,2例术后有微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VSD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安全,精湛的手术与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